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看到兩幅比較有趣的油畫,大家能看出多少

看到兩幅比較有趣的油畫,大家能看出多少

印象派

 油畫出現於歐洲幾百年以來,壹直推崇的是學院派的畫風,他們總是只在畫室裏面作畫,講究的是老套的構圖形式,作品總是缺少變化的的陰暗色調,直到19世紀後半葉,這種和大自然隔絕的做法終於受到了新壹派畫家的唾棄,以莫奈為代表的壹批年輕的法國畫家提倡走出畫室,奔向大自然的懷抱。由於他們的作品追求的是光線和色彩的變化,色調明亮燦爛,造型松散,不求嚴謹的筆法,所以被稱之為“印象派”。印象派的代表畫家較多,有莫奈(1840—1926年)、馬奈(1832—1883年)、畢沙羅(1830—1903年)、雷諾阿(1841—1919年)、德加(1834—1917年)、修拉(1859—1891年)等人。莫奈的代表作《日出》(又名《日出·印象》)成為宣告印象派誕生的標誌。畫面中,壹輪冉冉上升的朝陽噴薄而出,水天***壹色,都被暖色的雲霞和淡淡的晨霧浸染得輕盈和神秘,近處的水倒映出似乎透明的橙黃、淡紫、淡藍象是神奇的魔術師在編織光與影的色彩篇章。近處的兩、三葉輕舟,遠處的吊車、林立的煙囪、廠房依稀可見。長短不壹、富有活力的筆觸生動活潑地描繪了海邊小城阿爾及爾港口富有朦朧詩意的早晨。

 由於對官方沙龍的抗議,印象派畫家從1863年起舉行了落選畫展,***舉行了八次,這八次畫展使得人們對新藝術、新畫風的驚訝、嘲諷逐漸走向對真正藝術的接受、欣賞和喜愛。莫奈的《魯昂大教堂》、《柳樹下的女人》、馬奈的《阿善特拉的橋》、畢沙羅的《休息的農婦》、德加的《芭蕾舞女》等等畫作都是其中的優秀作品。莫奈在晚年眼睛幾乎失明的狀態下,還創作了他的最大的壹組油畫《睡蓮》。

  印象派的影響是巨大的,壹代又壹代的畫家甩掉了學院派沈重的“醬油色調”,奔向大自然的懷抱,描繪陽光與色彩的永恒魅力。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上半葉,俄國出現的三位優秀畫家也曾受到印象派的影響,對印象派的作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學習、吸取,他們在日後也對中國的美術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這三位就是現實主義的繪畫大師列賓(1844—1930年)、風景畫家列維坦(1860—1900年)和列賓的學生謝洛夫(1865—1909年)。

 伊裏亞·列賓有著深厚的繪畫底子和高超的藝術天賦,他的很多作品都以現實主義手法深刻地刻畫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在他的筆下,拉船的纖夫、堅強的革命者、殘暴的沙皇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地再現在觀眾面前。列賓的優秀作品有《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拒絕懺悔》以及眾多的寫實肖像。

 謝洛夫擅長表現陽光和空氣下的室內景色,作有《少女和桃》、《陽光下的少女》等。

 列維坦活了不到40歲,卻創作了大量的優秀風景油畫,他性格憂郁,創作出來的風景作品卻色調明朗,猶如優美的旋律,畫家的作品飽含了對生命的無限熱愛之情和對祖國廣袤土地的熱情謳歌。《墓地上空》被視為他的力作。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後印象派

 印象派對光與色的潛心研究,以及不管貧病疾苦仍然追求健康、光明和歡樂的精神深深影響了很多畫家,如凡高、塞尚、高更、畢加索、馬蒂斯等偉大畫家在早期都曾經深受影響。凡高、塞尚、高更便是在印象派影響下的產生的後印象派的三位先驅。

