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統壹之戰,唐朝統壹戰爭有哪些重大戰役呢?
最重要的當屬虎牢關之戰。
公元621年,當時的唐軍實際統帥李世民選了1000來名精兵強將,壹水黑,穿的跟黑社會壹樣,分了兩隊,找了四位精幹將領帶著。每次出征,小李同誌都親自披上壹水的黑衣黑甲打頭陣,令敵軍聞風喪膽,說實話,李世民是天生的將軍材料。手下屈突通正帶著巡邏隊巡邏來著,遭遇了瓦崗軍的猛將王世充,敗下陣來,李世民立馬就帶著黑社會小分隊去找回場子,王世充敗得壹塌糊塗,唐軍俘獲王世充的手下大將葛彥璋,有效的打擊了瓦崗軍的囂張氣焰。王世充在親信的保護下才溜回大本營。
王世充的大兒子王玄應不幹了,發誓要給父親找回牌面,親自帶隊從虎牢運糧到洛陽,這邊李老二帶了壹隊人馬去打劫,把這夥敵對分子剿滅,王玄應和他爸爸壹樣,帶著幾個親軍溜回大本營。
李世民這邊向父親李淵打報告,想繼續進軍,李淵面對這麽壹個能打的兒子,自己其實早已被架空,只能有求必應。並且做了個順水人情,和李老二說:打下了洛陽,裏面的金銀財寶我壹個都不要,全留給妳分配。
所以,沒了後顧之憂,李老二就可以和王世充放手壹搏,本來王世充想趁著李世民陣地沒搭建好搞壹個突然襲擊,但是李世民身邊就沒有壹個白給的士兵,壹波反向攻打,直接順勢把洛陽的前哨虎牢關給推平了。這才有了李世民和他爸爸進軍洛陽,逐鹿中原的鼎盛氣勢。
唐朝統壹全國之戰是怎麽回事?
唐太宗唐王朝建立之初,只有關中及河東部分地區,全國大部分地區處於割據狀態。在關中之西,軍閥薛舉、薛仁杲盤踞金城(今甘肅蘭州),軍閥李軌割據涼州(今甘肅武威)。在河東地區,軍閥劉武周盤踞馬邑對初建的唐朝構成威脅。在潼關以東的中原地區,隋朝殘余勢力王世充盤踞洛陽。隋煬帝在揚州被部將縊殺以後,隋朝的越王楊侗在洛陽登極稱帝,拜王世充為吏部尚書,封鄭國公。同年九月,王世充在洛陽發動政變,獨攬了東都的軍政大權。不久,王世充又逼楊侗禪位,自己登極稱帝,國號鄭。王世充打出鄭國旗號,公然與唐朝對抗。在河北,農民起義軍首領竇建德,占據河北大部地區,於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自稱夏王,改國號夏。竇建德失敗後,其部將劉黑闥又聚眾起事,很快控制了竇建德的故地。唐武德五年正月,劉黑闥在相州自稱漢東王,與唐朝對抗。在南方,還有農民起義首領杜伏威和輔公祜,各據壹方。
唐王朝建立以後,迅速統壹全國,便成為第壹要務。唐高祖李淵采取了先西後東、先北後南、先急後緩、剿撫並用等戰略策略開展了統壹戰爭。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十壹月,唐高祖派秦王李世民率兵平定盤踞在金城的軍閥薛舉、薛仁杲父子。由於劉文靜違背軍令,初戰失利。第二次在與薛仁杲作戰中,李世民采取深溝高壘的戰術,挫敗敵人士氣,又斷絕敵人的糧道,伺機進行突然襲擊,將其擊敗。次年四月,李淵又用分化瓦解之策,迫使涼州軍閥李軌降唐,收復了隴右、河西之地。 武德二年六月,劉武周部將宋金剛率眾南下,攻陷介州,打敗了唐將姜寶誼和李仲文部,河東告急,唐高祖為此憂心忡忡。裴寂自請率兵征討,駐軍於介休城南度索原上。宋金剛斷絕了唐軍水源,將唐軍打敗。裴寂率殘部逃往晉州(今山西臨汾),晉州以東盡為宋金剛所占。不久,宋金剛又率部攻陷澮州(今山西翼城),軍勢甚盛。劉武周又打敗唐朝的齊王李元吉,攻陷榆次,不久又攻陷太原。劉武周幾乎占領河東全境,關中震動。唐高祖準備放棄河東,謹守潼關以西。李世民主動請纓,率兵三萬,東渡黃河,壹舉擊敗了劉武周的精銳部隊宋金剛部,並收降了驍將尉遲敬德等。接著,李世民又揮師北上,進擊劉武周。武德三年四月,李世民殲滅了劉武周,收復了河東全境。 武德三年七月,唐高祖命李世民率兵挺進中原。李世民率領十多萬唐軍,東出潼關,向盤踞洛陽的王世充發起進攻。王世充聞訊後,親率步騎三萬,進抵慈澗(洛陽西),迎擊唐軍。雙方交戰後,鄭軍壹觸即潰,王世充急忙撤軍。唐軍乘勝追擊,對洛陽形成包圍態勢,並切斷了洛陽與周邊鄭軍的聯系。李世民攻占回洛城及其周圍的三十多個村落城堡,奪取糧食倉庫,斷絕了洛陽的糧食基地。