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現代寶寶完美體格培育法

現代寶寶完美體格培育法

 影響寶寶體格發育的因素很多,遺傳、營養、運動、內分泌及生長環境等都包含在內,周歲內是重要的時期,錯過這個時期,未來的發育可能就會受到影響。baby寶寶的頭圍、體重、身高、胸圍,是觀察生長發育最簡易的指標,但掌握頭型、四肢(骨骼)、腸胃、口腔、皮膚等健康指標,才是奠定寶寶日後強健體魄的根本。妳知道寶寶正常的體格發展情形嗎?如何從寶寶出生起,就著手培育計劃?本文會給妳詳盡的解答。

  1.頭型

 baby嬰兒的頭較大,約占身體的1/4。剛出生的寶寶骨質柔軟、頭顱骨還未完全閉合,可塑性很強,到了三個月大左右,頭骨逐漸變硬,因此,要塑造寶寶完美的頭型,前三個月是關鍵。

 常見頭型種類

 baby人的頭型與種族、遺傳有關,形狀大致可歸類為四種:

 蛋型上寬下略窄,據說這種臉型是標準的baby face,最容易贏得他人的好感。

 長橢圓形頭型略長,容易給人臉長、五官小的感覺。

 前凸型頭部看起來比較大,中國人認為這是聰明的象征。

 扁頭型前圓後扁,可能是嬰幼兒時期習慣仰著睡的緣故,長大後有頭發覆蓋,就不會那麽明顯。

 囟門的重要性

 baby囟門的位置有兩處,壹般人知道的是前囟門,位於頭頂前方,較其他部位略凹陷、柔軟,用手去觸摸,會有輕微鼓動。大部分的寶寶1歲大時,囟門會骨化閉合,有些會提早或延遲,若是在六個月以前閉合,必須註意頭圍是否按照正常曲線長大,如果有異常情形,將影響智力的發展。囟門閉合太晚的寶寶,可能有水腦、甲狀腺功能低下、骨骼發育不良的問題。後囟門位於腦後方,位於枕骨與兩塊頂骨之間,約在出生2—4個月閉合。

  完美頭型塑造計劃

 不要使用太硬材質的枕頭,如綠豆枕、砂枕,否則寶寶頭部容易變形。

 不要固定壹個睡姿,想要寶寶的頭型完美,就要經常為他翻翻身,改變壹下睡姿。

 寶寶喜歡光線,如果他習慣側向某壹邊睡,可以在另壹側用強光吸引他。

 當寶寶左右側躺時,避免他的耳輪被擠壓變形。

 斜頸會影響臉部形狀發育,如有斜頸現象,應在寶寶三個月大時,開始訓練。

 頭型太凸的寶寶,可以多讓他仰著睡;頭型太扁的則可趴睡(但要註意安全)。

 註意家中家具,避免尖銳硬角弄傷寶寶的頭部。

  2.骨骼、四肢

 baby寶寶成長的過程中,四肢很容易受到受傷或新陳代謝的影響,造成長短不齊或變形。雖然有些問題無法預防,卻可以因為提早發現,而獲得較好的療效。

 正常發育情況

 baby嬰兒剛出生時,身體有許多軟骨,壹周之後才逐漸變硬。出生至3歲前,大部分的寶寶腿部呈彎曲弓形、足尖朝內,也就是所謂的o型腿,開始走路之後,足尖會朝外發展。到了2歲以後,足尖又會變為朝內,3歲以後才會足尖朝前。最初發展的特征是胸部、骨盆小於頭部、四肢短小,坐起來時的高度是身長的70%,到了3、4歲以後,四肢就會慢慢抽長。

 異常發育情況

 baby寶寶肢體的異常有很多種,諸如斜頸、先天肢體缺損、雞胸、漏鬥胸、鎖骨骨折、臂神經叢傷害、多指癥、並指癥、腦性麻痹、髖關節發育不良及脫臼……其中手部與腳部異常較為單壹,最常見的有臂神經叢傷害、內外八字腳與扁平足。

