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清皇室——壽山石璽印合集(附詳細介紹)
寶璽是皇家的壹種象征,深藏於皇宮大內,外人很少見知,因此它總是被蒙上壹層神秘的面紗。今日便與大家分享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的寶璽究竟有哪些?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壽山石雕大多是古代宮廷藏品,所藏清代帝後壽山石寶璽不論從數量、質地、印文,還是用途、刻制,方寸間體現出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 ”雍正敕命之寶” 清雍正,壽山石質,海水行龍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12.4cm見方,通高11.5cm,紐高6cm。 寶璽四周淺浮雕夔龍紋飾,上部海水行龍借天然石色,雕刻精細。 ?乾隆田黃三連印 此件田黃三連印應該是在中國民間最廣為人知的皇室印璽,乃是乾隆皇帝喜愛之物。三連印的制作采用了鏈雕的技法,所謂鏈雕,也就是用壹塊石材鏤空,雕刻出壹整條活動石鏈,沒有任何裂縫黏合的痕跡。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鏈斷石破,因而這件田黃三鏈章的工藝難度也就可想而知。 「 ”雍正尊親之寶” 清雍正,壽山石質,臥象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9.8cm見方,通高9.7cm,紐高6.2cm。 臥象雕刻細膩,身體各部位比例恰到好處,體態生動,象側置寶瓶壹,取「 ”太平有象”之意。 「 ”敬天尊祖”璽 清雍正,壽山石質,鼉龍紐方形璽,篆書。面6.6cm見方,通高9.5cm,紐高4.5cm。 敬天尊祖是雍正繼位初期十分重要的執政思想,並壹直貫穿於其整個執政過程之中。此寶正是這壹思想的真實反映。此寶是雍正帝早期重要寶璽之壹,經常鈐蓋於其禦筆書法之上。 「 ”朝幹夕惕”璽 清雍正,壽山石質,飛熊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6cm見方,通高7cm,紐高4cm。 該寶是反映雍正帝勤政思想的重要文物,經常鈐蓋於其禦筆書法之上。此寶之飛熊紐雕刻精細,為清早期印紐雕刻之代表作品。 「 ”兢兢業業”璽 清雍正,壽山石質,雙螭玦紐長方形璽,漢文篆書。面寬4.3cm,長9.4cm,通高4.5cm,紐高1.8cm。 「 ”兢兢業業”語出《尚書?臯陶謨》:「 ”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壹日二日萬幾。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意思是說「 ”為人君當兢兢然戒慎,業業然危懼。言當戒慎,壹日二日之間而有萬種幾微之事,皆須親自知之,不得自為逸豫也。”該璽刻於雍正帝即位後不久,為雍正帝自勵自勉之作。 「 ”親賢愛民”璽 清雍正,壽山石質,雙獸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6.6cm見方,通高9.2cm,紐高4.5cm。 此寶為雍正帝禦極後的自箴之作。其壹向以為君者當以親賢為治國之本,以愛民為立政之基,尤其甫乘大統之際,更時刻不忘,以此作為律己待人之警言。與清朝皇帝壹貫提倡的「 ”敬天法祖親賢愛民”的政綱正相吻合。 「 ”乾隆敕命之寶” 清乾隆,壽山石質,螭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13.3cm見方,通高13.4cm,紐高5cm。 寶璽四周淺浮雕夔龍及曲線紋飾,上部雕形態各異的螭龍,其印體和邊飾的做法與雍正元年(1723)刻制的「 ”雍正禦筆之寶”如出壹轍,可知乾隆帝此寶是利用宮中原存的早期成品刻制的。