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碟雙磁頭的磁盤與單碟四磁頭的磁盤有什麽區別
有單碟四磁頭的硬盤.
有4碟8磁頭
有3碟6磁頭
有2碟4磁頭
有2碟3磁頭
有單碟2磁頭
有單碟1磁頭
N年前還有過有5碟10磁頭
為什麽這麽多搭配? 面記錄密度不夠(低壹代)又要追上市場主流容量, 就多加盤片磁頭(增加總記錄面積來補)
盤片+磁頭 成本占HDD成本近壹半, 加多碟多磁頭是產品開發滯後了不得已的選擇.
HDD 通常保持兩代(以A,B為例)同時量產, B通常是A的面記錄密度的1.3~1.5倍 (如相同碟磁頭下40GB->60GB 1.5倍, 60G->80G 1.33倍, 可見40->60就比60->80難多了), A成熟量產, B逐步量產出頂級容量硬盤, 同時用記錄密度DOWNGRADE降級來代替A和減少盤片磁頭數來做更早壹代的容量(YIELD產率高, 壹代覆蓋全容量系列, 降低成本)
以2.5吋筆記本硬盤為例
現在主流為~375Gbit/平方英寸(A), ~500Gbit/平方英寸(B)剛量產不久
A: 2碟4頭 500GB, 1碟2頭 250GB, 1碟1頭 120GB, 2碟3頭 320GB(降級), 1碟2頭 160GB(降級),1碟1頭 80GB(降級) -- 剛開始500G做不出, 短暫地有過2碟4頭 400GB來搶當時最高容量, 也極短暫有過2碟4頭 320GB(降級), 成本上不劃算,但當時500G產率太低, 降級總比報廢好; 很快500G有突破, Yield產率快速提升, 從量產到現在快2年了, 相當長壽的品種了, 320G都用2碟3頭了
B: 3碟6頭 1TB, 3碟6頭 750GB(降級), 2碟4頭 640GB, 1碟2頭 320GB, 1碟1頭 160GB, 2碟4頭 500GB(降級), 1碟2頭 250GB(降級),1碟1頭 120GB(降級), 可見B都能覆蓋A的所有系列, A就快玩完了, C代~790Gbit/平方英寸(2碟4頭 1TB)有新技術要引入(記錄密度要提高~56%, 確實不易), 尚在試驗中, 今年年底量產
百年天地回元氣 壹統山河際太平 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