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在有多少農業科技產品走出國門了?這代表什麽意義?
壹帶壹路,壹條路,壹帶壹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射。中國先後推出61項農業技術和產品,為提高沿線農產品有效供給、維護國際農產品市場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在日前召開的海外農業研究會上介紹說,近年來,農業科學院通過與國內外企業的密切合作,為中國農業對外開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目前,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制種、動物疫病防治技術和疫苗、社區園藝、農業機械、沼氣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等已在世界許多國家得到示範推廣。
作為中國農業科技國家隊,農科院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全局性、概念性、方向性重大問題,開展了關鍵技術研究和協同研究,在轉基因、抗蟲棉、雜交油菜、超級稻等重大科研技術上取得突破,攻克了壹批農業生產關鍵技術,取得了壹大批自主產權成果,它已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為亞非國家培育第二代綠色超級常規稻和雜交稻。截至目前,已通過品種審定的綠色超級常規稻38個,雜交稻26個,分送亞非目標國家和地區農民,比當地品種增產20%-30%;亞非目標國家綠色超級稻推廣總面積已達210萬公頃,其中非洲45萬公頃,東南亞170萬公頃。預計農民增收5.46億美元。中國棉花系列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已在吉、塔兩國推廣。
目前,中國棉花系列品種已通過吉國審定,成為當地主要品種,推廣面積超過15萬畝,有效提高棉花單產60%以上;此外,棉花新品種已成功推廣到蘇丹、坦桑尼亞等非洲國家。針對緬甸、老撾農業現狀,建立了以生物防治為基礎的水稻、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體系,分別建成了14個赤眼蜂規模化生產設施,具備5萬畝水稻、玉米赤眼蜂卡供應能力,推廣赤眼蜂生產設施管理人員10余人,規模化生產技術人員160余人,病蟲害綜合治理技術和赤眼蜂應用技術培訓人員100余人,農戶1.2萬戶,水稻玉米綜合治理技術示範10余萬畝。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已穩定出口埃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已研制出壹種針對埃及特異性株的滅活疫苗(egy/pr8-1株),該疫苗明顯優於埃及的原始疫苗。2010年以來,已成功投放埃及市場,累計出口近5.7億冊,外匯約627萬美元。新型飼料植酸酶技術已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推廣。植酸酶在世界飼料中的應用占70%以上,經濟效益達60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