此寶應專鈐於乾隆帝發布的敕書之上,其地位與「 ”二十五寶”之中的「 ”敕命之寶”同,為乾隆帝諸寶璽中規格較高者。 「 ”所寶惟賢”璽 清乾隆,壽山石質,臥獸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4.1cm見方,通高4.5cm,紐高1.9cm。 此璽與「 ”乾隆禦筆”、「 ”德日新”為壹組,相配使用,鈐諸禦筆書畫之上。「 ”所寶惟賢”語出《尚書?旅獒》:「 ”不寶遠物,則遠人格;所寶惟賢,則邇人安。”說明寶賢用能的重要性。乾隆帝將此為文入璽,以明其求賢若渴,綏遠撫近之心跡。 「 ”嘉慶尊親之寶” 清嘉慶,壽山石質,隨形紐長方形璽,漢文篆書。面9.7cm長,9.3cm寬,通高17.8cm。 「 ”尊親之寶”壹般在新皇帝即位不久後制作,為上尊謚或徽號而用。此方「 ”嘉慶尊親之寶”在嘉慶初年的乾隆帝裕陵的神道碑上已經使用,是嘉慶帝寶璽中制作較早的壹方。寶周身雕山石樹木和出沒於其間的螭龍,並有代表「 ”天保九如”的圖案穿插其間,頂端有總括所雕形象含義的「 ”瑞葉九如,萬壽無疆”的題記。其雕刻細膩傳神,具有很高的工藝水平。 「 ”政貴有恒”璽 清道光,壽山石質,通體雕雲龍紋方形璽,漢文篆書。面4.6cm見方,通高9.9cm。 「 ”政貴有恒”語出《尚書?畢命》周康王向畢公語:「 ”政貴有恒,辭尚體要,不惟好異。”將「 ”政貴有恒”刻成寶璽,表明道光帝繼位後對國家政策保持持續性、連貫性和穩定性的基本看法,與清帝壹貫遵循的「 ”法祖”政綱正相壹致。 「 ”恭儉惟德”璽 清道光,壽山石質,隨形雕靈芝葡萄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6cm見方,通高9.5cm。 「 ”恭儉惟德”語出《尚書?周官》:「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蓋言謙也;恭儉惟德,無載而偽,蓋言德也。”道光《養正書屋全集定本》卷三二在引述這段話之後,又進壹步申明為政之要,首尚節儉:「 ”在內則節身謹度,屏去浮華,崇尚恭儉,而忠良任之勿貳,讒佞去之勿疑,虛心禮下,常念滿損之戒。”充分顯現出道光帝對節儉的重視。 「 ”雍正禦筆之寶” 清雍正,壽山石質,雕夔龍瓦紐,漢文篆書。面13.2cm見方,通高15cm,紐高6.5cm。 此寶體量碩大,瓦紐上雕出沒於雲間的九條夔龍,形態各異,寶周邊淺浮雕博古夔龍紋飾,古樸典雅,做工精細,為典型的清早期壽山石雕作品。 「 ”雍正宸翰”璽 清雍正,壽山石質,雲龍紐,漢文篆書。面6.2cm見方,通高7cm,紐高4.5cm。 此寶紐雕雲如流水,行龍出沒雲端,飄逸生動。此寶經常與「 ”朝幹夕惕”或「 ”親賢愛民”相配,鈐於雍正帝禦筆書畫之上,印跡至今多有留存。 「 ”圓明主人”璽 清雍正,壽山石質,獅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3.8cm見方,通高7.7cm,紐高3cm。 該璽為雍正帝皇子時期所制,大致刻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以後,因是年康熙帝把暢春園北賜給皇四子胤禛,並「 ”賜以園額曰‘圓明’”,此後雍正便以「 ”圓明主人”自居。 「 ”破塵居士”璽 清雍正,壽山石質,光素方形璽,漢文篆書。面1.7cm見方,通高2.7cm。 此璽為雍正帝皇子時期所制。此璽與「 ”雍親王寶”相配使用,鈐於禦筆書法之上。雍正自雲少年時代既喜讀佛家典籍,成年後更事研討,與僧侶往來甚密。他自號「 ”破塵居士”,表明其身不出家,卻於家修佛。「 ”破塵居士”之號至少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即已使用,因其時書贈友人馬都統中即有 「 ”雍王破塵居士”句,可為壹證。此璽雍正帝即位後便不再使用。 「 ”萬國鹹寧”璽 清雍正,壽山石質,隨形雕山水人物方形璽,漢文篆書。面3.3cm見方,通高7cm。 「 ”萬國鹹寧”語出《周易?乾卦》:「 ”首出庶物,萬國鹹寧。”又出《尚書?