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前還遭到嚴嵩折辱的首輔夏言,最後得以昭雪了嗎?
自朱元璋建立明朝,為了加強皇帝的權力,宰相制度被廢除,內閣制度應運而生。內閣雖無丞相之名,但卻行使著丞相之職,貴為百官之首。
明朝歷代的內閣首輔,幾乎都可以說是壹人之下萬人之上,將權力玩弄於股掌之間。
然而,在明史中卻有這樣壹個人,他出淤泥而不染,壹生赤誠,為人豪邁強直。
曾經也是內閣的核心人物,但正因他的正直,最終使他被奸佞陷害,受盡折辱而死。他就是嘉靖時期的名臣,也是明史上第壹個被處死的內閣首輔——夏言。
出身軍籍,為了家族勤學努力公元1482年,夏言出生於京師壹個十分普通的軍籍之家。他自小生性機敏,文采出眾。當時明朝規定,只有做到兵部尚書,才可脫離軍籍,這讓年幼的夏言成為了整個家族擺脫軍伍之列的希望。
夏言的父親夏鼎十分開明,在他的督促和熏陶下,夏言十分勤奮好學。
在他的父親看來,夏言只有步入仕途,整個家族才能有出頭之日,他常常教育夏言:“爾宜勤學,將來位至尚書,庶可脫我家軍伍。”
為了家族,夏言整日努力讀書,在19歲時第壹次參加鄉試,可天不遂人願,首次應試的夏言不幸落榜,之後他又回鄉寒窗苦讀9年,取得了江西鄉試第六的成績。
雖之後會試落榜,但他順利進入了國子監讀書,多年讀書考試也讓他有了深厚的文學積澱和遠大政治理想。
公元1517年,夏言順利考中進士,已經35歲的他由此開啟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進入官場的夏言帶著少年時期的理想與抱負,想要在這裏闖出壹片天地,他將直言進諫當做己任,而他也正因自己的直言,引起了嘉靖帝的註意。
嘉靖九年,夏言不顧眾人反對,上書附和將天和地分開祭祀,此舉讓他受到了嘉靖帝的寵眷,他的升遷之路也由此開始。
之後夏言不畏權貴,先後彈劾了內閣首輔張璁、吏部尚書方獻夫,這更讓嘉靖帝堅信夏言是個品格清高,直言不諱的賢良之才。
因為有了皇帝的寵信,夏言僅僅用了不到壹年的時間,就成為了六卿之壹的尚書。5年之後他順利進入了內閣,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就成為了內閣首輔,權傾壹時的同時也開創了明朝歷史上最快的升官記錄。
為人剛正受奸佞陷害,飽受皇帝猜疑盡管已經成為內閣首輔,備受皇帝寵愛,但夏言為人剛直清高的性格從未改變。
當時朝中興起道教,嘉靖帝沈迷道教,不問朝事,夏言曾多次上書反對嘉靖帝沈迷道教,嘉靖帝對此十分反感,由此漸漸失去了對夏言的喜愛。
此時嚴嵩也在朝中,因為善於吹捧,深得嘉靖帝歡心。嚴嵩在剛入朝時,為了升官也曾巴結討好夏言,但夏言對此深感不屑,不願與之為伍。
嚴嵩對此壹直懷恨在心。在得到嘉靖帝重用後,嚴嵩常常會上書彈劾夏言,慫恿嘉靖帝罷黜夏言。
嘉靖帝原本就對直言不諱的夏言深感厭惡,由此也開始對夏言發難。在嚴嵩的推波助瀾之下,夏言多次遭受罷黜迫害,而他與嚴嵩之間的矛盾也愈演愈烈。
在經歷了三逐三召還後,再度入閣的夏言與嚴嵩的矛盾徹底激化,他開始大肆排擠嚴嵩任命的官員。這讓嚴嵩意識到夏言是與自己競爭的壹位勁敵,於是壹直伺機尋找機會,想要壹朝扳倒夏言。
公元1546年-1547年間,總督陜西軍務的曾銑提出恢復河套的軍事計劃,夏言認為此舉有利於國家安定,便對其大力支持,而嘉靖帝對此的態度卻壹直猶豫不決。
壹直等候機會的嚴嵩順勢開始“力言河套不可復,語侵言”,原本就對夏言有些厭惡的嘉靖帝便斥責夏言“強君脅眾”。
此時的嘉靖帝還並未想置夏言於死地,但嚴嵩壹直彈劾夏言,稱其收受了曾銑的賄賂,之後刑部尚書喻茂堅、左都禦史屠僑紛紛為夏言求情,認為其位居內閣首輔,應當從輕處罰。
可這壹切並沒有讓夏言轉危為安,反而讓喜好猜疑、剛愎自用的嘉靖帝更加惱火,他壹怒之下,決定下詔處死夏言。
公元1584年,已經67歲的夏言在京師的西市被處死。
在被處死前,嘉靖帝和嚴嵩或許是為了羞辱夏言,不允許他坐囚車,反而是命人捆住其手腳,用壹木棒貫穿其中,像擡豬壹樣將夏言擡到了刑場。這對於壹生清高的夏言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折辱。
政權更叠,19年後才得昭雪夏言在為官時,自己如何說,便如何做。他的心中始終有壹把道德的標尺,他不畏強權,據理力爭,將所有的抱負與理想付與山河,就算被孤立詆毀,他也從未想過巴結拉攏肖小之輩。
然而事與願違,世間皆濁我獨清只是理想,受盡折辱慘死西市竟成了他最終的結局。
歷史的車輪總是不斷向前,公元1567年,禍國殃民的奸臣嚴嵩終於引起眾怒,此時的他如大廈將傾,對他不滿的人紛紛上奏彈劾。壹時之間所有的榮耀都化為烏有,被抄家革職的嚴嵩最終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同年,因為政權的更叠,新即位的明穆宗決定為被嚴嵩迫害致死的夏言昭雪,已經去世19年的夏言被恢復了生前的官職,賜祭葬並追謚“文湣”。飽受折辱的夏言終於沈冤昭雪,以最光輝的形象立於世間。
時光匆匆,千百年轉瞬即逝,夏言這個名字早已在時光的流逝中被蒙上了厚厚的塵埃。
但他的壹顆赤子之心卻永遠留在了世間,在亂世中獨善其身很容易,但能夠在混亂的官場能夠出淤泥而不染,始終堅守心中的良知和道德底線,絕非易事。
屈原《九章》曾言:“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壹切美好的品德都應源於自身品質的高潔,壹段歷史,壹個人物,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被誤解,甚至被唾棄。但時光永遠是最好的見證者,所有的浮華虛假過後,純正剛直的品格壹定會被人們發現,千年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