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太監的頭叫什麽?

太監的頭叫什麽?

總管太監。清置。有總管、副總管名稱,品銜懸殊不壹。其中:四品者為宮殿監督領侍銜,五品者為宮殿監正侍銜,六品者為宮殿監副侍銜,七品者為執守侍銜。

舉例介紹(小德張):

青雲直上,當了“總管太監”

小德張是打小報告的能手,早在“聖駕西幸”之前,他就用打小報告的手段來爭取慈禧太後的寵信。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帝被囚禁於中南海的瀛臺小島,小德張常常予以監視,把這位可憐皇帝的壹舉壹動回報給慈禧太後。當了慈禧太後幹兒子的小德張就更為此盡力了,此時他的地位已與李蓮英不相上下了。

壹九零八年十月,光緒、慈禧太後相繼死去,由光緒帝的正室隆裕皇後執政。李蓮英感到失去了靠山,加上年紀已老,就主動隱退,小德張即順理成章地被提升為太監的總頭兒——“總管太監”。壹九零九年,小德張終於升任當上了清宮大總管,官至二品頂戴,錢多得嘩嘩數不過來,就連王公大臣也得對他避讓三分。

擴展資料

太監相關制度:

清初模仿明朝制度,設立十三衙門(明為“二十四衙門”)統管太監事務。順治末期壹度出現權監吳良輔,深為皇帝倚重。順治皇帝駕崩後,孝莊太後裁撤十三衙門。故在康熙朝後規定:宦官歸內務府管轄,具體由敬事房管理。敬事房亦稱宮殿監辦處,設總管、副總管等職。康熙時總管宦官為五品,雍正時改成四品。

順治時設置宦官千余人,乾隆年間增至3000人,直至清末未過此數。宦官升遷降調由內務府移文吏部決定。宦官犯法,內務府可先拿後奏。尤禁其幹政。順治帝仿朱元璋舊制,鑄鐵碑立於交泰殿,明文規定凡有不法行為,均淩遲處死。這些措施得到較好貫徹。雖在清末有慈禧太後寵宦安德海、李蓮英等屢犯例禁,朝臣為之側目,終未出現漢、唐、明宦官的專權現象。

清代末年,太監都是勞苦人出身,被生活所迫,指望把孩子送進宮裏,有條活路,將來也得些好處。當時有的只有10歲左右就閹割凈了身,李蓮英就是8歲凈身,9歲進宮的。民國初年。壹個13歲的小太監馬德清就被送進了溥儀的遜清皇室小朝廷當差。

參考資料:

總管太監—百度百科

太監—百度百科

最後壹位總管太監小德張:為出人頭地,自己閹割入宮(2)—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