 臂神經叢傷害

 baby寶寶出生時,肩膀被產道卡住,手臂神經叢受到傷害,導致手掌合起來時無法對稱。

 內、外八字腳

 baby正常人走路足底的縱軸應該與走路方向平行,或是稍微向外,如果向內太多,就是內八字,如果向外太多,就是外八字。先天性疾病所引起的`內外八字不會得到改善,發育性的問題所引起的內外八字,在6歲左右時約有九成的兒童會得到改善或恢復正常。

 扁平足

 baby沿著寶寶的腳跟腱畫壹條直線,或放壹把尺,如果線往內彎,就是所謂的扁平足。寶寶如果是扁平足,多半不耐久站或長時間走路。壹般而言,寶寶會自然恢復,過了10歲未恢復正常,才需要找康復科醫生矯正。

  完美骨骼與四肢打造計劃

 不要讓10個月以內的寶寶使用學步車。

 扁平足寶寶可以穿內側加高足弓墊的矯正鞋。

 多做足部肌肉訓練,尤其是後脛骨肌,訓練的方法包括墊腳尖(如芭蕾)及跳躍(打球)。

 避免寶寶以胎兒姿勢睡覺。

 避免寶寶坐著的時候,將腿部壓在屁股下面。

 鼓勵寶寶盤腿或伸直腿坐著。

 多帶寶寶到寬廣的場地伸展四肢。

 多帶寶寶到戶外曬太陽。

 多補充含鈣質食物。

  3.腸胃

 baby腸胃的功能在於吸收食物營養,提供身體發育所需之能量。壹般而言,寶寶的體重若逐步增加,就表示他的腸胃吸收是正常的,理想的狀況為:出生十天後,每天增加體重的百分之壹。

 正常腸胃發育

 baby嬰兒的腸胃在四個月以前尚未成熟,同時因為腸道酵素不足,只能接受液體食物(水或牛奶),四個月以後才能餵食輔食。六個月以內的寶寶正常奶量每天每公斤體重為100cc左右,所以10公斤的寶寶壹天喝1000cc奶水便足夠了,若是以4小時壹次計算,那麽每次大約要喝150-160cc。另外,開始餵食輔食,奶量就可以減少。周歲內的寶寶要註意腸胃炎疾病,若是病程超過兩個禮拜,容易演變為慢性腸炎,造成易拉肚子的體質。

 中醫健胃整腸療方

 胃胰肝膽消化分泌不足,應以內金、麥芽、豆芽、山楂、大黃為主方,配合越鞠丸、六和丸、香砂六君子湯。

 消化道或胃酸過多者,食物、水、藥保持冷食,多吞口水,多吃生豆腐、梨、藕……

 有蟲積癥寶寶,可以將做種子用的檳榔捶破或切開,煮水給他喝,其次也可以使用蕪荑、使君子、阿魏之類的殺蟲中藥。

 因唾液腺分泌不足導致胃口不佳者,可用青皮、陳皮、枳實、枳豆、五味子、山茱萸、山楂、梅子等酸味藥開胃。

  完美腸胃打造計劃

 不要強迫或催促餵食,餵食時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大聲喝叫斥責,以免影響寶寶的食欲。

