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是壹項系統工程,不僅是壹個理論問題,更是壹個實踐問題。
1.當代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研究。調查表明,人們在核心價值觀上還存在壹些模糊認識和疑慮,如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融合、趨同問題,改革開放30年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弱化問題,社會貧富差距拉大問題等。所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創新研究,要從人們普遍關心的現實問題出發,貼近時代、貼近群眾、貼近實際,用黨的創新理論科學回答人們關心的熱點、難點與焦點問題,要敢於直面現實,作出有針對性的理論解釋,理論只有“深入”,才能淺出。正如馬克思所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2.深入開展輿情調研。輿情調研就是了解群眾的實際思想、把握受眾的思想脈搏,這是核心價值觀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只有把握受眾的思想動態,才能增強理論宣講的有效性。這就要求深入基層開展輿情調查研究,了解基層群眾的思想認識和在生產生活中產生的思想動態,特別要了解受眾對宣傳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反映,要對調查結果進行科學的定量定性分析,為意識形態部門更好地了解社會思想行為變化,制定科學的教育工作方針,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和決策參考,從而使宣傳思想工作更有針對性、感召力。
3.架起理論與實踐溝通的橋梁。理論作為由概念、範疇、原理組成的理性認識體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原則性,而現實是活生生的、具體的,百姓能否認同核心價值觀關鍵在於理論能否給百姓帶來益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富民強國、為百姓謀幸福的理論,以往的宣傳往往只重視把理論與國家政治相聯系,與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生存發展聯系不夠,這是有缺憾的。人們奮鬥所爭取的壹切都與利益有關。革命年代的“打土豪,分田地”贏得了民心,今天改革開放,仍然要把理論與百姓的生活、利益結合起來。所以,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調查研究百姓關註的貧富差距、就業社保、醫療、住房等熱點難點問題,拿出解決問題的對策良方。
(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推廣,在“知”字上下功夫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需要千百萬群眾的***同參與才能取得效果,如果停留在書齋裏和書本上,是沒有生命力與現實意義的。為此,必須通過宣傳推廣,在“知”字上做文章。
1.建立全方位、立體式的核心價值理論傳播體系。問卷中,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您是通過何種渠道知道和了解的”,排在前三位的是:“電視、報紙、廣播等新聞媒體”(60%),“學校教育”(58%),”“讀書學習”(45%)。可見,報刊、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大眾傳媒,是傳播和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渠道。應該看到,隨著現代傳媒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信息傳播方式和人類交往方式,互聯網、手機等正在成為傳播信息的重要工具。所以,加強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必須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機等現代信息工具,拓寬原有的宣傳載體和陣地。特別是要辦好講堂、論壇等公益性、開放性的理論人文知識宣講品牌載體,努力建立全方位、立體式的核心價值理論傳播體系。
2.註重核心價值觀的討論溝通認同。調查表明,目前理論宣傳與政治學習方法幾乎都是自上而下的單向性說教,互動性不夠。再好的理論如果僅僅限於外界信息的狂轟濫炸,與現代人更傾向的理解溝通的認知方式是不相適應的。所以要由單向灌輸轉變為雙向互動、溝通交流,可以圍繞壹些社會現象、事件和道德行為開展社會討論、辯論,在討論中釋放情緒,辨明是非,鞭撻假惡醜,倡導真善美。
3.擴大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受眾面。調查表明,目前的理論宣傳重上輕下,黨員幹部會議多、學習多,而普通群眾處於“會荒”狀態。問卷調查中近兩成的人 “從未聽過理論宣講”。所以,要克服理論宣傳、價值觀教育只停留在黨員幹部這個層面,要面向群眾、服務群眾、引領群眾,將意識形態工作的視野拓展到各個階層、群體,特別是關註流動人群、新經濟組織從業人員等。要廣泛開展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當然教育普及要區分層次、各有側重。要尊重認知規律,青少年要註重德行的養成教育,工人農民要註重社會主義榮辱觀、公民意識教育,黨員幹部要突出理想信念、科學發展觀等理論教育。
(三)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轉化,在“感”字上下功夫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不能是幹巴巴的說教,而是人民群眾活生生的實踐,因此,要在“感”字上下功夫。
