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分《致允熙》:兩個女人的愛情和成長史
由林大迥執導,金喜愛、金素慧、成侑彬、中村優子主演的愛情電影 《致允熙》 或許能為我們提供壹種答案。
1、起初,在最美的年華相愛,是幸,也是不幸
20年前,允熙和淳的青春尚好。陽光、美麗、敢愛敢恨,是很多大人午夜夢回時會追憶的青春模樣。
更幸運的是,在壹生中最美的年華裏,她們相識、相知、相愛。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愛情大抵就是這樣美麗卻易碎的“世間好物”。
20年前的允熙和淳都太年輕,妄想用兩顆稚嫩的心靈去對抗強大的世俗和現實。是的,愛能戰勝壹切,這是兩個愛到極致的人的堅定信念,但前提是,她們 足夠成熟,足夠獨立,足夠強大 。
兩個女孩子在壹起,只有愛,是不夠的。
只有快樂的愛情是不健全的,愛更是雙方超越懦弱和幼稚後的成長。
在這個巨大的愛情考驗裏,年輕的她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逃避。允熙和哥哥介紹的男人早早結了婚,淳也接受了分手,回到了日本。
兩個女孩子間誠摯美好的愛情,終究敗給了她們自身的懦弱與不成熟。
曾經相濡以沫,如今各奔天涯,這是多少有情人的過去和現在。
未來呢?也許無緣,從此相忘於江湖;也許各自美滿,各自安好;也許有人念念不忘,壹生守候……
2、分手後,她們背對背擁抱,困在愛的圍城裏
允熙和淳的“後來”是怎樣的?
就像壹開始吸引我的這張電影海報壹樣,在茫茫無際的雪地裏,四下無人,兩個不再年輕但依然好看的女人站著,背對背。壹個眉目低垂,神情憂郁,壹個昂首挺立,眺望遠方。
允熙她在憂郁什麽?
淳又在眺望著什麽?
背對背的她們,能不能看到彼此,再次相擁於人海?
分手後的二十年來,允熙在韓國經歷了結婚、生子、離婚。她沒有上大學,在食堂工作,伺候人們的三餐,請假也要忍受斥責和侮辱。
工作後,星夜裏拖著疲憊的軀殼,她總是靜靜佇立在壹個偏僻的電線桿下,抽完煙,再踏入家門。
正如允熙的女兒所說,媽媽,是孤獨的。何止是孤獨?這二十多年來,失敗的愛情、失敗的婚姻導致了失敗的生活,她壹直刻意地用過去的錯誤懲罰現在的自己。
淳呢?二十年來,她壹直沒有戀愛。雖然年少的淳逃離了,但是後來的淳卻始終被困在曾經的愛裏,再也出不來了。她經常會夢到已在異國結婚生子的允熙,她也有很多很多話想跟她說,但是,她不能。
她只能把思念、愛戀、懺悔壹筆壹劃訴諸筆端,化作壹封封永遠不會寄出的信箋,像那段年少時的愛戀壹樣,深埋在歲月的塵埃裏。
分手後,兩人擦肩而過,留給彼此壹個深深的背影。二十年了,對大多數失戀的人來說,這個腦海中的背影早已塗上了馬賽克,畫上了壹個大大的句號。
但是,通過鏡頭所展現的壹個個生活剪影,我們發現,過去沒有過去, 允熙和淳依然是那個在愛情面前“真的愛了,也真的怕了”的小女孩,她們壹邊極力掩藏著思念,壹邊用過去的錯誤斷絕了每壹個當下的幸福 。
如果沒有後來的那封信,這將是兩個女孩之間最讓人唏噓的愛情結局。
3、重逢後,兩個女孩的愛情變成了兩個女人的成長
也許是上天眷顧,機緣巧合下,淳的壹封信被寄出了。允熙的女兒讀了這封信後,決定帶著媽媽去淳所在的小樽度假。
女兒的臉上總是帶著明媚的笑,看似大大咧咧,實則純良細心。在女兒的安排下,昔日戀人他鄉重逢。
小樽的冬天是安靜的,只有雪與月,夜晚與寧靜。在這樣靜謐安閑的月夜裏,允熙和淳有了二十年來的重逢。無數個夢裏的剪影終於成了現實,兩人克制著即將盈眶的眼淚,紅著眼,微笑著寒暄,道壹句:
——是妳嗎?好久不見。
“我多麽想和妳見壹面
看看妳最近改變
不再去說從前 只是寒暄
對妳說壹句 只是說壹句
好久不見”
多年之後,她們不再有多麽蕩氣回腸的情感,有的,只是壹句“好久不見”,知道妳安好,對我來說,足矣,幸矣。
兩人在月夜裏踏雪向前,並肩行走。在路人眼中,這是多麽稀松平常的壹幕,對她們來說,卻像是等待了壹個世紀。她們會說些什麽?未來會怎樣?壹切都像此刻沈寂的小樽壹樣,沒有答案。
此時,鏡頭向上,壹輪圓月映入眼簾,終於不再是缺月了。而《滿月》也恰恰是這部電影的另壹個片名。
月亮,在中國人,甚至亞洲人的心中,是有其特定意義的。“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月是思念;“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是聚散離合;“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月是愛的表白;“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月是天各壹方的人們***同的寄托。
影片中的那輪圓月,不僅象征著兩人的重逢,更是兩人對過去、彼此和自身的和解。這樣的結局,對我來說,已然圓滿。
影片的鏡頭很快地切換,留下壹段空白讓觀眾想象。最後的幾個鏡頭是屬於允熙的。
那個低垂著頭,總是愁眉苦臉的女人不見了。
她更好看了,臉上重新散發出青春的希望,她決定開店,開啟她喜歡的事業。
當她收到前夫的婚禮請帖時,她哭了,有愧疚,但更多的是喜悅、祝福和釋懷。
而對那壹段兩個女孩之間的愛情,她不再覺得這是壹個讓人感到羞愧的錯誤,勇敢地對待那段感情,並且誠實地面對自己——
不再羞愧,不再執著,努力生活,走向未來。
未來有妳,無妳,似乎已經不再重要。 因為妳,已經長存我的夢裏,我的心裏,變成了另壹種愛的可能。
二十年後,兩個女孩的愛情變成了兩個女人的成長。
4、愛的可能有千萬種,但成長終將引領她們抵達愛的最好結局
整部影片的節奏拉得很緩慢,引領者觀眾慢慢走進故事,配上淡淡的背景音樂和日系的景觀,能讓人的心沈浸下來。
影片中很多看似關鍵的情節,都做了留白處理,這種做法非常巧妙。
壹方面,可以調動觀眾的好奇心,不斷地去想象、猜測故事的前因後果,讓觀眾參與影片的生成。
另壹方面,也告訴世人,愛情真正的模樣。無論是異性還是同性, 愛情並非只有壹種走向,它有千千萬萬種可能。 愛情的走向是變幻莫測,它通往各種各樣的未知世界,等待著我們去探索 。
影片的取景也很日系,藍色的天空、厚厚的雪地,還有那個火爐旁伏案寫信的人,總會讓我想起另壹部日本電影《情書》。不同的是,這不是少男少女之間跨越生死的暗戀,而是兩個女人纏綿壹生的感情。
多年之後,小樽山谷中回蕩的那句“妳好嗎?”,此刻終於有了回應。
“妳好嗎?”
“我很好。”
後來,在愛情裏長大了的她們,終將抵達最好的結局:
“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