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雷半島的地理概況
古雷半島,位於福建省南部漳浦縣南端古雷鎮,三面臨海,東、南臨臺灣海峽,東南方隔浮頭灣與六鰲鎮相望,西隔東山灣與東山島上的東山縣和雲霄縣相望,北連漳浦縣杜潯鎮和杜潯鹽場。
半島南北走向呈條帶狀向大海延伸,南北長17.3公裏,東西寬3~4千米(最窄處僅300米),面積40平方公裏(壹說37.2平方公裏 )。多為沙灘沙丘及沙質地。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南部以臺地、丘陵為主,海拔在50米左右,在南部依次有龐尖山(海拔78米)、古雷山北峰(又名岱仔嶺,海拔270米)、筆架山(海拔199米)、古雷山南峰(又名下?嶺,海拔100米)、古雷頭山(海拔149米)。古雷山是古雷得名的原因,舊縣誌記載,古雷山原作鼓雷山,以“潮音時至,聲如鼓雷”得名。也有另壹種說法是因為古雷山高聳海濱,形狀如螺,故稱高螺,雅稱為古雷。
在地質特征方面,古雷半島原為近岸孤島,因泥沙淤積而成陸連島,由燕山期花崗巖組成,最狹窄的部位只有幾百米寬。 古雷在漳浦縣境霞美—古雷—東山斷裂帶,其走向與海岸壹致。第四系在古雷半島大面積分布。沿海第四系主要屬全新統,包括海積層和風積層兩大類。海積層由灰黑色淤泥、沙質淤泥及粘土、砂等組成。厚度:古雷山北測22米。風積層分布於古雷迎風海岸,總長約64公裏,寬0.5~2.5公裏,由疏松的淺黃色或白色細沙組成沙丘、沙壟,覆蓋在海積層之上。厚度不穩定,據鉆孔資料,沙園7.09米,六鰲2.5~4米,古雷山北側6米。 東山灣,位於北緯23°45′~23°55′,東經117°26′~117°35′之間,有漳江註入,為漳浦、雲霄、東山3縣***有水域。漳江出海處主航道以東屬漳浦,水域東西距10.1公裏,南北距21公裏,面積約215平方公裏。海岸線長58公裏。西北為泥沙岸,東北沙質岸,古雷頭向東山壹側為動力變質花崗巖岸,底質泥沙,半洋礁以北水深5.3米,以南水深7.2米。灣北有梁山擋住北風,東以古雷半島為屏障。古雷下垵港主航道平均水深15米以上,水域寬2公裏,可同時錨泊萬噸級貨輪3艘,1982年10月國務院批準為國際避風錨地。灣內有18米等深以內的淺海4.5萬畝。灘塗10萬畝,其中屬於漳浦縣的7萬畝。
浮頭灣,位於北緯23°48′~23°57′,東經117°37′~117°43′,介於六鰲與古雷半島之間,水域東西距10公裏,南北距16公裏,面積160平方公裏。海岸線長25公裏,多為沙質岸,只有東北、西南兩處屬侵蝕性山地花崗巖岸。灣南部島礁叢錯,並有形似利劍的暗礁名劍礁,海底地形復雜,給船只進出海灣造成不便;在漁業上則是各種魚類洄遊棲息之處,是壹處好漁場。古雷頭有燈塔。灣東部水域開闊,8~11米,水底地形平緩,底質多沙,是船只進出的良好通道。鹿溪入海處的舊鎮港有六鰲、古雷2半島為屏障,是避風良港。灣內有灘塗3000畝,淺海水域2萬畝。灣北部的竹嶼為漳浦鹽場,是全國八大鹽業基地之壹。
古雷半島附近除菜嶼列島外,還有大礵島、小礵島、鼠嶼、豐嶼、壁仔嶼、虎嶼、大坪嶼、聖杯嶼、鴨母嶼、尖礁、扁礁、小長礁、半洋礁、缸礁、蓮花礁、過溝礁、矽仔礁、加令石礁、蚌礁、外龜礁、頂洋礁、下洋礁、飛魚礁、青巖礁、兄島(柑嶼)、弟島(桔嶼)等。聖杯嶼有燈塔。 境內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然而溫度、雨量、日照等氣象季節差異甚大。受地形影響,古雷半島內年平均氣溫20℃,最高28℃以上,最低3℃,全年無霜,年均降水量100毫米,其中近山處1170毫米,半島900毫米。
境內各海灣都屬不規則半日潮,每日夜漲落兩次,每12小時壹循環。境內各海灣潮汐時序相同,諺雲:“初壹、十五,半夜中午潮滿,初八、二十四早滿、晚滿。”始潮、潮落時間適用陰歷。
東山灣1月份水溫18℃,7月份水溫36℃,全年平均水溫23.6℃。海水含鹽量25%,水的比重1.014~1.021,pH值7.8~8.0,透明度0.7米。壹般強風風向東,常風風向東南、東,頻率14%;平均風速2.7米/秒,最大34米/秒,平均每月有大於8級的風3天,7~10月多臺風,平均每年臺風影響4.3次。年平均霧日5~7天,最多年份16天,1~4月多霧。年平均相對濕度79%,6月份濕度85%。 浮頭灣全年平均水溫27.2℃,含鹽量25%,水的比重1.014~1.021,PH值7.8~8.0。壹般強風風向東,常風風向東南、東,頻率14%,年平均風速2.7米/秒,最大34米/秒,平均每月有大於8級的大風5天。7~9月多臺風,年平均臺風影響4.3次。年平均霧日7.5天,最多年份16天,1~4月多霧。年平均相對濕度78%,6月份濕度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