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量的名詞解釋
降水量釋義:是指壹定時間內,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態或固態(經融化後)水,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
降雨量是在壹定時間內降落在地面上的某壹 點或某壹單位面積上的水層深度,以毫米計算。並按照12h和24h進行降水量等級劃分。
降水量是衡量壹個地區降水多少的數據。具體是指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態和固態(經融化後)降水,沒有經過蒸發、滲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
氣象學中常有年、月、日、12小時、6小時甚至1小時的降水量。壹年中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年降水量。把壹個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來,就稱為這個地方的平均年雨量。
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按氣象觀測規範規定,氣象站在有降水的情況下,每隔六小時觀測壹次。
氣候是指壹個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主要的氣候要素包括氣溫、降水和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氣候重要的壹個要素。
壹般來說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區,就是濕潤地區;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的地區,就是半濕潤地區;年降水量在200至400毫米的地區,就是半幹旱地區;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區,就是幹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