王世充陳兵於洛陽西北的青城宮,隔水與唐軍對峙。王世充自知不是唐軍的對手,只得請求罷兵講和,李世民以嚴詞拒絕。王世充無計可施,只得派人往河北竇建德請求援助。竇建德為保持唐、鄭、夏三足鼎立之勢,親率十萬大軍,從周橋西進,屯兵於虎牢東原(今河南滎陽東北廣武山上),聲援洛陽。李世民聞訊,留唐軍主力繼續包圍洛陽,自率精兵五千,迎擊夏軍。雙方相持不下成對峙之勢。竇建德自恃兵多勢重,不以唐軍為意,便在汜水列陣,準備同唐軍開展決戰。李世民乘夏軍將驕兵疲之時,突然發動猛攻,夏軍大敗,竇建德負傷逃走,行至牛口渚被唐軍俘獲。接著,李世民率得勝之師回到洛陽城下,並將竇建德帶至城下,曉示王世充。此時,王世充只得開城投降。 武德五年,劉黑闥在相州自稱漢東王以後,唐高祖李淵派李世民率兵征討。唐軍抵達衛州(今河南淇縣),劉黑闥多次出兵挑戰,均被打敗。劉黑闥恐懼,遂退守洺州。李世民又進兵洺州,先斷絕洺州糧道,又擁塞洺水上遊,待劉黑闥進攻時,立即放水沖淹。劉黑闥部被水淹者千余人,被殺者萬余人,他本人逃往突厥。同年九月,劉黑闥又借突厥之兵,進入定州。隨後在下博擊敗了唐將王道玄和史萬寶部,河北諸州大都叛歸劉黑闥。十多天內,劉黑闥盡復故地,又以洺州為都城。 武德六年二月,唐高祖派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督兵征討劉黑闥。由於唐軍人數眾多,劉黑闥兵敗館陶。劉黑闥逃至饒陽,隨從都饑餓不堪,便入城求食,被饒州刺史(是劉黑闥自己任命的)諸葛德威生擒,執送唐軍。李建成將劉黑闥處死於洺州。河北壹帶重歸唐朝。 占據江淮的農民起義軍首領杜伏威,早在武德三年李世民進攻洛陽王世充時,已受李世民招降,並派將軍陳正通和徐紹宗等北上,協助李世民會攻洛陽。唐高祖詔封杜伏威為東南行臺尚書令,江淮以南安撫大使。武德四年,杜伏威相繼攻占了杭州、歙州等地,盡有江東、淮南之地,為唐平定了東南。 跟隨杜伏威起義的輔公柘,在杜伏威西入長安之時,被杜伏威招回任為丹陽留守,主持政務。杜伏威臨行前對主持軍務的王雄誕叮囑說:“我到長安,如不被解職,妳千萬要提防公祏叛亂。”武德六年七月,輔公祏密謀起兵反唐,詐稱杜伏威在長安被捕,現有書信寄來,命令起兵。王雄誕聽後,深表懷疑,便托病不出。輔公神威乘機奪去兵權,並縊殺了王雄誕。輔公祏便在丹陽稱帝,國號宋。不久,輔公祏出兵打敗了沈法興部,占據了毗陵。唐洪州總管、原農民軍首領張善安也舉兵響應,被輔公祏任命為西南道大行臺。唐高祖命李孝恭率水軍從江陵直起江州,李靖率嶺南兵北進宣州,李世勛率軍沿泗水渡淮南下。唐軍南、北、西三面攻打丹陽。輔公祏聞訊,當即遣兵北渡淮河,進攻海州和壽陽,狙擊北路唐軍的進攻。武德七年初,唐軍主帥李孝恭連克縱陽和蕪湖等地。南路軍在李靖的率領下,智擒了叛將張善安,連克洪州、猷州等地,與西路李孝恭部在蕪湖會合。北路軍也攻占了揚子、廣陵。這樣,就使輔公祏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他為了保存實力,迅速收縮戰線,在當塗壹線布置重兵:遣將屯駐博望山和青林山。西、南二路唐軍會合以後,迅速抵達博望山下。由於該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唐軍久攻不克。後來,李靖進獻誘敵之策,以老弱之兵在山前挑戰,以精銳主力埋伏於後,伺機合圍,聚而殲之。果然,輔公祏以為唐軍兵力弱小,便離山出戰,被唐軍主力擊敗,殘兵退回丹陽。不久,唐軍三路大軍都抵達丹陽城下。輔公柘眼看不能固守,遂率部東逃,被當地民團抓獲,執送唐軍,李孝恭將其斬首。至此,南方皆平,全國已基本統壹。 唐朝統壹戰爭中,最大對手是誰?隋朝末年的起兵群雄中,對唐軍威脅大的是竇建德和王世充。
為什麽說虎牢之戰是唐朝統壹戰爭中最關鍵的呢?虎牢之戰是唐朝統壹戰爭中最關鍵的壹戰。因為當時唐朝已經逐漸有壹統天下之勢,但是並沒有占有絕對的優勢。而虎牢之戰之後,再也沒有壹個割據勢力能夠與唐朝抗衡。可以說虎牢之戰後,天下歸唐已成定局,此戰奠定了唐朝壹統天下基礎。
