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前列腺炎的中草藥有哪些
2.升麻藥源:為毛茛科革本植物升麻的根莖。性味歸經:辛、甘,微寒。歸肺、脾、大腸、胃經。功效: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陽舉陷。
'3.知母藥源:為百合科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莖。性味歸經:苦、甘,寒。歸肺、胃、腎經。功效: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4.梔子藥源:為茜草科灌木植物梔子的成熟果實。性味歸經:苦,寒。歸心、肺、胃、三焦經。功效: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5.黃柏藥源:為蕓香科落葉喬木黃柏除去栓皮的樹皮。性味歸經:苦,寒。歸腎、膀胱、大腸經。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
6.龍膽草藥源:為龍膽科草本植物龍膽的根。性味歸經:苦,寒。歸肝、膽、胃經。.功效:清熱燥濕,瀉肝火。
7.生地藥源:為玄參科草本植物地黃的根。性味歸經:甘、苦,寒。歸心、肝、胃經。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8.赤芍.藥源:為毛茛科草本植物毛果赤芍和卵葉赤芍或芍藥的根。性味歸經:苦,微寒。歸肝經。功效:清熱涼血,祛瘀止痛。
9.蒲公英藥源:為菊科草本植物蒲公英及其多種同屬植物的帶根全草。性味歸經:苦、甘,寒。歸肝、胃經。功效:清熱解毒,利濕。
10.野菊花藥源:為菊科草本植物野菊的頭狀花序。性味歸經:苦、辛,微寒。歸肺、肝經。功效:清熱解毒。
11.大黃藥源:為蓼科草本植物大黃的根及根莖。性昧歸經: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經。功效: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
12.茯苓藥源:為多孔科真菌茯苓的菌核。性味歸經:甘、淡,平。歸心、脾、腎經。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13.豬苓藥源:為多孔科真菌豬苓的菌核。性味歸經:甘、淡,平。歸腎、膀胱經。功效:利水滲濕。
14.澤瀉藥源:為澤瀉科多年生沼澤植物澤瀉的塊莖。性味歸經:甘、淡,寒。歸腎、膀胱經。功效:利水滲濕,泄熱。
15.玉米須藥源:為禾本科壹年生草本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頭。性味歸經:甘,平。歸膀胱、肝、膽經。功效:利水消腫,利濕退黃。
[1] [2] [3] 下壹頁
16.車前子藥源:為車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車前或平車前的成熟種子。性味歸經:甘,寒。歸腎、肝、肺經。功效:利尿通淋,滲濕止瀉,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17.滑石藥源:矽酸鹽類礦物滑石。性味歸經:甘、淡,寒。歸胃、膀胱經。功效:利水通淋,清解暑熱,收濕斂瘡。
18.瞿麥藥源:為石竹科草本植物瞿麥和石竹的帶花全草。性味歸經:苦,寒。歸心、小腸、膀胱經。功效:利尿通淋,活血通經。
19.篇蓄藥源:為蓼科草本植物篇蓄的全草。性味歸經:苦,微寒。歸膀胱經。功效:利尿通淋,殺蟲止癢。20.通草藥源:為五加科灌木植物通脫木的莖髓。性味歸經:甘、淡,微寒。歸肺、胃經。功效:清熱利濕,通氣下乳。
21.蘋薜藥源:為薯蕷科多年蔓生草本植物綿萆薜和粉背薯蕷的根莖。性味歸經:苦,微寒。歸肝、胃經。功效:利濕去濁,祛風除濕。
22.陳皮藥源:為蕓香科常綠小喬木橘成熟果實的果皮。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肺經。功效: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23.川楝子藥源:為楝科喬木川楝的成熟果實。性味歸經:苦,寒。有小毒。歸肝、胃、小腸、膀胱經。功效:殺蟲療癬,行氣止痛。
24.蒲黃藥源: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香蒲的花粉。性味歸經:甘,平。歸肝、心經。功效:化瘀止血,利尿。
25.乳香藥源:為橄欖科小喬木乳香樹皮部滲出的樹脂。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肝、脾、心經。功效: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
26.沒藥藥源:為橄欖科沒藥樹皮部滲出的油膠樹脂。性味歸經:苦、辛,平。歸心、肝、脾經。功效: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27.丹參藥源:為唇形科革本植物丹參的根及根莖。性味歸經:苦,微寒。歸心、肝經。功效:活血調經,涼血消癰。
