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首款電動汽車
8月3日,恒大汽車集團在上海、廣州兩地同時公布了恒馳首期6款車型,覆蓋了A到D級所有級別,以及轎車、轎跑、SUV、MPV、跨界車等細分車型。作為知名的地產商,恒大跨界造車,且六車齊發全領域覆蓋,展示出了汽車行業不曾有的“豪橫”。根據恒大規劃,3-5年內全面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實力最強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目前規劃的15款新能源車型中,首款車型恒馳1將於今年底上市,2021年正式量產。如按部就班完成,恒大將刷新新勢力造車的記錄。
用資本換時間
事實上,恒大涉足汽車行業也不過兩年半光景。2018年初,恒大開始進行戰略調整,恒大旗下首家汽車公司睿馳智能汽車(廣州)有限公司註冊成立,後更名為恒大智能汽車。同年6月,入股FF的讓恒大正式踏入新能源汽車領域,雖然之後的合作不歡而散,但許家印並沒有放棄造車的商機,反而以開始更為激進的市場布局。
按照造車規律,壹臺全新車型從研發到成熟至少需要四年左右的時間,但起步較晚的恒大汽車由此可能會錯過最好的發展機遇期,所以與互聯網新勢力造車借助融資不同,恒大通過自有資本整合全球先進的研發力量,大幅縮短產品研發周期。基於這壹邏輯下,在過去壹年裏,恒大先後入股廣匯集團和瑞典國能電動NEVS,隨後又牽手卡耐新能源、泰特機電、柯尼塞格、英國Protea等公司,恒大的造車版圖顯現。為了完善電動汽車產業鏈的終端環節,恒大與國家電網成立了合資公司,聚焦社區智能充電樁建設運營、智能充電樁銷售等業務。縱觀恒大的造車之路似乎有些暴發戶的感覺,但不可否正是通過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讓恒大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新能源電池、整車、到經銷體系的全產業鏈部署,車型量產也由四年縮短至兩年。正如許家印所說:“恒大在造車上壹無所有,要實現核心技術世界領先,只能通過買買買。買不過來的技術,我們就要合作”。
當然,光有核心技術和銷售渠道還不夠,為設計出高顏值造型,許家印去年曾多次赴歐美日造訪,最終促成恒大與全球15位造型設計大師的戰略合作。此次亮相的6款車,就出自造型設計大師Anders?Warming、Michael?Robinson和丸山公顧之手,代表著頂級設計水準。
另外,恒大汽車通過控股國能汽車獲得生產資質,目前在天津、廣州、上海、沈陽、鄭州、青島等地投資,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電機等相關零部件生產基地,計劃在2-3年內年產規模超過100萬輛,其中,廣東南沙和上海松江生產基地將於2020年下半年竣工,2021年投產,首期規劃產能均為20萬輛。與壹系列資本動作來看,壹次發布6款新車只是小巫見大巫。
野心背後的挑戰
恒大想要快速搶占新能源市場的野心已躍然紙上,6款車型為自身造勢的同時,也展示出了造車實力。另外,恒大新車選擇在上海和廣州發布,兩城不僅是恒大新能源汽車重要生產基地,也是較大的消費市場,有針對特定市場進行推廣的意義。新車發布後,恒大健康當日股價迅速拉升,收盤時漲到37.050港元,上漲3.64%,總市值達到3201.12億港元,僅僅兩個月時間,恒大健康漲幅近500%,即便熱度逐漸消退,今天仍達到2929億元,不僅領先壹眾造車新勢力,同時也超越了比亞迪和上汽集團。從資本的角度講,恒大汽車已經完成了“3-5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的第壹步:成為國內頭部車企。不過,資本不能代表壹切,目前蔚來、理想、小鵬都有自己產品矩陣,2020年上半年,蔚來累計銷量1.4萬輛,理想汽車累計銷量0.96萬輛,小鵬汽車累計銷量約0.56萬輛。反觀恒大新能源還未有車輛交付,新車量產落地以及交付後的表現才是決定車企生死挑戰。
在疫情與政策的雙重影響下,2019年6月至今,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連跌超12個月。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狹義乘用車累計銷量771.2輛,同比下降22.5%。其中,新能源汽車1-6月份銷量為31.3萬輛,同比下降44%,下滑幅度接近大盤的兩倍。今年新能源車行業已經進入淘汰賽階段,博郡、賽麟、拜騰等新能源汽車品牌均被曝陷入經營困局,奇點也被爆出拖欠員工工資。另外,為補充資金,威馬、小鵬、哪咤等品牌均傳出上市消息。形勢堪憂的行業大環境意味著新能源汽車企業將迎來更為激烈的競爭,較之已有新車落地的新能源車企,尚無量產車型落地的造車公司面臨的壓力更大。按照規劃,2019年-2021年恒大在汽車領域將***計投資450億元,乍壹看目前在資金上不存在困局,不過據公開報道粗略統計,恒大此前已經為汽車業務累計投資了不下3000億元,壓力可想而知。除此之外,由於恒大汽車更多是“整合”而來的,如何調動麾下企業協同高效生產是恒大汽車面前最大的難題。同時,恒大的6款新車全面覆蓋不同級別市場,這樣全線鋪開的產品策略對於車企的體系也是壹種考驗。
國內造車新勢力後時代,恒大能否通過雄厚的資金和技術資源達到最強,這壹切將在恒馳1上市後揭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