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的《項鏈》簡介
《項鏈》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講述的是瑪蒂爾德女士的故事。瑪蒂爾德年輕時總是夢想自己步入社會上流,擁有珠光寶氣。而成年後仍舊壹無所有,她嫁給了壹個只會壹味討她歡喜的低級文員做丈夫。
壹天丈夫爭取到了供職教育部舉辦晚會的壹封請柬。在機會面前,瑪蒂爾德卻因沒有服飾十分懊惱。丈夫把節儉下買來福槍的錢給她買了華麗的晚裝,但她還是想要珠寶首飾。因為沒有錢,丈夫讓她找她的朋友佛來思節女士借點兒首飾。她有幸借到了最眩目的寶石項鏈,也的確令她占盡晚會的風頭,不料隨後項鏈就丟了。
瑪蒂爾德和丈夫傾家蕩產的拿出積蓄並借債湊夠三萬六千法郎買來新項鏈還給她的朋友佛來思節女士。隨後數年裏,她和丈夫勤儉節約,辛苦勞作償清債務。瑪蒂爾德在極樂公園偶遇讓娜女士,並告訴了她項鏈丟失後買新項鏈奉還的事情。讓娜女士非常驚異的說原來的項鏈只是價值五百法郎的贗品。
擴展資料:
居伊·德·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19世紀後半葉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俄國契訶夫和美國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品有《項鏈》、《漂亮朋友》、《羊脂球》和《我的叔叔於勒》等。
文學風格
體裁
與法國諸多大作家相比,莫泊桑沒有巴爾紮克深邃的歷史洞察力、沒有司湯達敏銳的政治感,更不如老師福樓拜的縝密細膩、也不如左拉的視野寬廣,但他有壹個特色:壹種非凡的捕捉生活的本領,善於從平常人視而不見的日常平淡生活中挖掘出生命和生活的本質意義與美學價值的內涵,極大的豐富了文學的題材。以凡人小事作為題材,以短篇小說為主要創作形式,是莫泊桑在文學題材和體裁上的突破。
語言
莫泊桑的語言清新流暢、樸素自然、優美而不纖柔,精準洗練而不缺乏幽默機智。
派系
莫泊桑和老師福樓拜同屬於十九世紀法國後期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不贊成自然主義的理論主張,他討厭浪漫主義的浮誇作風和邏輯的混亂,不過他繼承了批判現實主義中觀察、分析、提煉和概括的做法,對生活抱著旁觀的態度,以冷靜的描摹來掩蓋作家對現實的分析。
主題
莫泊桑的作品對統治者充滿了憎恨,對生活中的弱者給予了同情,對下層社會人民身上的淳樸善良給予了由衷的贊美。
環境
當時許多小說家的故事背景設置往往以巴黎為主,但莫泊桑比較大膽地另辟蹊徑,持續常用從小熟悉的諾曼底地區為背景,細致用心描繪諾曼底美妙的自然風光,這在當時相當特別。
作品鑒賞
瑪蒂爾德是壹個“漂亮動人的女子”,因為“沒有陪嫁的資產”,也“沒有任何壹個方法使得壹個既有錢又有地位的人認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後來只能“將就”著“和教育部壹個小科員結了婚”由於不滿而生出了對改變的渴求。瑪蒂爾德的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斷送了她的十年青春。但是對於不滿意自己生活的瑪蒂爾德來說,她並沒有用自己虛偽的壹而得到奢華的生活,她只是想想而已。她恪守著做人的基本原則,維護著自己的尊嚴。
生活中有很多的無奈,特別是對於她這種沒權沒錢的小婦人來說。短暫的虛榮,被視為昂貴的項鏈,壹生的背負。這無疑是以瑪蒂爾德為代表的小資產階級最大的悲哀。然而,當瑪蒂爾德而對著決定她後半生命運的重大人生變故時不難發現:這位天真純潔,曾整日幻想的小女人,其實有著堅強的靈魂和驚人的勇氣。
丟失項鏈之後,瑪蒂爾德在沈重的打擊而前,沒有猶豫,而是迅速地回到了現實,毅然地做出了令人驚訝的決定:“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貧窮生活的磨煉,不僅僅改變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她的精神。艱辛的勞動、生活,把她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從雲端拉回切切實實的地而,現在出現的是壹個新生的瑪蒂爾德。雖然瑪蒂爾德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於她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白白的增加煩惱,同時她又是幸運的,殘酷的現實讓她清醒。
但作者的目的並不是肯定或否定哪壹個瑪蒂爾德,而是借此強化了連人物自己也不敢相信的命運的戲劇性。這壹轉折是極其突然的,給毫無思想準備的瑪蒂爾德和讀者當頭壹棒—瑪蒂爾德為之付出十年艱辛勞動的項鏈竟然是假的!
這正是莫泊桑精心運用小說技巧所追求的震撼力:戲劇性地揭示出人在命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這也是莫泊桑悲觀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人是脆弱地,被動地,總是受命運是控制。壹點極小的事就可以使人由無變有,又由有變無,人的壹切理想、追求、憧憬和虛妄最終不過是復歸於無——虛空,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