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來在兩江新區的定位是怎樣的?
兩江新區悅來片區18.67平方公裏,包括:8.68平方公裏悅來會展城、3.44平方公裏的悅來國際生態城、6.5平方公裏智能互聯城。根據2011年國務院批準的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悅來片區被定為悅來兩江現代國際商務中心體系,突出了國際商務、會議展覽、文化創意和休閑遊憩四大功能,同時,悅來片區也是是重慶市十大重點建設片區之壹。此外,悅來生態城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復作為國家綠色生態示範城區,是全國範圍僅16個城市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地區之壹。
壹、以悅來為中心的新重慶發展戰略、政府定位?
我們的項目位於重慶兩江新區核心的悅來新城,是政府定位的重慶新中心。為什麽悅來是重慶新中心?首先,我們回顧壹下整個重慶近年來的發展。重慶直轄至今,已經發展成為中國 5?大國家級中心城市之壹,並成為西部最大的中心城市。過去 10?多年,重慶壹直在迅速的擴容發展。而因為地理原因,重慶的東西方向是大巴山脈,發展受阻;南部是老的聚居區、傳統重工業區,拆遷成本大、實施困難,發展同樣受阻。而重慶北部有先天的地理優勢、平坦寬闊、自然資源豐富、且原住民少,有利於更科學先進的城市規劃。所以重慶從 2000?年起,就壹直向北發展,因此重慶的北區,在政府和眾多品牌開發商的***同打造下,成為了重慶人極度認可的置業最佳居所。而 2010?年成立的兩江新區,更是勾勒出重慶人“再造壹座重慶城”的
宏偉夢想。
因此,市政府的“重慶新中心,打造新重慶”的發展戰略順勢而生,並定位於悅來新城。用政府官方的說法,悅來是:未來重慶輻射世界的新地標,重慶十大城市片區建設之首,是重慶兩江新區皇冠上的明珠,是重慶的新中心。所以,未來新重慶的發展,都將以悅來為中心展開。
二、悅來生態城是如何承擔中心地位的(地理、交通)
第壹,從地理位置上看,悅來生態城處於整個新重慶的地理中心位置。被觀音橋商業區、禮嘉商業商務區、蔡家高新技術產業區、空港臨空物流都市區等眾多新重慶城市功能組團***同環繞,拱衛其中,享用周邊所有板塊提供的城市功能配置。
第二,從交通關系來說,要致富先修路,悅來生態城有著“三橫三縱雙輕軌”的全重慶最高規格的立體交通網路規劃,成為整個新重慶的交通樞紐。三縱包括濱江大道、悅來大道、金山大道,三橫包括同茂大道、國博大道、金興大道,雙輕軌是已經建成通車的輕軌 6?號線、輕軌 10?號線。通過它們,10分鐘便可以到機場,15分鐘到新牌坊,20分鐘到觀音橋,30分鐘便可以通達全城。
三、悅來板塊政府規劃(三城:會展城、智能城、生態城)
悅來新城強大的內部規劃--三城
三城即會展城、智能城、生態城 ,的“三城壹體”規劃格局。其中會展城,是基於“重慶國博中心”,以會展經濟帶動悅來片區的迅速發展。在智能城的建設方面,將攜手國內壹流網絡運營商,打造兩江新區乃至全中國首個集智能家庭,社區,交通,教育,醫療等管理為壹體的“智能互聯城”。而生態城,總占地面積
3.44 平方公裏,在規劃設計上,不僅最大限度的保護了城市中心珍貴的江灣、山體景觀和文化遺址,同時打造 9?大主題公園,讓悅來新城躋身中國四大國際生態示範區之壹。而“生態城”的規劃設計是領先重慶50 年的集智能、節能、環保、減排為壹體的宜居生活區。
(1)領先重慶 50 年——國際規劃大師擔綱以新城市主義小街區為理念,強調人情味、低碳和少堵點
悅來生態城成為全國規劃典範,國際著名大師彼得·卡爾索普主持擔綱,倡導“新城市主義”,新城市主義倡導小街區理念,低耗能低排放的社區結構,整個片區劃分為 93 個小型居民區,每個區居住人不多,更適宜人與人之間交往,壹條街上都是熟悉的街坊領居,回歸人情味街道。 悅來生態城的打造理念已超前重慶整體城市規劃 50 年,這不僅僅是理念的植入,而是理念與實際打造相結合,未來生活在座城市的市民就是這超前設計的受益者。(2)領先重慶 50 年——國際 TOD 模式以軌道為圓點,打造區域級商業中心,悅來生態城的解放碑
即以公***交通為導向,以軌道、公交等公***交通站點為中心,建立集商業、住宅、文化等為壹體的城區。按規劃,在高義口軌道站 400 米範圍內,將布局商場、公園、文化館等商業設施和公***空間,居民出了軌道站,在周邊就能逛街、休閑。通過這種友好的鄰裏社區設計,既可增加人們的相互了解,也能有效的推動地方商業系統發展; 大量臨街建築與業態的規劃,除非大型購物需要至中央購物廣場,生活需求,在街區內即可完成。居民出行距離減小 75%(生活更為便捷),機動車尾氣減少 67%(生活環境更為環保),同時減少擁堵。(3)領先重慶 50 年——國際 LID(低影響開發)理念 LID 理念即發起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汙染處理技術,旨在通過分散的,小規模的源頭控制來達到對暴雨?
