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電影的播放原理
露天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壹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壹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借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
1888年美國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最早提出這個概念,後來他的員工威廉·肯尼迪·迪克森在1889年和1892年之間極大程度地發展了這個技術。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制的“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制成功了“活動電影機”。 他們的電影機由壹個暗箱組成,裏面裝有35毫米鑿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旋轉機構,並裝有壹個攝影鏡頭和放映鏡頭。裝上攝影鏡頭時,可以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獲得負片。取下攝影鏡頭,將曝光後的負片與另壹條未曝光的膠卷貼在壹起曝光後轉成正片。放映時,正片裝入機內。點燃燈泡後,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靜止的畫面以極短的間隔次高速地通過片窗,使影像在觀看者的視網膜上暫留,觀眾便可看到壹組活動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