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我阿桑奇的故事。
朱利安·保羅·阿桑奇 (英語: Julian Paul Assange ,發音: /sɑn/,1971年-),澳大利亞記者,泄密網站維基解密(Wikileaks)的董事與發言人。在作為維基解密的代言人與編輯之前,阿桑奇曾是物理與數學專業的學生、程序員和黑客。 [5] 他曾在多個國家居住,沒有壹個固定的住所,偶爾也在公***場合露面,就新聞自由、審查制度與調查性新聞工作闡述自己的看法。 自創辦至今,維基解密公布了相當數量的機密文件,這之中包括關於美國部隊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行徑、發生在肯尼亞的法外處決、在科特迪瓦的有毒廢物傾倒事件的文件,達基教會的手冊等等。 [6] 2010年11月28日起,維基解密與其他媒體夥伴開始發布秘密的美國外交電報。 [7] 11月30日,在位於瑞典的國際公***檢察官辦公室要求之下,國際刑警組織以涉嫌性犯罪為由,對阿桑奇發出國際逮捕令。 [3] 12月7日,阿桑奇在倫敦向警察局投案, [8] 但他否認相關指控。 [9] 與維基解密相關的工作使阿桑奇榮獲多項榮譽,例如2009年的國際特赦傳媒獎與2008年《經濟學人》的言論自由獎。同時,阿桑奇的工作亦備受批評:美國白宮稱他的行為是“魯莽和危險的”, [10] 部分美國政治人物進壹步提出阿桑奇應被當做恐怖分子處理,甚至應被暗殺掉。 阿桑奇出生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北海岸的湯斯維爾(Townsville),童年主要在鄰近的磁島(Magnetic Island)上度過。在他壹歲時,母親克莉斯汀與劇導演布萊特·阿桑奇結婚。小阿桑奇的姓也是從繼父得來。 [11] [12] [13] 母親與繼父運營壹家巡回劇團,總是四處奔波。阿桑奇的繼父在描述阿桑奇時,稱他是壹個“非常有洞察力的孩子”,“對是非黑白有個人的見解”,而且“總是為弱者撐腰,很反感聯合起來(欺負他人)的人”。 [13] 1979年,阿桑奇的父母離異,母親再嫁給壹位據稱與邪教的新潮生活組織有關系的音樂家。兩人有壹個兒子。1982年,母親再次離異,並與阿桑奇的第二位繼父在兩人的兒子、阿桑奇同母異父弟弟的撫養權上產生糾紛。阿桑奇的母親帶著阿桑奇與他的弟弟開始了長達五年的逃離生活。在阿桑奇14歲時,他就已搬了無數次家。他所就讀的學校不計其數,接受的教育斷斷續續,經常在家自學, [11] 也參加函授班以及跟隨壹些大學教授進行非正式的學習。 [14] 1987年,16歲的阿桑奇在網絡上以 Mendax 之名成為壹個黑客, [14] 他與另外兩名黑客壹起組建了壹個叫做“萬國顛覆”(International Subversives)的團體,以侵入其他機構的電腦為樂趣。他的黑客名 Mendax 取自古羅馬詩人賀拉斯的名言“splendide mendax”,意為“高貴的虛偽”。他在與作家賽利特·德累福斯(Suelette Dreyfus)合著的《地下》(Underground)壹書中,描述了他心目中的黑客法則:“不要損壞(包括崩潰)妳所侵入的電腦系統;不要更改那些系統中的信息(除了修改日誌掩蓋自己的蹤跡);分享所獲得的信息。” [14] 1991年,由於侵入其他電腦,澳洲警方對阿桑奇在墨爾本的住所進行了搜查。 [15] 警方發現,阿桑奇利用調制解調器, [16] 曾侵入壹家澳洲大學與加拿大北電網絡 [11] 的電腦系統。1992年,阿桑奇對24項與侵入電腦系統有關的指控認罪。因為表現良好,在被罰款2100澳元後,阿桑奇被保釋釋放。 [11] [17] 公訴人稱,“調查顯示,此宗案件,系由當事人對情報信息的好奇及對於侵入其他電腦樂趣的追求所引起,並無其他因素”。 [11] 當時這壹新聞曾被澳洲電視臺的新聞節目報道。 [18] 創建維基解密後,阿桑奇曾提到:“(媒體總是提及我之前的黑客經歷)實在是有些惱人。就因為我以前(就黑客經歷)與別人出了本書,也有相關的紀錄片,人們就對此津津樂道,媒體也用盡了復制粘貼的伎倆。人們都忘了,那個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在現在還能看到有文章中稱我為電腦黑客,著實讓我十分惱怒。