周官》:「 ”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內有百揆四嶽,外有洲牧侯伯。庶政惟和,萬國鹹寧。”蓋言萬民當有君主,立百官,以明統緒,以分尊卑,則天下安寧,萬民安生。 「 ”信天主人”璽 清乾隆,田黃石質,光素長方形璽,漢文篆書,璽文兩邊圍二升龍圖案。面寬2.5cm,長3.2cm,通高5.5cm。 乾隆帝早年曾著《開惑論》,仿四子講德之意,設為春秋碩儒、臻成大夫二人問答,其文中有:「 ”梟瞷文身,無不內屬,慕義歸仁,鴻庸爰建,千古未聞。若子者所謂菽麥未辨,安足以知我信天主人哉?信天主人乃召大夫碩儒而告之曰:‘若二子者所謂楚即失之,齊亦未為得也。’”其中「 ”信天主人”乃乾隆自稱,取「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之意。 「 ”乾隆禦筆”璽 清乾隆,田黃石質,子母獅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4.7cm見方,通高6.2cm,紐高3.5cm。 此寶與「 ”所寶惟賢”、「 ”德日新”為壹組配合使用,是乾隆帝寶璽中鈐用較多的壹方。如著名的「 ”三希堂”匾上就鈐有此璽。 「 ”福緒祥源”璽 清嘉慶,壽山石質,佛手莖蔓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4cm見方,通高9.3cm,紐高3.5cm。 「 ”嘉慶宸翰”璽 清嘉慶,壽山石質,通體淺浮雕松石小景。漢文篆書。面3.3cm見方,通高7.5cm。 此寶質地壹般,有微細裂痕,顏色深淺不壹,但治印者因形就勢,用淺浮雕技法雕出蒼松、山石、亭榭,布局恰到好處,巧妙地掩蓋了石材本身的瑕疵,堪稱妙品。此寶在嘉慶帝禦筆上鈐用較多。 「 ”克敬居”璽 清鹹豐,田黃石質,瑞獸紐長方形璽,漢文篆書。面寬2.8cm,長4cm,通高4.8cm,紐高2.8cm。 「 ”克敬居”位於內廷西六宮之壹的鹹福宮後院正殿的同道堂內,道光三十年(1850),鹹豐帝在同道堂為道光帝守孝,期滿後仍經常居住於此,故這裏與鹹豐帝有關的遺存較多。其中鹹豐帝禦筆楠木填石青滿漢文「 ”克敬居”匾就懸掛在這裏。「 ”克敬”語出《尚書?太甲中》:「 ”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意即天於人無親疏,惟敬能親。居名「 ”克敬”,並刻此璽,反映出鹹豐帝克敬於天的思想。 「 ”平生知己是梅花”璽 清嘉慶,壽山石質,雙魚紐長方形璽,漢文篆書。面寬1.7cm,長3.1cm,通高4cm,紐高2.2cm。 「 ”嘉慶禦筆之寶” 清嘉慶,壽山石質,夔龍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8.6cm見方,通高8.5cm,紐高4.1cm。 此寶周邊滿刻淺浮雕夔龍及博古紋飾,上部雕夔龍出沒於雲間,體態生動,其質地與四邊紋飾、紐雕等都與康熙朝晚期的壽山石印章風格壹致,說明此璽是嘉慶時利用宮中收藏的舊寶改刻的。這也是帝後寶璽制作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 ”雍正禦覽之寶” 清雍正,壽山石質,雕夔龍橋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10.8cm見方,通高9.2cm,紐高2.8cm。 該寶是雍正帝繼位後首批制作的禦用寶璽之壹。印紐按照雍正帝的意見進行了改刻,為雙夔龍隔橋相戲之狀,印體上部呈覆鬥形,周邊及紐上刻雲紋地夔龍。夔龍體態豐腴遒健,細部雕琢壹絲不茍,可以作為查考雍正時期壽山石印紐雕刻的範本。 「 ”嘉慶禦覽之寶” 清嘉慶,壽山石質,隨形雕山水小景長方形璽,漢文篆書。面長4.3cm,寬3.1cm,通高8.5cm。 該寶鈐用於嘉慶帝禦覽鑒賞過的古今書畫作品之上,主要為《石渠寶笈》、《秘殿珠林》三編著錄過的書畫作品。據《石渠寶笈》、《秘殿珠林》三編「 ”凡例”,凡三編所錄古今臣工書畫則用「 ”嘉慶禦覽之寶”、「 ”嘉慶鑒賞”、「 ”三希堂精鑒璽”、「 ”宜子孫”等璽。其中的「 ”嘉慶禦覽之寶”就是這方。 