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工程中高效節水灌溉的現狀及發展策略?
1引言目前,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在不斷提升,大家的環境保護、水資源保護意識在不斷增強,為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節水灌溉工程是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建設中的關鍵,直接影響工程項目的建設質量和經濟效益[1]。因此,水利工程管理部門需要重視灌溉技術的應用,引進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提高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的整體質量,本文主要研究了農田水利工程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發展策略。2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基本原則2.1統壹規劃,分步實施在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中,相關部門需要將其和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融合起來,在了解水資源供求現狀和發展、生態環境現狀的基礎上,以縣為單位編制農田高效節水規劃,明確分年度的發展目標,將農田高效節水任務落實到鄉村和地塊中,不斷擴大高效節水農業發展規模。2.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推廣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根據農業生產水平、水利配套工程、節水灌溉設施基礎條件,明確高效節水技術推廣模式,充分發揮出高效灌溉節水技術的節水性、效益性和生態性優勢,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同時,在任務安排和技術補貼方面,需要根據縣域經濟發展、用戶收入水平,進行分類指導。2.3提升技術,點面結合相關部門需要根據各個區域和作物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滴灌施肥制度、溝灌技術參數和主推模式,將溝灌技術和管灌技術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示範推廣膜下滴灌水肥壹體化技術,加大作物需水和需肥規律的實驗研究,提升滴灌技術水平,實現點面結合、整體推進,提高工程建設的綜合效益。3農田水利工程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現狀分析首先,施工技術人員需要根據工程現場實際情況,應用節水灌溉技術,但很多施工人員的專業水平有待提高,缺乏對施工現場考察工作的重視,無法及時地更新施工現場的相關資源和信息,導致計算結果和實際情況出現了嚴重偏差。其次,相關人員在灌溉過程中,仍實行傳統的灌溉技術,無法將現代化灌溉理念予以落實,未充分認識水利灌溉與農田產量之間的關系,缺乏對節水灌溉技術的重視,嚴重影響我國農作物的產量。最後,從我國節水灌溉技術的實際應用來看,相關技術人員缺乏對後期技術設備維修工作的重視,設備老化問題比較嚴重,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帶病工作”問題[2]。並且,在使用節水灌溉技術的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設備不科學使用問題,使得設備的使用年限不斷縮短。4工程實例雲南省楚雄彜族自治州元謀縣位於金沙江幹熱河谷地帶,資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問題突出。為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當地政府於2013年投資啟動清和社區“大禹節水”工程,在田間地頭埋入設置了滴孔的管道,並將管道接入附近的水庫。農戶只需在田地旁邊的智能水表上刷卡,便可實現灌溉。5農田水利工程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發展策略5.1引進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現階段,全膜覆蓋、膜下滴灌等農業節水技術得到了有效應用,其在“大禹節水”工程中的應用,為該地區謀劃大項目、建設示範區、推廣農業節水新技術提供了很大的機遇,該地區的農民群眾通過轉變傳統的理念,大力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並對農業結構進行了調整,增加了節水種植的作物品種。同時,為了實現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建設,相關部門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平臺的基礎上,將高效節水項目建設作為載體,創新並優化了相關機制,抓住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機遇,使得很多社會資本參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運營和管理中。5.2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在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建設中,相關部門需要在提高農民群眾經濟收入的基礎上,合理地調整農業結構,引進更多先進科學技術,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綜合效益,將工程措施、農業措施和生物措施結合起來,進行土地綜合治理開發,利用項目扶持、企業投資等形式,引導農民群眾進行土地流轉,合理地鋪設滴灌管網,為節水農業的高效性提供支持。另外,水利工程建設部門需要遵循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充分整合資源創新制度,大力發展公司式運作的規模種植經營,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預期目標。5.3創新並優化農業發展模式首先,探索農民用水合作社的三權改革模式。如在楚雄州元謀縣高效節水建設項目區,建立專業的用水合作社,由股份認購籌資入股項目企業參與項目建設、管理和運營全過程中,以獲取更多收益,在合作社的基礎上探索“三權”改革模式,將項目區域初始水權分配到村、戶、農民用水合作社中,社員可以以股份認購獲取合作社股權,以最低4.95%獲得收益,參與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其次,實行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模式。水利工程建設部門大力實施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優化傳統的農業灌溉模式,實現水資源的充分利用,提高農作物的復種指數和產量,實現項目區域土地流轉,有效地調整農業產業結構。6楚雄州元謀縣高效節水建設項目成效在楚雄州元謀縣高效節水建設項目建設中,通過引進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取得了很大成效:(1)該項目通過引進先進的灌溉技術,水資源的利用率達到了95%,每畝平均用水量由原來的600~800m3降低至180~240m3,每畝的管理人員由20人減少到6人,節省了30%的農藥和化肥,且在使用管道供水後,農戶的生產投入也有所減少;(2)與傳統的漫灌技術相比,管道供水技術使得農業增產率達到26.6%、增收率達到17.4%,供水保證率提高到75%,農民群眾的節水意識也不斷增強;(3)實現三方***贏:首先,農民增收,平均用水成本由1258元/畝降低到350元/畝,增收了5000元/畝(1畝=666.67m2);其次,企業盈利,企業資本回收年限是5~7年,20年利潤達到3.6億元,年平均收益率達到了7.95%;最後,政府節水,每年節水量在2158m3以上,解決了全縣1/4的土地灌溉問題;(4)實現了農業產業的轉型和升級。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使得傳統種植模式轉變成高科技現代農業形式,分散經營轉變成規模經營形式[3]。7結語綜上所述,在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中,農業用水問題日益嚴重,相關部門需要有效地控制灌溉用水,有效地解決水資源浪費問題。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相關部門需要引進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改善農村生產環境,提高農民群眾的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