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竈拖神的由來
鹽竈拖神的由來,相傳清朝年間,村中有壹漁民在淺海上挨緝,撈得壹尊神像,形象十分森嚴威武,心裏駭怕,隨手甩掉後又再被撈上來,他只得對著神像禱告,若能幫我撈得滿滿壹簍魚蝦,就帶妳回去。當天果然緝獲甚豐,便把它安置在村中神廟供人朝拜,香火甚盛。
澄海鹽竈的拖神,是潮汕獨壹無二的奇特遊神風彩。以後每年遊神,中鬮的人先是用繩子把神像綁緊在神轎裏,鄉民則來搶神像,搶到神像後再用繩子捆綁,拖到池塘邊拋人水裏浸泡。
擡神的人為了防搶,脫光上衣,並在身上塗上花生油,全身滑溜溜,使不易被人抓住搶神。在搶神與護神這的娛樂式角逐爭鬥中,神像被折磨得瘸腳折手,遍體鱗傷,面目全非。
廣東澄海縣鹽鴻鎮的鹽竈,是壹個擁有1萬6千多人口的自然村落,依山瀕海,村民過著“耕三漁七”的生活。村中有拖神偶的奇特民俗,為潮汕各地所罕見。每年農歷正月廿壹、廿二兩天為遊神節日,要擡神偶遊行,村中青壯年便需準備拖神。
把神偶拖下來,弄得須脫臉破,腳斷手折,再推下池裏浸泡,至此方盡興而歸。拖神過後,再擇個吉日把神偶撈起,重塑金身,送回神廟,供人朝拜,享受香火。年年如是,這壹民俗沿襲猶存。
內容僅供參考,請勿盲目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