「 ”鹹豐禦覽之寶” 清鹹豐,壽山石質,隨形長方形璽,漢文篆書。面寬9.3cm,長9cm,通高13cm。 此璽三面都有題款,分別為:「 ”惟清”、「 ”堅栗精密,澤而有光。五色發作,以和柔剛。心逸”、「 ”玉蜜滋”。其中「 ”心逸”為題款者的名號,可知此璽原非宮中之物,被宮廷收藏後才被改刻為鹹豐帝禦用寶璽。 「 ”鹹豐鑒賞”璽 清鹹豐,壽山石質,臥獅紐圓形璽,漢文篆書。面徑3.8cm,通高3.1cm,紐高1.5cm。 此種圓形「 ”XX鑒賞”璽的刻制始於乾隆帝,以後歷朝皇帝皆有仿制,主要鈐蓋於內府收藏書畫。鹹豐帝此璽的印紐雕工為清早期壽山石印紐的風格,應是利用舊璽改刻的。 「 ”慈禧太後禦覽之寶” 清晚期,壽山石質,隨形雕龍鳳瑞獸方形璽,漢文篆書。面10.4cm見方,通高12cm,紐高9.9cm。 此璽為慈禧太後的閑章。值得註意的是,其印體雕刻極為精微細膩,尤其是鳳鳥占滿印的頂端,似乎將其下的龍和麒麟攬於雙翼之下,形成鳳上龍下的態勢,這與當時慈禧太後的權勢相呼應。 「 ”圓明園”璽 清雍正,壽山石質,雙螭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3.6cm見方,通高7cm,紐高2.5cm。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郊海澱,最初是康熙帝賜給皇四子胤禛的花園,後經過雍正、乾隆、嘉慶三朝近百年的經營,成為壹座集宮廷建築的雍容華貴和江南園林的委婉多姿於壹體,多種形式、不同風格造園藝術有機融合的大型皇家園林,被譽為「 ”壹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 ”萬園之園”。雍正帝此璽所指圓明園專指康熙帝的賜園而言,並不包括後來並入的長春園和綺春園。 「 ”五福堂”璽 清雍正,壽山石質,隨形雕荷葉橢圓形璽,漢文篆書。面橢圓形,寬2.5cm,長3.9cm,通高6.1cm。 五福堂位於圓明園之「 ”天然圖畫”景區內。「 ”五福”語出《尚書?洪範》:「 ”壹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是古代中國人對人生幸福追求的目標。清代皇帝對「 ”五福”同樣十分看重,康熙帝禦題「 ”五福堂”匾賜給雍正帝,雍正帝又敬摹此三字並懸於雍和宮、圓明園兩處,以垂永世。此璽即刻制於康熙帝賜匾之後。 「 ”三希堂”璽 清乾隆,田黃石質,光素隨形長方形璽,漢文篆書。面寬2.3cm,長4.2cm,通高8.5cm。 三希堂在養心殿西暖閣西次間,是清宮著名的古代藝術品收藏地。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珣《伯遠帖》這三件中國書法史上的稀世珍寶,經過千百年的流傳,至乾隆初年為內府所收藏。乾隆十壹年(1746),乾隆帝特別在養心殿西暖閣專辟壹小室珍藏這三件法帖,命名為「 ”三希堂”。三希堂雖然只有四平方米,但陳設幽雅、古樸,高雅與精致始終充溢著這個狹小的空間,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三希堂始於乾隆朝,後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各朝都從未有變動,至今仍保持原貌。 「 ”長春書屋”璽 清乾隆,田黃石質,光素方形璽,篆書。面2.5cm見方,通高8.3cm。 此璽為乾隆帝的閑章。乾隆帝為皇子時,雍正帝賞賜其長春仙館,並賜號長春居士,故以後所禦書屋,多以長春命名。以「 ”長春書屋”命名的書屋在圓明園、宮內和避暑山莊都有,是乾隆帝重要的文事活動場所。 ?傳播最新最全的壽山石資訊,弘揚壽山石傳統文化!我是壽山石雕手藝人海琳,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就請關註或私信,非常願意與您交流分享。請點下方「 ”了解更多”或點我頭像進入查看,歡迎大家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