 荷蘭畫家凡·高(1853—1890年)壹生坎坷,大部分時間都在窮困潦倒的狀態中度過,但是壹切都無法阻擋這位天才畫家對光明和美好的追求和憧憬,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把稻田、向日葵甚至星空都描繪成紅色的,橙黃色的,畫家手中的筆象是急促運動的波浪,總是滿懷激情地描著陽光下燦爛的景致。凡?高壹生都處於壹種狂熱的創作沖動之中,所以在他自成壹派的作品中,我們會很容易被他充滿激情的、甚至有些痙攣的狂熱所感染。如《向日葵》,瓶中壹簇怒放的向日葵,從橙黃到淡黃的,各種豐富的黃色調子,鮮艷燦爛,充分展示了陽光下的蓬勃的生命力;而《村莊》、《有房子和農夫的風景》中紅色的田地、雲朵流溢的天空,表現了作者對自然、對生活的關註和熱愛;即使是在描繪夜晚景色時,凡·高也情不自禁地將星雲籠上太陽的光環,在《星月之夜》中,流動的星雲斑斕多彩,象壹朵朵彩色的夢,哪裏還有黑夜的荒涼和恐懼?凡高在不過十年左右的繪畫生涯中,***創作了1400幅油畫和素描,這位藝術史上並不多見的用自己的心靈和生命作畫的天才畫家,在37歲的時候,由於精神失控用手槍結束了自己不平凡的壹生。

有著秘魯血統的高更(1848—1903年)生於巴黎,當過水兵和和交易所金融職員,25歲開始啟蒙學習繪畫,35歲時為了藝術毅然拋棄了所擁有壹切。家庭生活的失敗、都市文明生活下掩蓋的虛偽使高更先是遠離法國到了偏遠的大洋州上的塔希提島,後來更是遠涉重洋,去到尚未受到所謂“文明”熏染的熱帶島嶼,去尋找他追求的“原始、純潔、自由”的世外桃園,最後病死在孤島上。高更在塔希島上的創作時期是他壹生藝術生涯中最輝煌的時期,他吸取了中世紀的彩色玻璃畫、壁畫、日本版畫等各種創作元素,創造了“綜合”畫法。高更很重視形式美,在他的後期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他對色塊之間的關系和布局已經拋開了早期印象派那瑣碎的筆法表現,顯得純粹得多了的色塊與色塊之間表現出壹種接近平面的裝飾美。在高更的作品中,強烈體現出他對土著人原始自由的生活狀態、黝黑健康的皮膚的熱愛,體現出他對工業文明的強烈憎惡。高更的作品具有強烈的象征主義色彩,被後人稱之為繪畫史上的“象征主義之父”。其代表作有《遊魂》、《姊妹倆》未完成的大型油畫《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裏去?》

 塞尚(1839—1906年)是壹個喜歡孤獨的人,其作品大多以妻子的肖像或蘋果、面包等靜物為題材。早期作品受到印象派的影響較大,後期專註於表現物體的質感和體積,擯棄了印象派過於瑣碎的造型筆觸和受自然限制的束縛,更加註重自身主觀意識的表現,並著重解決色彩與結構之間的關系。其作品有《蘋果盤》《玩撲克牌的人》《馬賽灣》《聖維多克山》等等。在油畫的裏程碑上,塞尚是“完成了色彩——結構的革命”的“現代繪畫之父”。

(蘋果盤)

原始主義

 原始主義畫派的中堅人物是出生於法國諾曼底半島的亨利·盧梭(1844—1910年)。從中年才開始作畫的海關職員盧梭壹生從未受過任何繪畫訓練,他的作品全然不顧西方傳統繪畫中所重視的透視原理,各個畫面元素之間根本沒有“近實遠虛”的關系,人物形象也有些近似木偶;他畫樹葉是壹片壹片地畫,畫樹桿和草叢是壹根壹根地畫,畫頭發也是壹根壹根地畫得很清楚,色彩的使用比較單純,這使得他的畫看上去有點像通過拼貼手法獲得的平面裝飾效果,而且他的畫總是透出壹股濃濃的原始氣息。在盧梭到底有沒有離開過巴黎這壹點上,美術史學家們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他從未離開過巴黎,有的則認為他曾在墨西哥的熱帶叢林中服役壹年多。不管怎樣,盧梭筆下常常出現的神秘的熱帶叢林和有些古怪的人物形象,根本就沒有精心雕琢的痕跡,他似乎在自然而然地描繪著壹個孩子的夢幻世界,描繪著壹個未受汙染的美麗原始世界。從他的畫上,我們似乎能看到他作畫時的認真和固執。這位被稱為天才的“雅拙藝術家”,其作品對“立體派”、“野獸派”、“超現實主義”等現代派美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畢加索就曾把自己收藏的盧梭的大量作品和壹些非洲雕塑和面具放在壹起進行研究。巴黎當時的著名詩人阿波裏奈(1880—1918年)曾寫道,只要壹看到盧梭的畫,他就“不得不推開窗子逃避”以逃避盧梭那神秘而荒誕的“自我誘惑”。抽象派的大畫家康定斯基的評價也很高,他認為盧梭開辟了“壹條新的現實主義道路。”

