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panasonic
Panasonic 經典機種 LX 也在最近迎接了壹次規模不小的改版,由於外觀基本設計仍承襲先前的風格,乍看之下似乎沒有太明顯的變化,但實際上 LX7 這次的變更幅度相當的大,不僅尺寸有些微的調整,操作設計加入新的元素,鏡頭更是從原本最大光圈 2.0 進化到 1.4 最大光圈,已經不單純是狗尾續貂的產品了。
至於 LX7 到底改了什麽?用起來如何?跳轉繼續
?
壹收到 Panasonic 提供的 LX7 ,總有壹種說不出的不熟悉感,然而跟 Yeager 借了他的 LX5 ,終於之到原因在哪了,因為 LX7 的尺寸比起 LX5 整整大了壹號,而且正面的鏡頭也大了壹整圈,加上電池重量多了近 30 克,機背相較 LX5 也多了壹顆按鍵,內建閃燈設計則與 LX5 壹樣為垂直彈出式,無法進行跳燈的動作。
LX7 鏡頭外圈除了原本的照片比例以及對焦模式之外,最前端的壹圈也有玄機;不同於壹般隨身機給與多功能電子轉環, LX7 的這壹圈反而是光圈控制環,而且手感並非無段控制,而是物理式控制,轉到哪個位置光圈就固定是多少,不像無段式由於缺乏手感會轉過頭或是不小心轉到光圈設定而不自知。
機背多了壹顆 ND 與手動對焦的二合壹按鍵,壓下去之後就可以啟用 ND 濾鏡,在手動對焦模式下,這顆小撥桿則是負責選擇對焦的焦段。壹般來說,這類隨身機的手動對焦多半由鏡頭外圈的多功能轉環充當,或是由按下壹顆按鍵後,由轉盤或是十字鍵調整, LX7 的設計則能讓習慣使用手動決定焦點的使用者省卻切換,但也讓整個機背的按鍵看起來又更復雜了壹些。
至於 ND 濾鏡則讓不方便擴充套筒以及保護鏡的 LX7 有更多的拍照彈性,所謂的 ND 濾鏡也就是俗稱的減光鏡,能夠讓減少像機的近光量,進而延長拍攝的快門速度。應用方面,能夠在強光下透過 ND 濾鏡以大光圈拍攝淺景深,又不至於照片過曝;或是在夜間拍攝車軌時,利用 ND 濾鏡延長快門速度,借此拍下更長的車軌。
在硬體方面,雖然 LX7 畫素與 LX5 同為 1010 萬畫素,不過從原本的 1/1.63 吋 CCD 改為全新的 /1.7 吋 CMOS ,原生比例為 3:2 ,錄影能力也從 LX5 的 720p 提升到 1080p ,而且搭配的機頂的內建麥克風也變成立體聲設計,全新的 CMOS 元件可預期比原本的 CCD 在高 ISO 理論上表現更佳。
機背的 LCD 壹樣為 3 吋,但是螢幕品質由原本的 46 萬畫素提升到 92 萬畫素,但依舊不具備新穎的觸控設計。機頂保持良好傳統,可以擴充閃光燈以及電子觀景窗,若原本就是 LX 系列的用戶且已經有電子觀景窗或是外接閃燈,甚至連電池都可直接沿用。
不過相較於 LX5 , LX7 硬體設計最大的亮點莫過全新設計的鏡頭群,舍棄沿用已久的等效 24~90mm F2.0~F3.2 設計,全新的等效 24mm~90mm F1.4~F2.3 大光圈鏡頭,而且也標榜啟用高階的奈米鍍膜技術,全新的鏡頭比起過往更容易營造淺景深效果,而且望遠端大光圈也有助於在 90mm 端手持拍攝的穩定性。
至於在特效方面,除了承襲多元的情境模式以及 Panasonic 引以自豪的 iA 模式外,創意控制模式也加入與 GF5 同樣的深刻藝術模式,而在創意控制模式下直接按下 Menu 鍵就可直接更換創意控制的模式;另外在系統選單內也有內建縮時攝影的功能?,可以搭配創意控制模式使用,不過由於筆者遇到壹些問題這次縮時拍下的短片檔案毀損無法上傳 Orz
另外 LX7 也從善如流的加入電子水平儀這項對於風景構圖相當重要的功能,使用的方法依舊是對準綠線就可知道目前像機的角度是否有偏斜。
對焦點可以按照使用習慣調整方框的尺寸,如果以拍攝大景為主,方框就可以設的較大壹些,至於拍攝小東西也可以把方框縮到小尺寸以便精確對焦。
跳轉是以 GF5 拍攝的照片縮圖,比較抱歉的是因為原始檔案在公司電腦中,如果有科科想特別看哪張原圖麻煩提出,筆者晚點跑完記者會或是周三把原始檔傳上來。
01:復古濾鏡
02:高對比黑白
03:深刻藝術
04:全自動,鮮艷色彩
05:高對比黑白
06:柔和散景
07:焦點色彩
08:暗色調
09:復古褐色
10: 光圈先決搭配鮮艷色彩
11:光圈先決,鮮艷色彩, ND 濾鏡 ON
?
