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風聲》觀後感
長話短說,我寫觀後感不能面面俱到。我寫是為了記錄那些難忘的、美好的、感人的部分。
這部電影的演員演得都很好,包括英達和蘇有朋。英達演了壹個靠裙帶關系坐上領導位子的人。他本已被排除嫌疑,只是最後因為害怕王誌文的酷刑折磨而選擇自我了結。那壹槍來得果斷、正確。張涵予、周迅、蘇有朋等飾演的人物受到的折磨真是不堪忍受。
麥家的《暗算》據說有真實的部分。看過壹些紀錄片後,我們更要相信在離我們生活的現在不到壹百年的時間段裏確實有壹些人為堅定的信仰和偉大的事業獻出了自己生命。如果不是有文字和影像存在,恐怕他們真的就永遠地死去了,或者還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我們安寧的生活是很多無名英雄用血和肉換來的。
人們常說感恩壹詞。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朋友,其實我們還要感恩祖國和許許多多平凡而又偉大的人。在可怕的新冠病毒面前,我們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幸虧有強大的祖國做後盾,我們中國人民才得以安全平穩地生活。科學家、醫生、護士、農民、警察、社區工作者、誌願者……想到這些人,我們心裏踏實多了。
演員這個行當應該是被人們談論最多的。他們的收入、演技、私生活,壹切都暴露在公眾面前,人們對他們的了解似乎勝過對家人和身邊的同事。這是幸還是不幸?大多數人都羨慕演員風光無限的生活,卻忽略了他們的才華和苦衷。在選擇演員這個職業之前,務必要做好吃苦和承受各種評論的思想準備。不要只看到人家吃肉時的痛快,沒看到人家挨打時的可憐狀。
不管平時在網上看到多少演員的花邊新聞,我決定看電影時以他們的表演水平作為評判的第壹標準。就像作家也有壹些負面評價,但是通過文字我們能看出壹個人才思是否敏捷、語言是否精彩、功底是否深厚,文學素養是否壹流。人無完人。人是最復雜的。沒有親眼看見,就沒有發言權。就是我們身邊的人,妳又能了解多少?又有多少是她不曾告訴妳的?
從小受到家庭的最大影響是以好人或是壞人來評價別人,後來我才慢慢發現這壹點是不可取的。有些人確實很壞,像《風聲》中的日軍特務科機關長武田、偽軍特務處處長王田香,還有那個吳剛扮演的醫生,他們心狠手辣,對犯人毫無憐憫之心。包括我們在網上看到的那些殺人犯。人性的醜惡經過文字和圖像的合成更是觸目驚心,細思極恐。文革時期,壹些普通人也淪為壞人的幫兇乃至劊子手。好多好人經不起折磨自殺了。老舍、傅雷夫婦等只是因為名氣大而為我們知道是含冤而死,還有多少人是死了也就死了,只有家人為他們抱屈、鳴不平。
沒有絕對的壞人。此話不假,但是壞人如果壞到底,如殺人,那就罪大惡極、罪不可赦。武田和王田香最後不免壹死,也算是惡有惡報,讓觀眾的心裏稍稍安慰壹點。人類因為是萬物之靈所以在會創作、發明、制造的同時也想出了壹些刑罰手段。這是殘忍至極到讓人厭惡人的智慧,不可取、不可效仿。有壹個鏡頭是周迅扮演的“老鬼”坐在繩子上,像纜車在纜繩上壹樣往下滑。所過之處,血跡斑斑。如此下作、卑鄙的手法非人類想不出來。從古到今,人類發明了多少酷刑?這難道不是人類的罪行嗎?對同類尚且如此,何況對無法表達憤怒的動物呢?穿山甲、蛇、蝙蝠……似乎沒有什麽不可以成為人類的盤中餐。
SARs病毒和吃果子貍有關,武漢、北京、大連等地在海鮮市場發現新冠病毒,這些是不是也在啟發人類:善待同類、善待生命、善待地球?
似乎有點扯遠了。還想說的是周訊在電影中的魅力勝過在電視劇中的。電影《李米的猜想》、《風聲》裏的人物要比電視劇《紅高粱》裏的九兒出彩。電影是高度濃縮的精華,讓人過目不忘、印象深刻,而電視劇容易讓人產生視覺疲勞。李冰冰在此部戲中也將度把握得恰到好處。王誌文表面上看有些滿不在乎、吊兒郎當,但是這些年在電視劇和電影領域都有所建樹,仍在認真飾演每壹個角色。能夠在壹條道路上壹直堅持走下去,本身就說明了壹種對職業的熱愛精神。
有些人做了壹輩子演員,到老了可能才獲得壹點肯定和榮譽。還有多少人可能壹直都是配角,不起眼、不出名。其他行業也是如此。想通了就好。職業首先是養家糊口的營生,其次是責任,最後才是熱愛和堅守。
? 就像寫文章,有幾個能成為作家?又有幾個能成為靠寫作為生的人?這個年代別說看書了,連看文章都沒有幾個人了。像我自己,捧起紙質書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反而看手機和平板的頻率越來越高了。但是我知道人類不能少了文化的滋養,包括文字。影像作品還是要以文字為基礎,以思維為出發點。人沒有了對真善美的思考也就創作不出來感人的作品。
給自己立下壹條規定:每看完壹部電影或是電視劇壹定要寫觀後感,也算是壹點收獲吧!人看什麽總得有點思考吧!不能為了看而看,為了娛樂而娛樂,否則真是辜負了創作者付出的勞動。
寫文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不是為了出名和報酬而寫,而是因為喜歡而寫。再說,不堅持寫就永遠不會有進步。賈平凹、陳忠實、路遙並非是天才,但是他們能吃苦,靠不懈的努力,他們成功了。世上哪個事情不是因為有了堅持到底的精神才走向了勝利?
劇中的英雄人物因為經受住了嚴刑拷打完成了任務,無數的英雄用他們的生命換來了革命的勝利。對此我們心懷感恩。寫壹篇觀後感也許是我能做的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了。
這是時隔兩年後我在《》上寫的第壹篇文章。願這壹次能夠壹直寫下去。能把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寫下來本身就是壹件有意義的事情,而且能和眾人分享,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