(睡眠中的吉普賽女郎)

野獸派

 1905年,巴黎的壹個畫展上,壹群年輕畫家展出了令人吃驚的作品,這些作品的色彩濃烈刺目、表現手法粗獷,帶給畫壇壹股強烈的沖擊波,人們把這個年輕的畫派稱之 “野獸派”。(“野獸”,特指色彩鮮明、隨意塗抹。)實際上,野獸派從未形成過任何運動,也還沒來得及形成系統的藝術理論就解體了。野獸派存在的時間很短,大約只有三年左右,但是作為早期的現代藝術流派,其影響是久遠的。它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畫家馬蒂斯(1869—1954年),其代表作有《舞蹈》、《紅色的和諧》。在處理線條和色彩塊面之間的手法上,野獸派追求壹種強烈的“蓄意的不調合”的對比效果,在透視上拋棄傳統的透視法則,在造型上追求形象的誇張性,這些力求打破傳統的藝術法則的創作手法給人帶來了隨意而又強烈的視覺效果;又由於受到非洲藝術和東方藝術的影響,他們的作品往往帶有雅稚、淳樸的意味。在色彩表現的技法上,野獸派畫家常常采用類似平塗的手法,使得色彩之間不但對比鮮明,而且還具有較強烈的裝飾美。馬蒂斯曾在《畫家劄記》中寫道:“總之,我追求的是表現。”野獸派的另外壹名畫家德蘭(1880—1954年)也提出“放棄自我,為色彩而色彩”。現代美術的特征是象征性、抽象性、表現性,野獸所提出的這些以前從未有人明確提出的畫論都體現了野獸派畫家對主觀意識表現的重視,他們勇於向傳統挑戰的意識也開辟了現代派美術的先河。

(紅色的和諧)

立體主義

1908年,西班牙畫家畢加索(1881—1973年)在巴黎展示的壹幅作品《亞威農的少女》被認為是立體派的問世之作。在反傳統的意義上,立體派比野獸派可謂向現代美術更進了壹步。畢加索壹生所受的影響較多,其中塞尚的晚期作品和非洲的雕刻藝術對其形成立體主義的影響最大。塞尚把物體概括成結構和體積給了畢加索將自然物體概括成圓錐、三角、圓球、圓柱的啟示;非洲雕刻使得畢加索找到了反自然特征的靈感,解決了在單個形象中如何並存幾個不同視點的難題。在作品《亞威農的少女》中,畢加索用不同的透視方位和不同的光源打破傳統的空間表現的法則,用飽滿的構圖將五個女人體擠壓在表不同視點的空間裏,給人以種全新的空間感受。油畫《格爾尼卡》表達的是畢加索對1937年德國對西班牙人民犯下的的罪行的憤怒。油畫中大量使用了蘊含痛苦和恐懼意義的淺青、淺灰色調,畫面人物仍采用了立體派的表現手法,將人物悲慘、絕望的各種神態和形象加以誇張變形並進行透疊,人物的質感猶如巖石般凝重。《格爾尼卡》充滿了了壹種緊張的張力,簡明的黑白色調渲染了畫面的悲壯情調,強烈地震撼了觀眾。

在畢加索壹生中,始終高漲著澎湃的創作熱情,他總是嘗試用各種不同的藝術手段進行表現,油畫、雕刻、拼貼、陶瓷等手法融合在他的作品之中。畢加索的創作生涯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藍色時期、玫瑰色時期(又稱為粉紅色時期)、立體主義時期和新古典時期,其中立體主義時期的成就對現代美術的影響最大。

(格爾尼卡)

