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偵探福爾摩斯2》觀後感600字!!!!!!快!!!
色
對於菜肴來說,“色”是第壹印象,是外觀表現;對電影來說,演員就相當於“色”。觀完整部福2,對於演員們的表現,可以總結為壹句話:“三個中年男人的壹臺戲”。影片裏,三大最主要角色均為男性,且都處於中年狀態,最年輕的裘·德洛已經40,小羅伯特·唐尼已經46,而扮演莫裏亞蒂教授的電視劇達人傑瑞德·哈裏斯已經年過五旬。但是就是這樣“老齡化”嚴重的三個演員,給我們帶來了堪稱驚艷的演出。
我在很小的時候讀過福爾摩斯的故事,但是不全,印象最深的是巴斯克韋爾的獵犬,還有福爾摩斯那永遠嚴謹嚴肅壹絲不茍的性格態度。在蓋·裏奇導演的福爾摩斯電影中,在小羅伯特·唐尼的演繹下,福爾摩斯是玩世不恭又豪氣沖天、神經質又聰明絕頂的大偵探,完全顛覆原著中的福爾摩斯形象。小羅伯特·唐尼演技精湛,很懂得運用眼神、肢體語言來配合對白,從而將人物的性格特質表現出來。他早年成名之後,經歷過壹段墮落的歲月,後來鋼鐵俠讓他重新登上好萊塢星光璀璨的舞臺。也許是那壹段特殊的歲月,磨練了他的意誌、成熟了他的心智、增加了他的人生閱歷,所以我們能在電影中從他近幾年所塑造的角色中感受到他對於角色本身的深刻理解,以及越見老練的演技,這些進步不僅僅體現於不同電影不同角色的塑造,更體現在福1和福2兩部電影同壹個角色的塑造。他在福2中的表現比1裏更為成熟,也更為隨意。臺詞的表述,語氣語速的配合,不同場景下眼神的改變,感情的流露,細致入微的觀察,完美的推理,出人意料的布局,讓我仿佛有壹種他演的福爾摩斯才應該是真正的福爾摩斯之感。電影中,小羅伯特·唐尼有幾個特寫的鏡頭,只有臉部表情和眼神神態,沒有語言,非常考驗演技。壹是在華生婚禮當天,福爾摩斯將華生送到婚禮現場,然後自己壹個人默默離開,最後出門前那臨門的壹個回眸,自己生死與***(無論怎麽找詞我都覺得腐,所以就用生死與***得了。。)患難與***,***同偵破壹個個驚天大案的伴侶(?)就這麽和別人結婚了,不舍無奈心中有點抑郁的表情被唐尼表現得淋漓盡致。還有壹個鏡頭則是福爾摩斯和華生在輪船上,華生看到染著鮮血的屬於艾琳(福爾摩斯紅顏知己)的手帕,然後福爾摩斯拿起手帕,默默走到船頭,看了看手帕,看了看海,然後把手帕丟進了海裏。沒有任何語言對白,但是那個狀態下的福爾摩斯就是讓人感到無以名狀的悲傷,紅顏已逝,但是罪犯還在繼續逍遙,他不能沈溺於無法改變的過去,必須勇敢的面對恐怖可怕的未來(作為絕對主演,而且是我非常喜歡的演員,我給唐尼的篇幅多了些)。
有福爾摩斯的地方,則必然有華生的存在。雖然已經步入四十不惑的年紀,雖然裘德洛在福2裏感覺比1裏頭發更少了(好像不光我這麽覺得,噗),但是裘德洛的魅力仍然無法阻擋,演技也相當不錯(LZ本人喜歡他演的王爾德的情人)。裘德洛在本片裏的表現和1裏算是旗鼓相當,沒有特別大的提升,也沒有崩壞。他在努力表現華生敏銳的觀察力和專業的醫學素養的同時,在和福爾摩斯壹起破案的過程中,把和福爾摩斯有各種曖昧各種基情各種容易讓人YY的鏡頭表現得非常帶感。華生是福爾摩斯的好夥伴,作為壹個醫生,作為曾經和破案沒有壹毛錢關系的人,他其實也想要有正常人的生活,所以他想要結婚,想要徹底遠離案件神馬的,但是和福爾摩斯的深刻友情讓他對這個曾經和自己***同經歷過無數次大案和危險的夥伴有著很多的無奈和不舍。作為全球最性感的男人之壹的裘德洛在福2中,用自己的演技將華生對福爾摩斯的超越生死的復雜感情表演了出來。極富自身魅力的男人,唇邊那壹抹仿佛是嘲笑又像是壓抑的笑容,時不時流露出的對福爾摩斯的怒氣沖天無處發泄,最後不得不以無奈告終和“我敗給妳了”的表情,都把LZ給萌到了。據說裘德洛和唐尼私下關系也很好,在拍攝期間兩人就經常在壹屋嬉鬧(很有JQ的趕腳),所以在福2中,兩人的配合非常默契。