28.桃仁藥源:為薔薇科植物木桃或山桃的成熟種子。性味歸經:苦、甘,平。有小毒。歸心、肝、大腸經。功效:活血祛瘀,潤腸通便。
29.紅花藥源:為菊科草本植物紅花的花。性味歸經:辛,溫。歸心、肝經。功效:活血通經,祛瘀止痛。30.益母草藥源:為唇形科草本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分。性味歸經:苦、辛,微寒。歸肝、心、膀胱經。功效:活血調經,利水消腫。
31.澤蘭藥源:為唇形科草本植物毛葉地瓜兒苗的地上部分。性味歸經:苦、辛,微溫。歸肝、脾經。功效:活血祛瘀,調經,利水消腫。
32.牛膝藥源:為莧科草本植物牛膝和川牛膝的根。性味歸經:苦、甘、酸,平。歸肝、腎經。功效:活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水通淋,引火下行。
33.王不留行藥源:為石竹科草本植物麥藍菜的成熟果實。性味歸經:苦,平。歸肝、胃經。功效:活血通經,下乳,消癰,利尿通淋。
34.穿山甲藥源:為脊椎動物鯪鯉的鱗片。性味歸經:鹹,微寒。歸肝、胃經。功效:活血散結,通經下乳,消腫排膿。
35.石菖蒲藥源:為天南星科草本植物石菖蒲的根莖。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胃、心經。功效:開竅寧神,化濕和胃。
36.人參藥源:為五加科草本植物人參的根。性味歸經:甘、微苦,微溫。歸心、肺、脾經。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氣,生津安神。
37.黃芪藥源: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性味歸經:甘,微溫。歸脾、肺經。功效:補氣升陽,益胃固表,利水消腫,托瘡生肌。
38.白術藥源:為菊科草本植物白術的根莖。,。性味歸經:苦、甘,溫。歸脾、胃經。功效: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39.山藥藥源:為薯蕷科草本植物薯蕷的根莖。性味歸經:甘,平。歸脾、肺、腎經。功效: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
40.甘草藥源:為豆科草本植物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莖。性味歸經:甘’,平。歸心、脾、胃、肺經。功效: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41.益智仁藥源:為姜科草本植物益智的成熟果實。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腎經。功效:暖腎固精縮尿,溫脾止瀉攝唾。
42.菟絲子藥源:為旋花科寄生草本植物菟絲子的成熟種子。性味歸經:甘,溫。歸肝、腎、脾經。功效:補腎固精,養肝明目,止瀉安胎。
43.續斷藥源:為川I續斷科草本植物川續斷的根。性味歸經:苦、甘、辛,溫。歸肝、腎經。功效:補肝1腎,強筋骨,止血安胎,療傷續折。
44.當歸藥源:為傘形科草本植物當歸的根。性味歸經: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
45.熟地藥源:為生地黃經加黃酒拌蒸至內外色黑,油潤,或直接蒸至黑潤而成。‘性味歸經:甘,微溫。歸肝、腎經。功效: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46.枸杞子藥源: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的成熟果實。性味歸經:甘,平。歸肝、腎經。.功效:補肝腎,明目。
47.龜板藥源:為龜科動物烏龜的背甲及腹甲。性味歸經:甘、鹹,寒。歸肝、。腎、心經。功效:滋陰潛陽,益腎健骨,固精止血,養血補心。
48.五味子藥源:為木蘭科落葉喬木五味子的成熟果實。性味歸經:酸、甘,溫。歸肺、心、腎經。功效: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遺,寧心安神。
49.五倍子藥源: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楊、青麩楊或紅麩楊葉上的蟲癭。性味歸經:酸、澀,寒。歸肺、大腸、。腎經。功效:斂肺降火,澀腸止瀉,固精止遺,斂汗止血。
50.山萊萸藥源: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肉。性味歸經:酸、澀,微溫。歸肝、胃經。功效:補益肝腎,收斂固澀。
51.黃芩藥源:為唇形科草本植物黃芩的根。性味歸經:苦,寒。歸肺、胃、膽、大腸經。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
52.烏藥藥源:為樟科植物烏藥的根。性味歸經:辛,溫。歸肺、脾、腎、膀胱經。功效:行氣止痛,溫腎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