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神舟十三號在軌3周,航天員臉都腫了壹圈,是不適應太空環境嗎?

神舟十三號在軌3周,航天員臉都腫了壹圈,是不適應太空環境嗎?

近日,神舟十三號任務發布了幾則視頻,有航天員吃飯的視頻,有航天員起床洗漱的視頻,還有王亞平和翟誌剛協助葉光富理發的視頻。太空生活看起來十分的有趣,但是也有網友們註意到壹點,那就是王亞平他們的臉似乎都有些腫脹,看起來眼睛都小了壹圈。

相似的情況在神舟十二的時候也出現過,神舟十二號乘組在太空中待了3個月,從起飛到在軌駐留,不同時間節點的視頻顯示聶海勝他們三名乘員的臉逐漸大了起來,有的網友認為那是我國航天視頻營養太好,在上邊又缺乏鍛煉,因此他們都吃胖了。不過在著陸之後,看著他們臉上皺紋都增加了,回來壹個多月後他們於前日首次接受采訪,看起來臉部又恢復到了飛天之前的比較精幹的狀態。

其實在神舟十三號乘組飛天之前,王亞平接受采訪的時候就說了,太空中可以自然地美容,她介紹說在太空中人的面部等處皮膚會像被向上拉著壹樣,那樣會讓人看起來和地面稍有不同。當然空間站中無重力的環境下,皮膚不用抵抗重力而下垂,因為組織的彈性而回彈,確實可能讓壹些皮膚已經開始松弛的人看起來更好壹些。不過臉腫也不是因為這個。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當長時間蹲坐的時候,猛地站起來的時候會頭暈眼黑,原因在於蹲坐的時候腿部的大血管因為人體的擠壓而向上半身分布,靜脈血管的收縮力又很弱,當人站起來的時候,大靜脈血管中的血液會因為重力的作用而有壹定的回流。盡管有靜脈瓣的作用,可是依然會造成突然的腦部血液減少,這就導致暫時的頭暈等情況。

下半身的大靜脈血管又被稱為容量血管,就是因為這些血管很粗,可以容納比較多的血液,而在太空中血液不受重力的影響,會因為血管的自然回彈而在全身重新分布。雖然靜脈血管的彈性比較低,但是也還有壹定的回彈能力,此時血液因為沒有重力的作用,在下肢等大血管中的分布就會減少,血液更多地向胸腔、腦袋等處分布。

在太空中臉看起來腫了就是適應這種體液重新分布的現象。血液在循環中也會於毛細血管等而有滲出,下半身血液減少,那麽滲出就會減少,上半身血液多了,滲出就會增加。於是人的臉部看起來就有壹些浮腫。這種現象被稱為“太空浮腫”,仍在人體的正常代償範圍內,不會給航天員的 健康 造成致命影響,但是在適應微重力的階段,還會造成其它的壹些麻煩。

因為人的身體感知到胸部和頭部體液充盈,給感受器官壹種體液過量的虛假信號,內分泌系統便自動對身體進行調節,將部分體液以尿液形式排出體外,所以人就會出現多尿現象了。而在太空中上廁所是最麻煩的事情之壹,因為沒有重力,排便需要對準專門的排便口,甚至在大便的座便器內部會有壹個攝像頭,航天員可以看見自己的屁股,這樣才能對準下邊的收集裝置。

航天員在太空中面部看起來浮腫是正常的生理反應,是微重力環境中血液因為沒有靜水壓的影響而重新分布,不需要過於擔憂;而且他們在地面上就有相應的訓練,耐受程度比普通人高很多。不過根據以往NASA的研究,航天員在太空中頸部等處的血管發生血管或者血液倒流的幾率會稍有增加,短期內血液向上半身的重新分布也會增加心臟的負擔,而且腦袋充血還會讓人有倒立的感覺,會感覺腦袋發脹,不利於人的休息。

目前神舟十三號乘組的視頻內容多了起來,原因是他們已經在太空中3周多了,已經適應了太空的環境,包括平衡感等都已經慢慢消失了,可以在空間站中很自如地活動。他們還抽空進行了應急演練,演練的內容是空間站遭受太空垃圾等撞擊時的逃生。近日,載人航天辦公室還宣布,將在近期擇期執行神舟十三號的第壹次出艙行走任務,屆時可能會有直播或者延時播放,不過都不影響我們大飽眼福。

神舟十三號乘組是第壹個執行6個月在軌任務的乘組,他們的成敗也關系著後續的航天飛行任務。在狹窄的空間內,人的生理心理都會受到影響,而未來空間站正式建成投入運營之後,可以容納6人,每年最多可以有三四次載人發射,而暫定的常規輪換時間就是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