 餵食之後,將寶寶右側臥或俯臥,扶頭擡高20~30度,可以幫助他排出胃中的空氣,不易反胃。

 每日至少應給予1000卡的熱量,多供給高熱量、高蛋白質的點心和正餐,並且以全脂牛奶取代低脂的食物。

 保持每日按時進食習慣(包含正餐及點心),不必因壹兩餐不肯吃完,反而擾亂原有規律。

 輔食壹次不要過多,以免挑食。

 不可讓寶寶壹邊玩玩具,壹邊吃飯,以免分散註意力。

 可將寶寶喜歡的輔食,每餐平均調配。

 容易便秘的寶寶,可以提早給予高纖維質的食物。

 吃得多的寶寶,也要多做運動,以免過度肥胖。

 父母親不挑食,寶寶就不會有偏食的習慣。

 不要給寶寶太油膩、口味太重的食物。

 養成寶寶良好的排便習慣。

  4.口腔

 baby口腔是消化系統的最前端,壹旦發生疾病,不僅造成疼痛,更會破壞身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此外,口腔的形狀與外觀息息相關,如果有暴牙或畸形等現象,將會影響到個人的自尊,因此,家長應趁早建立寶寶正確的口腔清潔觀念。

 口腔檢查範圍

 唇部檢查有無潰爛、水泡、傷口等現象。

 牙齦檢查顏色、形狀有無異常,發炎或長牙時可能會改變。

 牙齒檢查大小、數目、排列、咬合及顏色。

 舌頭檢查舌系帶的松緊、顏色與舌頭的大小,舌根是否有潰爛、腫脹情形。

 上顎檢查顏色深淺或有無長異物。

 咽喉、扁桃腺檢查有無感染、腫脹、潰爛等現象。

 頰部檢查有無腫脹、疼痛、潰爛或顏色改變情形。

 下巴檢查咀嚼、說話、發音及關節組織有無異常。

 正常牙齒發育

 baba壹般乳齒約在半歲便長出,此時下牙床前面的門齒部分會冒出白點,接著長出上牙床的門牙,然後是下側門齒、上側門齒、犬齒或第壹臼齒(下牙床犬齒多半比第壹臼齒先長出,但上牙床則相反),最後冒出第二臼齒,周歲左右,寶寶便可長出4—8顆牙。

  完美口腔保健計劃

 飯後睡前,家長可讓寶寶躺著,頭部靠在自己的大腿或小腹上,使用紗布或刷頭小、刷毛軟的牙刷幫他清潔牙齒。

 正確的刷牙方法是以短距離橫刷方式,每壹地方輕刷15至20下,刷完每壹處可讓寶寶吞壹口水。此時註意勿將寶寶的嘴巴過於用力撐開,以免引起不適,造成寶寶對刷牙的反感。

 寶寶喝完牛奶之後,讓他喝壹、兩口水,以免感染鵝口瘡(白色念珠菌)。

 不要讓寶寶壹邊喝牛奶、壹邊睡覺,否則容易產生蛀牙。

 10—12個月大時,訓練寶寶使用杯子,替代用奶瓶進食的方式。

 避免寶寶養成愛吃糖的習慣,吃完東西之後,壹定要漱口。

  5.皮膚

 baby皮膚的重要性不亞於其他身體器官,具有調節體溫、排泄廢物、感受冷暖、抵禦感染的功能。

 正常皮膚發育情形

 baby嬰兒剛出生時,皮膚呈現暗紅色或粉紅色,1~2周內會變得更紅。新生兒的皮膚很薄、很敏感,遇到輕微的刺激,也會產生紅腫、破裂,表皮會脫落,而顯得幹燥,但是足月之後,由於皮下脂肪充足,寶寶的皮膚開始變得柔軟、有彈性。

 常見嬰兒皮膚問題

 脂漏性皮膚炎很多嬰兒都有過脂漏性皮膚炎的問題,這種皮膚病好發於前額、兩頰,患部皮膚會出現壹些黃色帶鱗屑的斑塊,情形嚴重時會流出黃水。脂漏性皮膚炎的原因不明,壹般認為和遺傳體質有關,也有人認為和皮膚上的皮屑芽孢菌過度增生有關,往往只能暫時改善癥狀,而無法根治。不過家長也不需要太過擔心,因為這種皮膚病往往在寶寶周歲後便可自然改善。

