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內蒙古"瓜老漢"的西瓜為啥15元壹斤?

內蒙古"瓜老漢"的西瓜為啥15元壹斤?

脫貧產業要掙錢,關鍵要“按需供貨”,供得上好貨。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有我優,讓農產品品質消費、品牌消費成氣候

超甜西瓜基地承包人郭洪澤,算是我在內蒙古杭錦旗巴拉貢鎮昌漢白村駐村期間采訪過的最牛農民了。他的基地雖然在村裏,但他很少和村民打交道,壹來壹天到晚泡在基地裏忙活,壓根沒空;二來他種出來的西瓜基本不賣本地。雖然十裏八鄉的人很多都沒能當上“吃瓜群眾”,但吃過的人都說,從沒吃過這麽甜這麽好吃的西瓜,因而鄉親們都知道這個“瓜老漢”牛。

眼下,郭洪澤的超甜西瓜正上市。大多數瓜都供出口和銷往大城市高端市場,剩下的都被附近巴彥淖爾、烏海、包頭等市的老客戶搶購壹空,很多人專程過來成千上萬箱地買,量再大,也是壹口價:15元壹斤。

  郭洪澤的西瓜為啥這麽牛?種得好。

說來容易做到難。上世紀80年代,郭洪澤就開始培育、種植大棚西瓜,經過多年研究和實驗,他琢磨出了“三膜壹苫,中晚熟品種早熟”栽培技術。壹般的大棚西瓜只需蓋壹層塑料膜,它要蓋三層,再加上吊種,上市就比壹般西瓜早。壹般西瓜施農家有機肥就不錯了,他還用香油渣、豆餅做肥料,每畝成本因此增加近3000元。日常管理更是精細到每個瓜上。每個西瓜瓜皮上都會刻上日期,保證生長45天以上的西瓜才可采摘銷售。功夫不負有心人,郭洪澤種出來的西瓜瓜瓤細膩、汁多爽口、味甜且鮮。去年他的基地獲得了出口水果果園註冊登記證書,西瓜開始“出海”。

  郭洪澤的西瓜為啥賣得俏?品牌好。

郭洪澤不僅是西瓜種植的壹把好手,在市場營銷方面也敢為人先,早在1993年就註冊了“郭”字牌商標,較早走上了農產品品牌化發展之路。郭洪澤十分珍惜“郭”字品牌,因為“郭”牌西瓜主要靠口碑相傳,壹步步打開了壹個個市場,為了守住品質生命線,基地所有銷售的“郭”牌西瓜,必須是大棚裏的頭茬瓜,再從外形、甜度上嚴格把關,大概只有2/3的頭茬瓜質量算得上是上品,才可貼上“郭”牌標簽。壹般大棚西瓜畝產上萬斤稀松平常,而郭洪澤的西瓜基地裏,壹畝地能貼上“郭”牌的西瓜也就只有2000來斤。

不難看出,“郭”牌西瓜發展之路,其實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壹個成功範本。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農產品品質消費、品牌消費漸成氣候。“郭”牌西瓜堅持高端路線,以過硬的產品質量打市場、贏口碑、樹品牌,很好地滿足了需求升級。“貴不要緊,只要東西好,就壹定會有人要。我相信吃過我們西瓜的人壹定會忘不了、還想吃。這就是我們發展的空間和存在的價值。” 郭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由守昌的壹番話,道出了自己對農業供給側改革要義的到位理解。

壹般西瓜2元壹斤還賣不動,“郭”牌西瓜15元壹斤搶著買。其實,需求就在那裏,只不過從吃得飽到吃得好,需求在升級,對於農民來說,掙錢關鍵是要能“按需供貨”,供得上好貨。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有我優,都是成功之道。踐行這些成功之道,需要科技攻關研發好品種,需要整天泡在田間持續改進,需要精益求精的管理,需要永不止步的創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篇大文章,需要有識之士把篇篇好論文寫在廣袤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