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是怎樣論述主人奴隸關系的
“主人與奴隸”是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中的著名章節,黑格爾在論述“自我意識”的文段中描述了他的“主奴關系”,從主人與奴隸這個兩種身份出發,介紹為何成為主人為何成為主人,奴隸何以成為奴隸;主人的特質以及奴隸的特質。
黑格爾從自我意識覺醒的角度,分析了奴隸和主人兩種關系的變換,進而單純的主人與奴隸的關系走向了意識的自由。
1、主人與奴隸
按照黑格爾的描述,人與人之間分屬不同的氏族,那麽在歷史或者說社會的早期發展中,氏族或者家族之間打交道,勢必會通過決鬥來建立關系,戰勝的那壹方成為主人,失敗的那壹方成為奴隸。
這樣壹來,奴隸就是低賤的,主人是高貴的,在這裏黑格爾還強調壹種客觀的自我意識,就主人與奴隸分別是自我意識的主體和客體,自我就是主人,對象就是奴隸。這就是黑格爾所說的意識結構投射到了壹種社會關系中,這種關系就是主人與奴隸兩者的關系。
主人體現了自我,他是我的奴隸,我讓他幹啥他就幹啥,奴隸則已經喪失了自我,或者說他已經把”自我“轉移到了主人的身上,主人的意誌就是奴隸的意誌。所以說主人占據了兩者“自我”這壹環,而奴隸則是為了體現主人的意誌。
兩者還相互承認,奴隸實現主人的意誌,奴隸就好比是主人的左右手,是主人的壹部分,所以主人承認奴隸;而主人是奴隸意誌的本體,所以奴隸就得承認主人,否則就會喪失自我。如果主人失去奴隸,則就不再算是主人,奴隸則壹樣。
自我意識分別體現在兩者身上,如果壹方拋棄壹方,則自我意識不再是完整的。例子如美國黑奴解放的時候,有些奴隸不願意走,為什麽呢?因為他不知道去幹嘛了,沒有主人的指示,自我都沒有了。所以在這裏黑格爾體現了主人與奴隸***同組建了壹個完整的自我意識。
2、主人的墮落,奴隸的上升
黑格爾在這裏說,主人在這種關系中屬於劣勢壹方,奴隸則屬於優勢壹方,因為在他的意誌是通過奴隸實現的,奴隸則是實際行動者,奴隸直接接觸自然界,而主人則是間接接觸,他雖然是在為主人服務,但是他也是有自我意識的,
比如壹些古代的奴隸,分為高級奴隸與低級奴隸,好多雕刻家都是奴隸,他們按照主人的趣味和意向雕刻石像,但在這個過程中卻增長了自己的才華,自己的本事。
在這種和自然界打交道的過程中,奴隸的自我意識開始慢慢覺醒,主人則很快遞的墮落。好了再回過頭來看下主人是怎麽成為主人的,壹次生死決鬥中,主人用他的勇敢,不怕死戰勝了奴隸,所以成為了主人,但是這種高貴在黑格爾看來是偶然的,可能是這個人力氣大,所以他贏了。
在勞動的過程中,奴隸獲取的高貴品質是不同與這種高貴的,是長期過程中的壹種沈澱,所以當奴隸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意識到自己的人格,從這時候開始奴隸就不再死單純的奴隸,他遲早壹天會反抗。所以黑格爾說這種人格獨立和平等意識的覺醒標誌著自由意識的誕生。
主人的意識不是真正的自由意識,因他只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奴隸被他奴役,他覺得自由就是為所欲為,其實不是的。奴隸更沒有自由意識壹說,他也只知道自由就是像主人壹樣,這頂多和主人的想法壹樣。
等到人格獨立意識覺醒的時候,真正的自由意識就誕生了。自由意識就上升了壹個層次。這種自由已經是精神上的自由,就像壹句話所說:“戴上枷鎖,我還是自由人。”
擴展資料
格奧爾格·威廉·弗裏德裏希·黑格爾時代略晚於康德,是德國19世紀唯心論哲學的代表人物之壹。許多人認為,黑格爾的思想,標誌著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對後世哲學流派,如存在主義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由於黑格爾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兩者之要義,因此,對於那些因看到自由主義在承認個人需求、體現人的基本價值方面的無能為力,而對覺得自由主義正面臨挑戰的人來說,他的哲學無疑是為自由主義提供了壹條新的出路。
黑格爾關於主奴關系的論述是精神現象學的精彩篇章,是運用辯證法的典範。他不但說明了階級的起源、勞動創造歷史和造就勞動者的過程、統治別人的人不可能自由等具體的道理,而且用抽象的語言,說明了不平等的奴役和被奴役的人際關系是如何趨向平等和自由的壹般傾向。
百度百科-格奧爾格·威廉·弗裏德裏希·黑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