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藍博士的《不完美才美》
壹位臨終關懷醫師,在多年行醫的經驗基礎上,耳聞目睹過1000例病患者的臨終遺憾後,寫下了《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壹書。
綜合該書所述,下面是人們在臨終前,最會後悔的五件事。
第五名沒有去想去的地方旅行
有壹首老歌《我想去桂林》曾紅遍全國,歌詞中寫道: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
簡單的歌詞,卻不知道唱出了多少人的辛酸與無奈。人生如江湖,壹入江湖,難免身不由己。
以前有個流行語說:人的壹生中至少要有兩次沖動,壹次為奮不顧身的愛情,壹次為說走就走的旅行。
有時候來壹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需要的僅僅是壹點勇氣。
2000年,有個叫王壹民的七旬老人感動了中國,他的母親務農壹生,從未出過家鄉,九十歲的時候想出門旅行,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王壹民就改造了三輪車,帶著母親出門,懷裏揣著工資存折,住最便宜的旅店,用啤酒瓶子當搟面杖包餃子,走了小半個中國,甚至想走川藏公路,準備老太太死在哪裏就埋在哪裏。後來老太太102歲時去世,死在了去西藏的路上。王壹民帶著母親的骨灰繼續上路,去西藏。
第四名壹輩子都沒有結婚
不論是日本還是中國,都有越來越多的青年崇尚不婚主義。他們以不婚為時尚,卻只考慮了年輕時候單身生活的安逸。
年輕的時候總覺得玩不累,可以獨身自由過壹輩子。但十年之後呢?在能玩的都玩了以後,只會在放縱中疲憊,愈加感到孤獨。
這時候,就特別想有人管著,想要背負壹些責任,想有個人在身邊聽聽自己的心裏話,很想能感受到壹點真愛的溫柔。
年歲已大的時候又會渴望得到婚姻,但已經錯過了最好時機。還有壹些情侶以婚姻為最終目的,想要走進神聖的婚姻殿堂。
因為婚姻是壹種“形”,是有法律效力約束,是對愛情的見證和保障。
第三名沒有對深愛的人說“謝謝”
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
感情方面的事情,永遠是擁有時不懂得珍惜,失去後才知道珍貴。人類永遠發明不出的兩種物質,壹是忘情水,二是後悔藥。
年輕的時候不去珍惜、體諒和理解,待到臨死時,後悔已經來不及。
很多時候,我們在外彬彬有禮,對親密的人說話卻毫無顧忌。用好語言是人際交往的壹門大學問,哪怕是親近的人,也不必靦腆,要常說“謝謝”、“對不起”和“我愛妳”,這是為感情保溫的最好辦法。
人的壹生其實很短暫,來的匆匆,去的也匆匆。而在其中的過程也很坎坷,當老了,心卻留下滿滿的遺憾而去。
那麽現在我們更應該學會珍惜,讓遺憾的事件減少,讓自己的人生更多的是曾經擁有,而不是曾經失去!
第二名沒有認清活著的意義
人為什麽活著?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麽?這是每個人無法回避的問題。也是壹個需要自己去回答的問題。沒有人能給妳確切的答案,只能自己時時刻刻捫心自問。
畢淑敏說: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但我們每壹個人都要為自己確立壹個意義。人生意義的意義不是意義本身,而是為了尋得心靈的慰藉、與依托。
是的,關於人生的意義的討論,充斥在我們的周圍。很多說法,由於熟悉和重復,已讓我們從熟視無睹滑到了厭煩。
可這並不是問題的真諦。真諦是,別人強加給妳的意義,無論它多麽正確,如果它不曾進入妳的心理結構,它就永遠是身外之物。
比如我們從小,就被家長灌輸過人生意義的答案。在此後漫長的歲月裏,諄諄告誡的老師和各種類型的教育,也都不斷地向我們批發人生意義的補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這種外在的框架,當成了自己內在的標桿,並為之下定了奮鬥終生的決心?
去尋找屬於妳自己的人生意義,然後努力拼搏,去實現它,就是這麽簡單,也就是這麽艱難。
第壹名沒做自己想做的事
海藍博士《不完美才美》中有壹句話:人生後悔想做沒做的事,遠遠大於做錯了的事。
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總是有那些不敢說出的話,不敢做出的事情,不敢面對的人,但是我們需要成長,所以我們要去勇敢去面對。勇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失敗了。嘗試也是壹種進步。
更重要的是,聆聽自己的聲音,為自己而活。
最失敗的人生,就是追求跟別人壹樣的標配人生。活成了別人的樣子。
這個世界上只有壹種成功:那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這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