本片最大的反派、福爾摩斯的終極對手莫裏亞蒂教授,由傑瑞德·哈裏斯演出。其實LZ本來對這人完全不了解,在看了福2之後對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然後回家度娘了壹下,發現這是壹位大器晚成的演員。對原著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莫裏亞蒂教授是柯南道爾給福爾摩斯設計的終極對手,原本是希望用他來殺死福爾摩斯然後結束連載,其有“犯罪界的拿破侖”之稱,足見柯南道爾對其的推崇和美譽。在福2中,傑瑞德·哈裏斯飾演的莫裏亞蒂教授的表現絲毫不遜色於福爾摩斯,這個大反派非常搶鏡,在唐尼和裘德洛的完美搭配和基情四射的劇情的轟炸下,也絲毫沒有掩蓋他的光芒。莫裏亞蒂教授是個高智商、高地位、有良好教育和修養的人,但是同時也是個自私、冷血、殘酷而極度自戀的BT。哈裏斯演繹的教授,在福2裏和福爾摩斯鬥智鬥勇,全片直到快結尾之前都讓人感覺是教授把福爾摩斯耍得團團轉,福爾摩斯之於教授是翻不出五指山的孫悟空,是逃不開垂釣者吊鉤的鱒魚,所有福爾摩斯的推理布局仿佛都在教授設計之內,永遠被教授牽著鼻子走。這樣壹個表面純良、內心可怕的復雜性格的人物,哈裏斯用自己的表現精彩演繹了出來。面對福爾摩斯壹臉笑容、溫文爾雅壹副上層貴族姿態,輕蔑與看重皆有之,對自己的設計和追求無比自戀到癲狂的神情,永遠大局在握的霸氣。片中有個片段我印象非常深刻,教授抓住福爾摩斯用鉤子鉤住他之後,放了舒伯特的名曲《鱒魚》,然後跟著曲子壹起大聲唱了出來,哈裏斯把教授當時得意自我狂妄的神態表現得入木三分,讓我非常震撼,看片子時壹度有“教授虐死福爾摩斯吧”的內心小糾結。老戲骨果然是老戲骨啊,姜還是老的辣。
香
香味之於菜肴來說,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也非常重要,沒有人希望自己想吃的菜沒有吸引人的香味,甚至是臭味(臭豆腐除外)。電影也壹樣,雖然這些內容不足以成為壹部電影的靈魂,但是恰如其分的配樂、剪輯、畫面特效等等才能讓壹部影片更加出色,才能做到讓觀眾獲得視聽享受。在這點上,福2的表現可圈可點。
了解蓋·裏奇的都知道,他導演的電影質量參差不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的所有電影的剪輯和特效都做得很好。蓋·裏奇的影片中充斥了無哩頭的英式對白和匪夷所思的巧合,酷炫鏡頭、快速剪接和英式搖滾,這些招數被稱為“蓋裏奇手法”(感謝度娘)。在福2中,蓋·裏奇手法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關於配樂,這次蓋·裏奇沒有大量采用英式搖滾,因為故事所處的背景是1890年代工業革(蟹)命期間的英國、法國、瑞士等歐洲國家。藝術和工業的碰撞,夢想與現實的沖突,以及懸疑激烈的故事,都無法用搖滾來表現。這次,他運用了大量的交響樂、名曲、民樂來配合不同的劇情需要。印象最深的幾段音樂,酒館追殺那壹段戲用的是歡快的小提琴獨奏,幾個人上躥下跳,爬摸滾打各種來,繩索、飛刀、拳腳甚至褲帶壹起上,雖然是追殺,但是幾個演員的表現加上歡快的背景音樂,福爾摩斯和對手的對決真的讓人感覺不到危險,而是各種搞笑。教授的出場裏,則大部分都是有名曲或者歌劇出現,如舒伯特的名曲,如歌劇《唐璜》,壹方面體現教授作為上層人士的高傲和品味(我的理解),另壹方面,有的曲子也是帶有深層含義。前面提到的教授抓住福爾摩斯後播放了《鱒魚》,《鱒魚》是舒伯特創作的藝術歌曲,表達了“善良與單純往往要被虛詐與邪惡所害”的寓意,而在片中,由教授之口唱出,則象征了教授這個邪惡戰勝福爾摩斯所代表的正義,魚兒逃不開漁夫的魚鉤,表現了教授的狂妄自大。而歌劇《唐璜》的演出則伴隨了壹起重大爆炸案的發生,兩者互相呼應互相渲染烘托氣氛,讓人跟隨劇情倍感緊張。除了名曲弦樂器之外,影片裏還有許多極具特色的音樂,有福爾摩斯和華生前往吉普賽部落之後,吉普賽人狂野桀驁的弗拉明哥舞曲和音樂,有蘇格蘭風笛,實在是非常出色的音樂效果。
