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詩歌配樂怎麽選

詩歌配樂怎麽選

音樂與詩,相伴而生。詩歌中必然有音樂,詩歌本身具有韻律節奏,以恰當的音樂為背景,能烘托和諧的詩意氛圍、醞釀相應的情感、豐富詩歌的表現力,提升詩歌感染力。為詩歌配樂的要義在於和諧。

鑒賞詩歌可從多個方面入手,如理解詩歌意象,探究詩歌的意境等等。在此,我想著重從音樂與詩歌的關系角度來談點感受。

詩歌中必然有音樂,壹是說詩歌本身所具的韻律節奏。同時,作為兩個獨立的藝術形式,音樂對詩歌又獨具烘托力。這裏,我主要就這壹方面來談。以恰當的音樂為背景,能烘托和諧的詩意氛圍、醞釀相應的情感、豐富詩歌的表現力,提升詩歌感染力。

我聽過壹些詩歌朗誦,主要是愛情詩歌。以著名配音演員喬榛、達式常、曹雷等人的朗讀最具感染力,壹方面是這些著名藝術家他們對這些詩歌情感領會和把握非常精準,同時又對其進行藝術再創作,以他們的朗讀豐富了這些詩歌的藝術表現力。其中所選配的音樂也同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戴望舒的《雨巷》,樂曲奏響了,清晰的嘩啦嘩啦的雨聲讓人感覺到了夜的寧靜,惆悵寂寥悠長之感頓然而生;為舒婷《致橡樹》選配的是肖邦《夜曲》,清幽寧靜的樂音泛起,壹位女性在靜夜裏所表露的對愛情純潔獨立執著的獨白感染打動著每壹個聆聽者;裴多菲《我願意是激流》起拍仿佛潺潺流淌的溪水輕快奔流,湧動為愛而奉獻的快樂和堅定美好的信念。相對而言,抒情詩在音樂的選擇上要更容易些,輕音樂或恰當的鋼琴、提琴、長笛、排簫等器樂獨奏也幾乎都可以有選擇地配用。

高中語文第三冊教材和讀本中中外現當代抒情詩大約有38首,有些可以很容易找到與之匹配的音樂,如:徐誌摩的《再別康橋》,我選擇的是壹首夏威夷民歌《驪歌》為其配樂,《驪歌》原本就是離別之歌,這首樂曲輕悠舒緩,明亮中又有淡淡的憂傷,仿佛夕陽下薄霧氤氳,星河漸現,天上星與水中星交相輝映,很符合《再別康橋》的情與景,所以序曲壹起,那喃喃的離情別緒就彌漫開來。同學們很快就可以入境,和著節奏,輕聲朗讀溶進康橋的世界。再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選配的是壹首以大海為主題的輕音樂《浪尖上的鋼琴》,海浪輕拍著海岸,清新、明朗的輕音樂曲隨之而來,很符合這首詩歌所表達的對樸素、溫暖、恬靜的生活的向往。但同樣是以大海為主題,這張音樂專輯就不太適合普希金《致大海》,因為輕音樂的輕柔、寧靜的風格不足以表達普希金面對大海時深沈的思緒和對大海所象征的自由精神的贊美。對這類詩歌,輕音樂的情感力度達不到,交響樂則更合適些。教材中有壹篇穆旦的《贊美》,就可以以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響曲》第二樂章很慢的慢板為其配樂,音樂表現的是背井離鄉來到新大陸的遊子對故鄉的懷戀,親切、哀婉、低沈、悲愴的思鄉主題與《贊美》這首詩的情感內涵非常吻合。這類極富激情或內蘊深邃的詩作,其配樂也相應或氣勢宏偉或感情深沈。

另外,還有壹種音樂不失為詩歌配樂的壹個好的選擇方向,那就是電影音樂。電影音樂其本身就具有很明確的主題和情節性,因此選擇恰當的電影音樂為詩歌配樂,其在烘托氛圍,表達主題上會有壹種意想不到的效果。至今我還記得幾年前在壹次本校元旦文藝匯演中,有位同學所朗誦的美國詩人惠特曼的詩歌《啊,船長,我的船長》,她選配的是電影《辛德勒名單》的主題音樂,死亡、沈痛、哀悼,詩的主題和音樂的主題那般吻合,再加上朗誦者對詩歌感情的準確把握和表達,即使這只是整臺歡樂的文藝演出中的壹個節目,它還是深深感染打動了每壹位觀眾。

為詩歌配樂的要義在於和諧,音樂的作用是營造壹個適合詩歌主題和意境的氛圍,充分釋放詩歌的感染力。所以在為古典詩歌配樂時,選用中國傳統古曲更和諧,更符合詩境。第三冊第二、三單元全是中國古典詩歌,《詩經》、楚辭、漢魏詩歌,唐詩宋詞等大量的古典詩詞,為其選配恰當的古曲音樂,既加強古典詩詞韻味,同時也讓現時代的同學們綜合領略中國古典藝術獨有的意境。比如,可以用古琴曲為屈原的《離騷》配樂,古琴特有的沈郁頓挫、厚重舒緩的音色和《搔首問天》這支曲子都可以很好地表達屈原“長嘆息以掩涕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憂憤和執著。再如,白居易《琵琶行》,其中精彩的音樂描寫,選擇幾段琵琶曲如《漁舟唱晚》《十面埋伏》讓同學直接感受何為“大珠小珠落玉盤”“銀瓶乍破水漿迸”“四弦壹聲如裂帛”,結合詩歌仔細品味其在音樂描寫上的精湛之處,會有很好收效。此外,了解不同樂器的音色特點也是必要的,如清幽的簫比較適合表現空靈意境的詩歌,笛的音色顯得清亮明朗些,塤適於古樸遼遠,古箏、琵琶的表現力都很豐富,或輕柔、剛勁,或悠緩、急促等等。我們可以根據詩歌的意境風格選擇相匹配的音樂營造氛圍,幫助誦讀者盡快入境,加強對詩歌的充分領悟。

音樂與詩和諧相配,這兩種具有無限想象力的藝術形式的完美組合,在我們的詩歌教學中,其目的是以恰當的音樂為背景,和諧地烘托詩意氛圍、醞釀相應的情感、豐富詩歌的表現力,提升詩歌感染力,幫助學習者加強對詩歌的領悟。其中,詩歌是主體,音樂為輔助。當然如果能讓同學們在風格各異的樂聲中,既走進了詩的天地,也在詩意的牽引中,乘著音符的翅膀領略了多姿多彩音樂世界,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猶如壹個藝術的舞臺,壹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