抽象主義

 抽象主義的產生與當時工業發展較快的社會背景有較大的關系,機械化工業產生的速度、效率等抽象因素使壹些藝術家逐漸懷疑現代工業文明,同時受到神秘主義的影響,抽象主義者開始希望用壹種純靈性、純精神的新手法去概括和提煉自己的精神世界。康定斯基就曾提出過:“以色彩影響精神”。抽象主義者嘗試著用簡潔單純的線條、色塊作符號借以表達某種情緒和神秘的宇宙;又用幾何形式分割著畫面構圖,幻想以壹種明晰的井然秩序去規範不可知的神秘世界。

 俄國畫家康定斯基(1866—1944年)早期受過表現主義的影響,從1910年開始他就對抽象主義作了不懈地探索,在繪畫的實踐方面和理論方面都對抽象主義作了極為重要的貢獻,被稱為“現代抽象繪畫之父”。他作於1913年的早期作品《即興30號》,似乎是隨興揮灑著抽象的視覺符號,在表達著壹種跳躍的、愉悅的、“純視覺音樂”的激情;是而作於12年後的晚期作品《綠與紅》中的幾何形體的組合,則將抽象主義所追求的有序性表達得更加明朗。

 將這種有序性的幻想發揮到極致的是荷蘭風格派畫家蒙德裏安(1872—1944年)。在他的著名作品《有紅、藍、黃的構圖》中,非常單純的紅、黃、藍三原色被黑色的線條分割,畫中沒有任何具象的可視對象,透出的是壹種高度理智的穩定感,充分表達了抽象主義最終提倡的和諧性、有序性和平衡性。相對康定斯基而言,蒙德裏安喜歡的色彩要偏向灰雅壹些,他的繪畫作品更具有壹種冷峻的理性美,所以蒙德裏安被劃分為“冷抽象”,而康定斯基則成了我們常說的“熱抽象”。

(構圖)

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

達達主義產生於壹戰時期的反戰情緒。達達主義所提倡的是無政府、無理想的、破壞性的虛無主義,他們嘲笑壹切既定的價值標準和所有的傳統觀點,認為當前的所謂文明社會正在作垂死的掙紮。雖然在思想上,達達主義帶有壹定的消極性,但是他們看似荒唐的壹些作品其實正是對傳統的叛逆、對新觀念的表達以及對新材料的創新使用,這些對現代派美術都起到了壹定的貢獻作用。達達主義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生活在紐約的法國藝術家杜尚(1887—1968年),其作品《帶胡子的蒙娜麗莎》是達達主義向傳統審美觀念的挑戰;現成品作品《泉》是對“完全麻木的狀況”諷刺,畫家的創作目的並不是“建立在能否在其中發現審美本質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這些物品使人們思考的審美的問題上”。

超現實主義的壹些思想雖然來源於達達主義,但是超現實主義克服了達達主義的虛無主義,受到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的影響,超現實主義畫家嘗試著把“夢與現實這兩類表面矛盾的狀態”轉變成為“壹種絕對的現實,壹種超現實”。超現實主義畫家中有兩位傑出的西班牙藝術家,壹位是才華橫溢的達利,另壹位是米羅。

達利(1904—1989年)的傑出作品很多,創作領域主要在油畫和攝影當中,攝影作品集有《達利的胡子》,油畫作品有《記憶的永恒》、《壹個頭充滿雲朵的人》、《〈看海的卡拉〉——在18米外看變成林肯的肖像》等等。深受弗洛伊德學說的達利,其油畫作品充滿了魔幻世界的荒誕意味,猶如在迷幻怪異而又似曾相識的夢境裏尋找著某種暗示或象征。他的作品對後來的設計思想有極深遠的影響。

米羅(1893—1983年)先後經歷了野獸派、立體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的幾次藝術風格的轉變。他的大部分作品如《加泰隆風景》、《蔚藍的金色》、《哈裏昆的狂歡》等等常常出現壹些奇異的有機體和有趣的符號,作品中往往洋溢著壹種神秘的靈性和兒童般的稚趣。但米羅在1938年所創作的晚年作品《婦女頭像》卻與以前的作品迥然不同,畫中有些邪惡的頭像象阿米巴蟲體壹樣讓人感到恐懼與無助,這是當時歐洲普遍存在的對戰爭的恐慌感。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