12:光圈先決,鮮艷色彩
12: P 模式, ISO 3200
13: 快門先決, ND 濾鏡 ON
14:P 模式,鮮艷色彩
15:鮮艷模式,廣角端最大光圈 1.4 拍攝
總結:
以筆者剛接觸過個人相當喜愛的 Sony RX100 後不久,馬上再接觸這款 LX7 其實對 LX7 是有那麽壹些不公平的。 LX7 背負著 LX 系列最新作的包袱,加上相近的價格帶還需要與自家的 GF5 廝殺, Panasonic 必須創造壹個能夠不辜負 LX 之名的設計,又不至於與 GF5 太容易重疊,最後的答案就是尺碼加大、功能更齊全的 LX7 。
先從筆者覺得 LX7 比較不討喜的地方說起,感光元件大壹號的 Sony RX100 的體積比起 LX7 反而更為輕巧, RX100 可以輕松的放進口袋中,但 RX100 LX7 就只能放小相機包了。對焦速度先不說 RX100 ,也與片幅大上更多的自家 GF5 有壹定的落差。雖然對焦速度也是在水準之上,但也許是筆者用過 GF5 後,對同屬 Panasonic 家的 LX7 有較高的期待以至於造成心裏的落差感。
不過也該慶幸 LX7 並未加入觸控功能,否則以 LX7 的對焦表現雖不至於過慢,但要與 GF1 GF5 壹樣能夠隨點隨拍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不過 LX7 的廣角 1 公分近拍功能,則是 GF5 以及 RX100 所望塵莫及的。
不過 LX7 的操作手感可說是相當棒,略厚的機身加上蒙皮,握持起來相當舒適且穩固,而雙手握持時,由於鏡頭較為突出,左手拇指以及食指也比較不會感到局促。另外實體的光圈環雖然缺乏彈性,甚至在光圈先決以及純手動模式外幾乎為裝飾品,但非無段式設計卻讓筆者在操作時確切的感受到壹段壹段切換的準確性。
另外手動對焦模式能夠直接透過後方新增的按鍵操作,不需在另外點選特定快捷鍵啟動使用,也是 LX7 的壹項賣點。不過另壹方面,筆者卻也覺得 LX7 多了這這個按鍵以及純光圈環,是否也讓 LX7 感覺上變的有些過於復雜了?但反向思考,對於進階使用者,就如同 Canon G 系列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它能夠減少進入選單就能改變設定的能力,也許 LX7 除了固守原本的票倉,也希望能透過更便利的操作性吸引新客群吧。
可擴充閃燈以及 EVF 雖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必備功能,但對壹些進階使用者,能夠使用這兩項選配設備對他們有相當大的加分效果。
而高 ISO 表現,透過新引擎以及新的 CMOS 元件,似乎比起 LX5 使用的 CCD 元件表現更好了壹些,搭配全新的大光圈鏡頭,也更容易營造淺景深的效果,搭配 ND 濾鏡對於進階拍攝使用相較 LX5 更為便利,相較 LX5 也能拍出更多只有大光圈或是刻意放慢快門才能拍出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