 尿布疹尿布疹多半是因為寶寶的小屁屁長期受濕尿布的刺激所引起,癥狀為皮膚發紅、潮濕、破皮,最初出現在生殖器周圍,然後會逐漸向外蔓延。改善的方法是盡量讓皮膚保持幹爽、勤換尿布,同時每次寶寶大小便時,用溫水洗凈,並擦幹他的屁股。

 痱子有些寶寶因為天氣炎熱,或穿太多衣服,結果大量流汗,而刺激皮膚產生輕度發炎癥狀,此時皮膚會出現許多粉紅色小丘疹,這就是大家常見的痱子。痱子常長在寶寶的前胸、後背或頸部、大腿根部,改善的方法是盡量保持身體幹爽、勤洗澡。

 異位性皮膚炎

 baby這是過敏體質的壹種,常發生在臉、手及足部,癥狀多在寶寶兩、三個月大時出現。改善的方法是盡量不要用過熱的水或肥皂給寶寶洗澡,洗澡後可以替他擦上嬰兒潤膚乳液,衣物的材質最好為棉質,同時避免食用蛋類等過敏性食物。

  完美皮膚養護計劃

 為寶寶選擇性質溫和的護膚用品,避免任何刺激傷害寶寶肌膚。

 避免寶寶受到過度日曬,夏日外出時讓寶寶穿戴寬邊帽子及寬松的長袖衣裳。

 不要讓寶寶穿著過緊或硬質料的衣服。

 平時不要給寶寶穿過多衣服,盡量讓他處於恒溫環境,且避免突然的溫度轉變。

 不要帶寶寶到空氣混濁的地方。

 每隔1—2小時就察看並更換寶寶的尿布,更換時用溫水洗凈他的屁股,再用柔細紗布巾擦幹,之後等5-10分鐘再包裹尿布。

 寶寶經常流口水及吐奶,應用柔軟濕潤的毛巾替他擦幹凈臉部。

 寶寶的身體、四肢若經常出汗,應該用毛巾為他擦拭身體,以防著涼,並且更換棉質內衣。

 寶寶頭部皮膚分泌特別旺盛,頭垢容易形成,應先用嬰兒油軟化頭垢,再用水徹底洗凈。

  寶寶體格發育的三個指標

 衡量小兒體格發育最重要的指標是身長、體重和牙齒。

 身長是頭、脊柱、下肢長的總和,能反映生長速度和營養狀況。這壹指標比較穩定,不受暫時因素的影響。初生小兒的身長在50厘米左右,1歲時為75厘米,第二年約增長10厘米,以後每年約增長5厘米。

 1歲以後的身長的推算公式如下:

 身長=年齡x5十80厘米

 體重是身體各部分重量的總和,是反映營養狀況最易獲得的指標。

 剛出生的嬰兒體重為3000克左右,生後第壹年的前半年增長很快,後半年漸漸緩慢。

 體重的推算公式如下:

 1壹6月的小兒體重=出生時體重(克)+月齡x700(克);7壹12月的小兒體重=6000(克)+月齡x250(克);l歲以後城市內小兒體重=年齡x2+7或8(公斤);

 1歲以後農村小兒體重=年齡x2+6或7(公斤)。

 評價方法:將測得的身長或體重數值與本國同年齡同性別同身長正常小兒體重的平均數值比較。必須定期連續測量,觀察身長或體重增長的趨勢,不能以某次測量的數值來評價。

 牙齒發育狀況是衡量寶寶骨骼發育的重要指標。新生兒出生後6個月-8個月,寶寶開始萌出乳牙,到2歲至2歲半時牙齒逐漸長齊,達到20顆。而寶寶出牙是否順利,與鈣、磷的供給關系很大。如果缺鈣,將會導致嚴重的牙齒鈣化不佳,影響咀嚼和消化功能,從而影響其對營養的吸收和利用。