所產生的徑流和汙染的控制,使開發地區盡量接近於自然的水文循環;LID 低影響開發是壹種可輕松實現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生態技術體系,其關鍵在於原位收集、自然凈化、就近利用或回補地下水;強調城鎮開發應減小對環境的沖擊,其核心是基於源頭控制和延緩沖擊負荷的理念,構建與自然相適應的城鎮排水系統,合理利用景觀空間和采取相應措施對暴雨徑流進行控制,減少城鎮面源汙染。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就意味著
1)悅來區域將來幾乎不會出現城市內澇的情況,不會看到海,只會觀到幽清的江。
2)幹凈的飲水源頭不僅僅是因為處於嘉陵江庫區,更是良性的水文循環促使市民飲水更健康,江水更清亮。
3)熱島效應大幅減少,空氣更清心,含氧量更高,身心更舒適。
4、城市街面更幹凈整潔,面源汙染得到較好控制,市民更願意低碳出行。
(4) 領先重慶 50 年——道路網格化,單行化道路 1 條拆 2 條,建成單行道,添加非機動車道,減少交通擁堵,利用單循環單行道的設置,將各個
街道及區域進行細分,多出入口與城市主幹道相連接,減少城市擁堵,目前為國際主流。
在悅來,彼得·卡爾索普采用了壹種“單向二分路”的設計,把壹條路拆成兩條路,建成單行道,旁邊添加非機動車道。同時,原有的傳統主幹道圍合成的超大街區,細分為網格化的小型街區。這樣壹來,路口增多了,車輛和行人都可以任意選擇道路,不容易出現都堵到壹個路口的情況。
(5)領先重慶 50 年——“慢出行” 概念慢行道跨越了生態城的整個核心區濱江岸線和公園等公***空間,
及各個坡地間電梯連接,減少上下困難性,方便市民步行;並且倡導市民自行車出行。(6)領先重慶 50 年——重慶唯壹海綿城市試點區道路能喝水,屋頂能蓄水,這是悅來海綿城市最主要的壹個功能
悅來是重慶唯壹利用可再生能源、地源熱泵、集中供熱供冷等生態系統;
地上鋪滿了透水磚,由沙棘、混凝土擠壓成型,滲水性極佳。通過公園雨水回用池調蓄設施,足夠供給近草木澆灑。照“高收低用”的雨水回用體系,主要改造雨水調蓄回用池系統、停車場下沈式雨水花園、雨水塘等。道路及小區規劃實施了淺草溝、滯水花園、雨水收集池等調蓄設施。綠色屋頂、透水鋪裝、雨水收集已成為片區建設的重要條件逐步推行。
再生資源利用:利用江水的江水源熱泵,也就是所謂的“水空調”,環保節能,而且減少排放,讓夏天的室內室外都涼爽。太陽能作為壹種廣泛使用的清潔能源,將得到大規模利用。
雨水收集系統:在屋頂上、地面上將安裝雨水收集系統,屋頂雨水收集面積占比將達到 80%。
地源熱泵,集中供冷供熱:集中供冷供熱系統比中央空調節能 12%,減少室外散熱設備,降低熱島效應 2-3 度;
種植屋面系統:屋面體統通過屋面防水層種植植物,起到保溫隔熱作用,夏季可降低 20℃的室內空調耗能,冬季節省 10%的采暖能耗。
智能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家中的各種設備如音視頻設備、網絡家電等連接到壹起,提供家電控制、、室內外遙控、防盜報警等多種功能和手段,使住宅變的智能、便捷、安全、節能、時尚。
自然采光系統:室外安裝采光裝置捕獲室外的日光,通過導入裝置將其導入系統內部,經過導光裝置強化並高效傳輸後,由漫射器將自然光均勻導入室內需要光線的任何地方。自動采集大自然的光照,其中太陽能將得到大規模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