先看壹下虎牢之戰的背景。當時唐朝發起對洛陽王世充的戰爭,此時王世充已經成強弩之末,被圍困在洛陽城內,惶惶不可終日。洛陽城已經被圍得如鐵桶壹般,只能寄希望於河北竇建德,但是李唐王朝此時形勢也好不到哪裏去,也是在咬牙作戰。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此刻在河北方向有竇建德的割據勢力。看到現在王世充與唐朝兩虎相爭,處於膠著狀態,企圖壹石二鳥坐收漁翁之利。其次,杜建德也很清楚唇亡齒寒的道理,王世充被滅掉之後,下壹個就是他。於是接到求救信後,趁著兩軍膠著率兵南下。企圖內外夾擊,滅掉唐軍,繼續割據壹方。
李世民力排眾議,絕不撤軍,親自率領3000玄甲軍。在虎牢關嚴陣以待,等待竇建德的大軍,此即為虎牢關之戰。虎牢關山高地險,易守難攻,大軍施展不開。夏軍持續攻擊卻毫無進展,在夏軍作戰疲勞懈怠之時,李世民抓住時機率軍出擊,3000兵馬殺入10萬大軍,無無人之境,竇建德也被唐軍俘虜!王世充看到必敗無疑,主動開城投降。從此之後,再也沒有割據勢力能與唐朝抗衡,唐朝最終壹統天下。
唐朝統壹戰爭,李世民用了什麽戰術各個擊破。
唐朝統壹戰爭,是唐朝建立後,對隋朝末年在中國各地建立的割據政權進行的統壹戰爭。 武德元年到武德二年(公元618年—619年),李世民率唐軍打敗金城的薛舉、薛仁杲父子。又以反間計俘虜了李軌,不費刀兵便盡有河西之地。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世民率軍民反擊,消滅了劉武周,恢復了對代北的統治。經過三次軍事政治活動,唐朝不僅關中根據地鞏固了,而且擴大了地盤,勢力得到發展,可以集中力量經營中原和江南,實現統壹目標。同年,瓦崗軍已瓦解,山東大部分郡縣已降唐,打敗了中原地區的王世充和竇建德,後又鎮壓了劉黑闥、徐圓朗、高開道,唐朝在河南、河北、山東地區確立了自己的統治。武德四年又將兩湖地區嶺南並入唐朝版圖,武德七年滅杜伏威部將輔公祏,江南平定。 到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除朔方的梁帝梁師都以外,唐朝已在全國建立了自己的統治。梁師都依靠突厥貴族的庇護,才得以割據朔方。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乘突厥衰亂,派兵攻滅了梁師都。 最終唐朝得以掃滅群雄,重新統壹天下。李世民在此統壹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即位後又開創了“貞觀之治”,造就了唐朝的盛世。 唐朝統壹中原過程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壹戰是哪次,對於李唐立國貢獻最大?對於唐朝統壹中原過程之中最具有意義的戰鬥應該是發生在公元619年到公元621年之間的李世民討伐王世充之戰。在公元619年即武德二年,王世充當時廢掉了隋皇泰祖,自己在洛陽稱帝,於是王世充他也成為了中原最大的割據勢力領袖,因此李淵在占領關中之後,便是在620年派了李世民去攻打王世充,李淵希望在此戰之後奪得中原。
雖然王世充當年的實力的確是強大的,但是在他的援軍前來救援的道路被李世民所隔絕之後,王世充便是已經變成了甕中之鱉。後來就算在王世充向其他人求援之時,那些援軍依然是被李世民阻擋在了虎牢關之外的,因此王世充的軍隊就是變成了壹支孤軍。
不久之後,王世充更是開城投降。也是在這壹年,唐軍又是南下占據了江南、巴蜀、湖南三地,之後更是乘勝追擊、就此統壹了長江中遊及嶺南地區。至此,即公元621年唐國基本統壹了全國。
而這場唐朝統壹戰爭對於唐朝意義也是十分的深遠,李世民父子也是利用農民起義的力量消滅了隨軍主力以及中國大的割據勢力,李淵、李世民父子也是依靠著自己的軍事經驗以及強力的背景統壹了全國,避免了隋末之後中國的再壹次的歷史大分裂。可以說這場戰爭不僅對唐朝影響是深遠的,對整個中國的歷史進程也是影響十分深遠的。
唐朝(129)戰役(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