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超45萬億元 占GDP比重達39.8%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始終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已數年穩居世界第二。?王建偉說。據測算,從2012年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超4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在完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應用、發展壯大數字產業、釋放數據要素活力、強化數字經濟治理、深化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壹系列成果。
具體來看?
新型基礎設施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截至2022年5月底,所有地級市全面建成光網城市,千兆用戶數突破5000萬,5G移動電話用戶數超過4.2億戶。?5G+工業互聯網?應用不斷深化,截至今年6月底,工業互聯網應用已覆蓋45個國民經濟大類,工業互聯網高質量外網覆蓋300多個城市。
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步伐日益堅實。?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平臺體系基本形成,目前具有壹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平臺超過150個,連接工業設備總數達到7880萬臺套,平臺創新發展生態持續繁榮。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孵化解決方案供應商超6000家,服務範圍覆蓋90%以上制造業領域,推動智能制造裝備市場滿足率超過50%,無人智能巡檢、數字工廠、智慧礦山等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蓬勃興起。
重點數字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推動成立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孵化了鴻蒙、歐拉等壹批重量級開源項目。網上購物、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非接觸經濟?全面提速,為經濟發展註入了強勁動力。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5.7%,增速創下近10年新高;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的業務收入保持了17.7%和16.9%的高增速。
此外,數據要素活力加快釋放,數字經濟治理取得積極成效,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持續深化。
他介紹,下壹步將夯實數字根基,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按照適度超前原則,繼續加大5G和千兆光纖網絡建設力度,提升?雙千兆?網絡覆蓋的深度和廣度。利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智能改造,發展高效協同的融合基礎設施。
同時,深化融合應用,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瞄準重點領域,推動數字產業化創新發展;激活數據潛能,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加強數字治理,營造良好發展生態;深化交流合作,拓展數字經濟合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