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明朝鄭和下西洋用的寶船在當時究竟有多強?

明朝鄭和下西洋用的寶船在當時究竟有多強?

“寶船”是鄭和船隊的統稱,但同時又是鄭和座艦的特稱。

古代中國的船舶大致可以歸為三大類:福船、廣船和沙船。遠洋水深浪大,按其適航性、浮性、抗沈性、快速性、耐波性的要求,長寬比小的尖底船優於平底船,船隊最多的是福船和廣船,而最主要的還是常見於閩、浙壹帶的福船類型。而鄭和座艦應該是其中最大的、最雄偉、最華麗的壹艘福船。

福船的特點是“上頁如衡,下側如刀”,吃水深,抗禦風浪能力強,破浪而行。福船艏尖艉寬,船尾以馬蹄型結構封尾,兩舷四層,廊柱挺立,雕花隔扇,階梯起伏,布局協調。船身側繪有半月水波紋,船尾有龍鳳呈祥飾物。華麗而壯觀,儼然如壹座小型的帥府。

鄭和的寶船到底有多大?

鄭和寶船到底有多大,壹直是壹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到底是不是傳說中的44仗4尺那麽長的大寶船?

從鄭和下西洋編隊人員總數分析,說明鄭和下西洋的寶船主要船型為二千料海船(20仗長左右的福船),鄭和七下西洋船隊的艦船總數和人員總數有多重記載,雖不完全壹致,但大體相當,即艦船總數在48-208艘之間,人員總數在27000-27800人之間。

四川張箭先生認為:“從人數,船數,噸位之間的比例來看,鄭和遠航經常是2.7萬多人,兩百余艘船只,就按200艘算,每船才承載130余人,可在208艘船中,排水量數萬噸的大寶船就有幾十艘,而這麽大的船每艘可乘載數千人,可見其人數、船數、噸位三者之間不太成比例。”

而壹艘超過30仗的大海船,據史料介紹,需要水手600人,壹櫓15-30人操作。如果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規模是200艘,顯然2.7萬人的是無法操作幾十艘兩大號寶船,外加其他各種船只。(按壹艘2大號寶船600水手,400士兵計算)

人數規模和船只噸位之間不成比例,說明了下西洋的寶船可以沒有44仗那麽大,但是這並不代表當時的造船水平達不到。

從古代造船史來分析,唐、宋、元以來造船業已經十分發達,經過唐代的十八仗海船,到宋代的三世來仗神舟,到元末時有12帆,水手600人記錄。那麽,明朝存在40多仗的巨船,以當時的明朝國力和技術水平來看,是可以實現的。

技術上雖然能夠實現,但並不代表在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就真的存在44仗長的大寶船。四十四仗長,闊壹十八仗,合138米長,56米寬,大大超過奉天殿和棱思殿(明成祖陵墓)的體量,從封建宗法禮儀上講,如果鄭和的座艦有這麽多,已經是僭越之罪了。因為開頭我們說了,福船是壹艘壹體成型的建築,作為宦官的鄭和,如能享用,顯然有違法統。

從明代史籍插圖分析,天妃經卷首插圖現實鄭和下西洋船隊雄姿,圖中的船型和《武備誌》“鄭和航海圖”中記載船型,當是下西洋的主要船型,卻均不是九桅的大號寶船,而是六桅二千料海船型寶船或更小的海船,總之,這兩幅下西洋文獻插圖可以證明二千料海船型是當時鄭和下西洋船隊的主要船型。

那麽大號寶船也就是長44仗4尺的那艘巨艦存在麽?

答案是,存在的,只是並不是鄭和下西洋中鄭和的座艦,而是停在南京江域供皇帝視察的禦用寶船,並不隨鄭和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