紙制品都有哪些呢?
紙制品包括:古老的燈籠,紙糊的窗子,紙飛機,防潮紙巾筒,筆筒等等。紙巾、餐巾紙、衛生紙、紙尿片、紙尿褲、紙餐盒、紙碗、紙杯等日常用品。還有常見的紙分類如下:紙袋、紙盒、包裝紙、銅版紙、膠版紙、商標紙、牛皮紙、紙袋紙、玻璃紙、白卡紙、白紙板、復合紙、印刷紙、彩印紙。
紙是用植物纖維制造,能任意折疊用來書寫的非編制物。最早的紙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
紙,又被稱為無光澤毛氈紙,由含植物纖維的原材料經過制漿、調制、抄造、加工等工藝流程制成,可用於寫畫、印刷書報、包裝等。有別於糹氐,糹氐為動物纖維“絲滓”。能任意折疊用來書寫的片狀物。由於紙的發明和推廣,才使人類可以不再用泥、石、木、陶、金屬等材料記錄文字或圖畫,也使古代大量信息得到傳播和保存。
發明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紙的發明,極大地方便了信息的儲存和交流,對於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在造紙術發明以前,人們把字刻寫在龜甲、獸骨、竹片、木片和絹帛上。甲骨、木片很笨重,用起來不方便;絹帛太貴,壹般人用不起。大約在西漢初期,人們用大麻和苧麻造出了紙。這種早期的紙比較粗糙,不太適合寫字。
到了18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在朝廷做官的蔡倫,經過長期的試驗,改進了造紙方法。他用樹皮、破布、破魚網等多種植物纖維作原料,加水蒸煮,搗爛成漿,再均勻地攤在細簾子上晾幹,造成了壹種薄薄的紙。這種紙便於寫字,而且便宜,受到了人們的歡迎。
蔡倫在造紙術方面的貢獻是巨大的。 東漢以後,造紙技術得到不斷的改進,竹子、稻草、甘蔗渣等都逐漸成為造紙原料。因為原料不同,紙也有了各種不同的種類和用途。安徽省宣州生產的宣紙,就是聞名中外的上等紙張,是用於中國書法、繪畫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