1.核心價值觀建設必須虛實結合。有人說,“故事比理論有力量得多,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的經典幾乎都在講故事”。這話不全對,但它告訴我們壹個道理,核心價值觀建設不能僅僅停留在宣傳、號召這個層面,還需滲透轉化為文化產品;不僅是要融入文化事業,還要滲透物化到文化產業之中,因為精神文化產品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價值判斷、道德情操、文化心理和思想性格,它比震耳欲聾的號召、呼喚來得自然和深刻,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美國的大片、日本的動畫片、韓國的電視劇……其實都充分滲透融入了這些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念,可以說在世界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要推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家成功的做法可以借鑒。
2.核心價值觀必須滲透到文學藝術中。實踐表明,壹部好的作品往往會影響壹代人甚至幾代人。文化藝術工作者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戲劇、電影、圖書等文化產品中,謳歌勞動生活中的真、善、美,激發人們的***鳴,讓人們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感染、得到啟迪。通過多樣化的題材體裁、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把積極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傳遞給群眾,感染群眾,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3.核心價值觀必須融入到民間傳統文化中。應當高度重視民間文化元素在群眾中的深厚基礎,深入挖掘傳統文化中的有益元素為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服務,如長興百葉龍,德清葉球燈,菱湖燈迷、剪紙,安吉竹樂,南潯龍船等民俗文化產品的創作和生產,並力求創新,使特色更明顯,參與更廣泛,影響更深遠。舞龍、舞獅、燈會、蠶花節等都是湖州百姓喜聞樂見的傳統文化活動,要把愛國愛家、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等核心價值理念滲透到民間傳統文化活動中,在歡天喜地、歡歌笑語的活動中接受好的理念、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列寧早就告戒我們:“少來壹些政治上的喧嚷,少發表壹些為沒有經驗和不了解自己任務的***產黨員所喜愛的壹般的議論和抽象的口號,多做壹些生產宣傳,尤其是對實際經驗多做壹些實事求是的、巧妙的、適合群眾水平的估計。”
(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養成,在“行”字上下功夫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是壹個黨和政府積極倡導、大力創建的過程,也是壹個廣大群眾***同參與、身體力行的過程;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與行相統壹的過程。在社會“公信力”弱化的今天,尤其需要在“行”字下做足文章。
1.深化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實踐表明,精神文明建設是在實踐中培育養成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效途徑。近些年來,湖州充分利用重大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等契機,組織開展千村升國旗儀式、誌願者服務活動和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傳統文化、區域文化相結合傳播核心價值理念,不斷增強人們的認同感、歸屬感;充分發揮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社區、文明單位、文明家庭的示範作用,推動人們在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做貢獻的過程中加強道德修養、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通過開展“感動湖州”、“文明五心好公民”、“時代湖商”、“時代新農民”等先進典型的評選,大力宣傳壹批具有道德示範作用的普通人、普通事,讓群眾從身邊的凡人小事上感受到不平凡的精神境界,用先進榜樣激勵和引導人們向善、向真、向美,幫助人們從較低層次的價值觀念向高層次轉化,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建立黨員幹部踐行核心價值觀的行為規範和考核機制。群眾不是從妳說什麽,而是從妳做什麽來切實感受和形成價值信仰的,要使群眾相信我們***產黨人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政理念和吃苦耐勞、甘願奉獻的革命精神,黨員幹部必須真正踐行核心價值觀,“言傳身教”是社會心理學的壹個規律。黨員幹部踐行核心價值觀僅靠學習教育是不夠的,必須作出科學合理的制度安排。即建立壹套切實可行的黨員幹部踐行核心價值觀的行為規範和考核機制,並且與幹部的政績考核掛鉤。通過制度促使黨員幹部帶頭學習踐行核心價值觀,成為整個社會的道德楷模,為群眾作出表率。3.加強青少年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養成。任何壹個民族只有振奮青年才能振興未來。德行養成是靠日積月累的,尤其是青少年時期,學校教育給人的壹生打下深刻的烙印。所以,學校應該成為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的重要陣地。對學生的價值觀教育不僅體現在思想政治課上,更重要的是貫穿於語文等其他學科的教學中。語文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學習語言文字、表達寫作的能力,更多的是通過語文教育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幫助學生形成壹個比較統壹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踐行良好的道德,培養健康的人格,實現“傳道”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