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州大鼓的四大流派
澧州大鼓經歷了叫化子—打鼓匠—民間藝人三個階段,經過400年的錘煉和藝人們的不斷完善,現已日趨成熟,並形成了以“澧州官話”為體系的四大流派,即東腔、南板、西調、北路。 西調以李啟正(1905—1989)為代表,該派演唱以情節見長,腔板較為激越流暢,轉腔圓滑詞不受七字句限制,曲式結構較為靈活,音樂溶有少量的地方小調; 東腔以金忠孝為代表,唱腔中糅進壹些荊河戲、花鼓戲曲調,以“唱”見長,善於抒情。傳人有余振揚、馬麗君等; 南板創始人為蘇金福(1779—1842)該派嚴守祖規,世襲傳統,唱詞結構是七字句,道白以“澧州官話”為主,故又稱“官話派”、“壹溝兒流水板”,它唱腔規範,打擊伴奏嚴謹,音調單純,由於它具有傳統的繼承特點,因而對研究澧縣曲藝音樂的世襲沿革都有重要價值,該派的傳人有郭祖敦、周召學等; 北路代表藝人有劉清斌等,該派沒有嚴格的師承關系,它吸收眾家所長,補已之短,其唱腔靈活性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