剪輯是蓋·裏奇最擅長的,本片的剪輯也非常有特色,除了連貫流暢、富有藝術感染力的畫面鏡頭,蓋·裏奇的特殊剪輯手法也讓人稱道。之前的蓋·裏奇的電影,大多采用閃回的鏡頭方式來表現壹定的劇情內容,而福2裏除了閃回之外,慢速鏡頭的采用則將那壹場樹林逃生的戲表現得驚心動魄。福爾摩斯從教授手下逃出,和華生、吉普賽女郎西姆壹起穿越樹林抄近路上火車離開德國。樹林中,教授手下的那群自由黨人用各種武器追殺幾人,從毛瑟手(蟹)槍、馬克沁機槍、迫擊炮到最後終極武器克虜伯重炮的登場,讓我們見識到了壹場屬於軍事的奢華視覺盛宴。子彈飛來擦破衣服穿過肉體的慢鏡頭,子彈打中樹幹造成的木屑四散效果被放大被特寫,重炮發射時和轟擊後墻面的倒塌,以及帶來的沖擊力和爆炸效果被放慢……這場戲堪稱是全篇打鬥動作場面的最精彩,慢速的鏡頭不但沒有削弱緊張刺激的感覺,反而讓觀眾更深刻了解這場追殺的殘酷和恐怖,看得人血脈噴張。而影片放完之後的演員表等字幕的表現形式,又堪稱壹絕,紙張快速翻過,劇情閃回然後定格,潑墨,出現相關的工作人員字幕,這比單純的純黑白字幕表來得親切太多太多。
電影中,還有福1福2招牌式的“詠春拳”和福爾摩斯習慣性的戰前腦中戰術預演,火車上的激烈追殺,子彈橫飛的震撼場面,工業時代的西方國家風情,濃重的英倫風格,美麗的瑞士雪景等等,無壹不讓人賞心悅目。
味
味道是壹道菜的靈魂和根本,不管用什麽原材料,不管菜做得賣相有多好、香味有多濃,如果味道不好,無法讓品嘗者吃下去並喜歡,那壹切都是流於表面、白費功夫。而對於電影來說,好的劇情劇本也是基礎,是根本。
蓋·裏奇導演的福爾摩斯故事,其藍本並不是柯南道爾的原著,而是改編自同名漫畫,所以在人物塑造和劇情方面或多或少對原著進行了顛覆,首當其沖的就是福爾摩斯的性格。前面我提到原著中的福爾摩斯是個翩翩紳士,嚴謹而正經,而福1福2裏的福爾摩斯則是個不修邊幅、玩世不恭的痞子類型的偵探。不知道原著迷對此何感,不過對於我這個沒有看完所有福爾摩斯全集的人來說,如此的改變我還是很滿意的,畢竟如此形象的福爾摩斯才讓人感覺更像正常人、更具有親和力。
福2的故事並非取材於柯南道爾的任何壹個故事,而是進行了創作和再加工。福2承接福1的劇情,福1結尾處於陰暗陰影中的大BOSS莫裏亞蒂教授在福2裏真正走出陰影,走進陽光,成為福2裏的終極BOSS,而福2的主線即是兩人之間的對決。相比福1,福2在案件的復雜程度上更勝壹籌,涉及的人員也更多更廣。開篇貌似和教授沒有任何關聯的爆炸案引出懸疑,中間涉及醫學家被殺、紅顏知己被殺、神秘的吉普賽占蔔女郎被追殺、其弟弟失蹤、社會精英人士被殺、福爾摩斯和華生被追殺等等,壹個接壹個被殺與追殺事件發生,各種看似毫無關聯的松散事件經過福爾摩斯的推理,終於由教授這個中心串了起來。教授的最終目的是什麽?教授接下來會如何?教授將怎樣對付福爾摩斯?福爾摩斯是否能阻止教授?帶著這些疑問,觀眾隨著劇情的深入,隨著福爾摩斯的腳步,壹點點的揭開疑惑,最終真相大白恍然大悟。值得稱贊的是,影片中的伏筆和道具的把握特別到位,比如開頭的腎上腺素,比如華生的打字機,比如那本書,比如那個教授那個紅皮記事本,比如福爾摩斯貫穿全片的忽男忽女的神奇換裝,比如最後的那個呼吸機,都有首尾呼應的地方,而不是單純出現的可有可無的走個過場。
在懸疑緊張的劇情中,穿插的是福爾摩斯和華生充滿基情的有愛情節。其實我不是腐女,但是這部以基情為賣點之壹的片子裏大段的基情演繹還是萌到了我。在福1裏還只是有曖昧苗頭的兩人,在福2裏直接升級到語言動作的挑逗。福爾摩斯在華生婚禮上的那不舍壹瞥,福爾摩斯和華生的曖昧對白諸如“妳不能丟下我”、“我想死妳了”、“咱倆的感情”等等,實在讓我激動了壹把。而在福爾摩斯把華生新婚妻子踹下火車,自己和華生兩人在車廂各種肉搏,妳把我壓在身體下面,我把妳架到兩腿之間的時候,LZ體內潛在的腐女因子已經開始叫囂“在壹起!在壹起!”。華生新婚妻子出現了不輕不重的幾場戲,而福爾摩斯的紅顏知己更是早早就死了,戲份較多的吉普賽女郎西姆也是光彩不足,像是來打醬油的,導演讓我們深刻意識到了福爾摩斯和華生才是官配,所有擋在他們倆中間的女人都沒有好下場,忍不住讓LZ大喊壹聲,果然是好基友好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