  寶寶體格發育指標的意義及測量

 常用的體格發育指標有體重、身長(高)、頭圍等。

  壹、體重

 體重是近期營養狀況的指標,容易被家長理解,也容易測量。嬰兒出生體重平均為3千克,1歲時體重約為出生時的3倍(9千克),是生後體重增長的第壹個生長高峰;2歲時體重約為12千克;2歲至青春前期體重增長減慢,每年約長2千克。

 小兒體重可按以下公式粗略估計。

 1—6月:體重(千克)=出生體重(千克)+月齡x0.7(千克)7—12月:體重(千克)=出生體重(千克)+月齡x0.5(千克)2歲~青春期前:體重(千克)=年齡x2(千克)+8(千克)體重測量方法:0-3歲用嬰兒磅秤,3歲以上小兒用杠桿式體重計。測量前,小兒應排大小便,脫鞋、襪、帽子和外面的衣股,僅穿背心(或短袖衫)、短褲衩。嬰兒臥於秤盤中(無嬰兒磅秤者可於臺秤上放壹個固定重量的籮,稱後減去籮重),l—3歲小兒可采用坐位測量。

  二、身長(高)

 身長(高)指頭部、脊柱與下肢長度的總和,是營養狀況的遠期指標。身長(高)的增長規律與體重相似。年齡越小增長越快,出生時身長平均為50厘米,1歲時身長約為75厘米;2歲時身長約85厘米;2歲以後身高每年增長5—7厘米。2歲~青春期身高粗略估計為:身高(厘米)=年齡x7+70(厘米)。

 身高測量方法:3歲以下小兒取臥位。小兒去鞋襪,僅穿單褲,仰臥於量床底板中線上,助手固定小兒頭使其接觸頭板。測量者位於小兒右側,左手握住兩膝,使兩下肢互相接觸並貼緊底板,右手移足板,使其接觸兩側足跟,讀數。3歲以上小兒和青少年量身高取立位。

  三、頭圍

 頭圍的測量在2歲以內最有價值。頭圍的增長與腦和顱骨的生長與雙親的頭圍有關。出生時頭相對大,平均32—34厘米,1歲時頭圍約為46厘米;2歲時頭圍約48厘米;2—15歲頭圍僅增加6~7厘米。較小的頭圍常提示腦發育不良;頭圍增長過速往往提示腦積水。 頭圍測量方法:小兒取立位、坐位或仰臥位,測量者立於被測者之前或右方,用左手拇指特軟尺零點固定於頭部右側齊眉弓上緣處,軟尺從頭部右側經過枕骨粗隆最高處而回至零點,讀至0.1厘米j量時軟尺應緊貼皮膚,左右對稱,長發者應先將頭發在軟尺經過處向上下分開。

  四、胸圍

 胸圍代表肺與胸廓的生長,也是評價營養狀況的指標。嬰兒出生時胸圍約32厘米,略小於頭圍1-2厘米。1歲左右胸圍約等於頭圍。以後胸圍超過頭圍,胸圍與頭圍的差數等於實足年齡數。

 胸圍的測量方法:小兒取臥位或立位,被測者應處於平靜狀態,兩手自然平放(臥位時)或下垂,兩眼平視,測量者立於其前或右方,用左手拇指將軟尺零點固定於被測者胸前乳頭下緣,右手拉軟尺使其繞經右側後背以兩肩胛下角下緣為準,經左側而回至零點。

 註意前後左右對稱,取呼、吸氣時的中間值。

  五、上臂圍

 上臂圍代表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膚的生長,是評價營養的簡易指標。1歲以內上臂圍增長迅速,1—5歲增長緩慢,約1-2厘米。1-5歲兒童上臂圍12.5~13.5厘米為中等,小於12.5厘米表示營養狀況低下,超過13.5厘米為營養良好。

 上臂圍的測量方法:被測者上肢放松下垂,在肱二頭肌最突出處進行測量。測處系肩峰與尺骨鷹嘴連線中點,周徑與肱骨成直角。測量時軟尺只需緊貼皮膚即可,勿壓迫皮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