不是因為我認為那是我不光彩的歷史;不,我對於那段經歷感到驕傲。只是因為我現在是維基解密的發言人,媒體就翻出以前的舊賬。我想,這背後的動機與試圖給出的暗示,想必很明確。” [19] 18歲時,他與壹名女子同居並生了壹個孩子——丹尼爾。 [4] 該女子在阿桑奇住所被警方搜查後帶著兒子離開了他。直到1999年,他才與該名女子達成監護協議。丹尼爾現年(2010年)20歲,有理學學位,於壹家軟件設計公司工作。 [4] 在父親問他是否願意加入維基解密工作團隊時,他沒有接受,因為他不覺得維基解密會有很大成就。 [20] 在丹尼爾的眼中,父親是個十分聰慧的人,並有著與此相關的壹系列、特征性的煩惱和憂慮。 [4] 例如,父親不願意與理解能力無法與他自己保持在同壹水平的人***事,因為會讓他自己感到懊喪。 [4] 而且父親對於政治活動總是很感興趣,也熱愛科學、哲學與對知識的普遍追求,他認為這類知識應當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 [4] 作為父親,阿桑奇對於與自己的兒子分享自己的知識抱有很高的熱情,而這也是丹尼爾最喜歡父親的地方。 [4] 2010年阿桑奇陷入性侵犯困境後,丹尼爾曾在臉書上留言“那個人(即自己父親)在創建女性對敵方面的確頗有建樹”(That man does have a way of making a lot of female enemies),後被《紐約郵報》作為材料,註銷“我的維基父親在與女人相處方面簡直糟透了”(My Wiki dad's just awful with the ladies)壹文。 [21] 丹尼爾否認《紐約郵報》曾對其作出采訪,也覺得從原話得出後者的結論,“的確扯得有點遠”。 [4] 1993年,阿桑奇參與創建“薩伯比亞公***接入網絡”(Suburbia Public Access Network)——澳洲最早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之壹。 [19] [22] 1994年起,居於墨爾本的阿桑奇成為程序設計員,開始自由軟件的研發。 [17] 1995年,阿桑奇寫成“Strobe”,即首個自由開源的端口掃描儀。 [23] [24] 1996年,他為PostgreSQL計劃提供多個補丁。 [25] 1997年,阿桑奇與他人合著《地下:黑客與瘋狂的傳奇及對電子前沿的癡迷》(Underground: Tales of Hacking, Madness and Obsession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書中提到自己的黑客經歷。 [26] [27] 1997年起,他與別人***同研究出 Rubberhose 否認加密系統。這壹系統後成為Linux壹個軟件包的基礎,為軟磨硬泡攻擊(rubber-hose cryptanalysis)提供似是而非的否認(plausible deniability)。 [28] 他發明該系統的初衷是為人權工作者提供保護敏感數據的工具。 [29] 除此以外,他參與發明的自由軟件還有:Usenet緩存軟件 NNTPCache [30] 與為網絡搜索引擎設計的命令行界面 Surfraw。 阿桑奇據稱曾在不同時段在六家大學就讀。 [31] 2003-2006年間,他在墨爾本大學學習物理與數學,但他從未畢業,在所學的多數數學課程中他也只勉強及格。 [11] [32] 他也曾學習哲學與神經科學。 [31] 他個人網頁上,還稱自己曾在2005年左右代表墨大參加澳洲全國物理競賽。 [11] [33] 阿桑奇於墨爾本大學學習物理,是試圖以破解宇宙背後的秘密法則進行智力刺激。但是他發現即使是科學家們也被因循守舊者把持,他認為人類的鬥爭是個體與機構之爭。他還起草了壹份名為《陰謀即統治》的宣言,宣稱不合法的統治本質上就是陰謀,它是官員們“暗中合作、致力於損害國民”的產物。當壹個政權內部的溝通渠道中斷後,同謀者之間的信息流動壹定會萎縮,在這種情況下,當信息交流趨近與零的時候,陰謀就會終止。揭秘是信息戰的工具 [14] 。 具體看下面網址 /%E6%9C%B1%E5%88%A9%E5%AE%89%C2%B7%E9%98%BF%E6%A1%91%E5%A5%87
采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