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
青城山屬道教名山,是我國道教發源地之壹。
青城山位於都江堰西南20公裏處。峰巒疊嶂,古樹參天,蔚然深秀。這座山以“幽”取勝,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與劍門之險,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某著名景區天師洞壹帶,周圍青山四合,儼然如城,故名青城。
相傳東漢張道陵曾在此修煉,道教稱此山為“第五洞天”。全山樹木蔥茂,青翠滿目,鳴泉飛瀑,清冷怡人。山中有8大洞、72小洞、道家宮觀,遍布其間,由下而上,建福宮、天師洞、祖師殿、上清宮,令人目不暇接。登臨峰頂眺望,成都平原,平疇千裏,壹壹可見。山風高暢,令人心曠神怡。
主要道觀
1、建福宮
坐落於丈人峰下。始建於唐開元十八年(730),後經歷代多次修復,現僅存兩殿三院,現存建築為清代光緒年間(1888)重建。現有大殿三重,分別奉祀道教名人和諸神,殿內柱上的394字的對聯被贊為“青城壹絕”。
建福宮築於峭壁之下,氣度非凡。其左側是明慶府王妃遺址,西行壹千米,即至巖石聳立、雲霧繚繞的“天然圖畫”。宋代詩人範成大曾在此為宋帝祈禱,皇帝特賜名為“會慶建福宮”。
2、祖師殿
位於天師洞右後側山腰間,出天師洞過訪寧橋即到。祖師殿又名真武宮,創建於唐代。唐代詩人杜光庭、薛昌,宋代張愈均曾在此隱居。唐睿宗的女兒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道,以求成仙。該殿環境幽靜,殿內有真武祖師、呂洞賓、鐵拐李等神仙塑像及八仙圖壁畫、詩文刻石等。
3、朝陽洞
位於主峰老霄頂巖腳,洞口正對東方,深廣數丈,可容百人,傳為寧封丈人棲息處。清人黃雲鴿曾在此結茅而居,並撰聯曰:“天遙紅日近,地厭繹宮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