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怎樣才算是壹臺好車,新途嶽給了我答案

怎樣才算是壹臺好車,新途嶽給了我答案

最近這些年“人工智能”無疑是最火熱的詞了,只要和“AI”、“智能”沾邊都被說的天花亂墜。我熱愛的汽車領域也是如此。不知從何時起,人們開始將汽車比作電子產品。對於汽車的評判標準也成了,屏幕的大小、數量,以及屏幕後面那個會說話的小人兒。

當然,我並不是膠柱鼓瑟的老頑固,智能自然是好事,我期盼著汽車能夠自己去行駛,如果還能幫我洗衣做飯那就更棒了。只是,把汽車這樣如此復雜的工業產品比作電子消費品,實在過於膚淺了。

“交通工具”才是壹臺車最基礎的屬性,所以壹款能讓人隨心所欲、舒適、快樂出行的車才是好車。

前些天拿了壹臺途嶽的試駕車,相處的這些日子,它似乎壹直在提醒我:好開、實用才是家用車的本質。

上汽大眾途嶽參數

≡ 發動機:1.5T L4渦輪增壓

≡ 變速箱:7擋雙離合

≡ 最大功率:118kW

≡ 最大扭矩:250Nm

≡ 官方百公裏加速:9.7s

≡ 極速:200km/h

≡ 驅動方式:前置前驅

對我而言,途嶽是壹款很熟悉的車了,最早在2018年就接觸過它。當時的印象,它是壹款很全面的家用車,無論對駕駛者還是乘客,照顧的都非常周到。而眼下這臺車,是途嶽中期改款後的車型。其全面的特質也被繼承了下來,並且在駕駛層面還給了我額外的驚喜。

這份驚喜源於那臺代號為1.5T EVO II的引擎。雖然從賬面數據看,1.5T EVO II相比原先的EA211,只不過排量增加了0.1、峰值功率增加了8kW、尾標從“280”換成了“300”。但刨開引擎內部,1.5T EVO II做了很多升級。

最重大的改變來自燃燒模型,從之前的奧拓循環變成了米勒循環。關於奧拓循環和米勒循環的區別就不展開了,因為我並不想來講壹節物理課。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米勒循環在配氣機構上做了壹些小動作:在壓縮行程時,進氣門早關閉壹會,這樣就能達到膨脹比大於壓縮比的效果,從而提升燃燒效率。

不過,米勒循環也有個弊病,會有低扭不足的問題。但大眾的工程師早就想到了解決方案,壹方面有渦輪來輔助,另壹方面就是1.5T EVO II引擎第二項的重要升級——VTG技術。

當引擎工程師想要打造壹臺渦輪增壓引擎時,總要面臨“魚和熊掌”這樣兩難的抉擇。選擇“魚”,意味著有壹顆大渦輪,於是性能會有大幅度提升,但代價是渦輪介入晚、渦輪遲滯、低轉乏力;而選擇“熊掌”,用壹顆小渦輪確實能緩解以上的問題,但性能自然也會受到限制,尤其是功率衰減會比想象中來的更早。

而VTG技術從某種角度上說就是為了解決“魚和熊掌”的問題。這項技術全稱為“可變截面渦輪增壓技術”,通過改變導流葉片,實現同時兼顧低轉扭矩和高轉爆發,並且還能減輕渦輪遲滯的問題。

最早使用這項技術的民用汽油車是保時捷911(997 GT2 RS),這項技術保時捷也沿用至今,911、718上都有采用。並且也將技術分享給了奧迪和大眾,畢竟都是自家人嘛。

當然,如果覺得以上內容過於乏味,也可以完全忽略,我們來聊聊實際體驗。動力單元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線性和順暢。它有點像大排量的自然吸氣引擎,沒有渦輪介入感、高轉也沒有動力衰減。動力是源源不斷的,從1000rpm壹直持續到紅線,這是我很喜歡的狀態,踩下多少油門便會給我多少動力。

另外,傳動系統同樣表現出色。7速雙離合變速箱,在任何狀態下都可以將動力平穩的傳遞到車輪上,並且還能保證較快的響應速度。兼顧平順和響應速度,對於雙離合變速箱來說是難得的。

2004年,大眾將渦輪引擎和雙離合變速壹起塞進了第五代GTI的肚子裏,之後便有了“TSI+DSG”的黃金組合。雖然中間也有過波折,但將近20年過去了,到現在大眾對於雙離合變速箱的調校早已爐火純青了。

最後壹點,油耗表現確實很棒。上汽大眾官方對於途嶽的宣傳中,很重要的壹點就是燃油經濟性。實際體驗也果真如此。我這些天開著它,堵過車、上過高速,也跑過山;並且我真沒有溫柔的對待油門。如此情況,它的表顯油耗也就6升/百公裏。我也大概算了壹下,壹箱油可以輕松的把我帶到800公裏以外的地方,這感覺實在太美妙了。

所以,途嶽這套全新的動力單元,我覺得可以用“均衡”二字來總結。它在性能、平順性和效率之間找到了壹個完美的平衡點。雖然,這個時代對於純燃油引擎非常不友好,但1.5T EVO II依然是壹款值得拍手叫好的精彩作品。

接著再聊聊底盤。上汽大眾對於底盤的調校取向,深受我的喜愛。這份喜愛最早應該始於朗逸這款車,別看它是壹臺純正的買菜車,但是對於操控的追求沒有絲毫的妥協。雖然不能和性能車相比,但那種人、車之間的溝通感是很棒的,在山路上行駛,甚至讓人感動。這對於壹款家用車來說,是多麽難能可貴的品質呢。

到了途嶽這裏,它依舊保持著那份精神。之前也提到,我用它跑過山路。別看它是臺SUV,但身形卻非常靈活。我能清楚的知道,它的極限在哪裏,並且到達極限時還能給予駕駛者很寬廣的空間。所以,我可以完全信任它,只要我不胡來,它也不會做什麽出格的事情。這便是所謂的駕駛信心。

另外,也能感覺到。它的動力選擇、轉向手感、底盤調校,甚至選用的輪胎,都是經過工程師深思熟慮的。它們是壹個整體,搭配在壹起自然也非常協調。

而現在,壹些新品牌的新產品,尤其是純電動車,它們往往擁有恐怖的動力,但底盤總是在拖後腿。我常說,它們有100分的動力,但底盤卻只能得30分。就好比壹個身高2米的壯漢,卻長了壹雙34碼的小腳,極不協調。

而大眾,即便在電動領域,ID系列各方面匹配的也極為協調,比如ID.3就是壹臺非常均衡、好開的車。這也能看出,傳統品牌對於汽車的理解是更加深刻的。

末了,回歸靜態,我們再來好好看看這臺途嶽。作為中期改款後的車型,眼下這臺途嶽在設計上也有不少變化。最直觀的就是它采用了很多熏黑的元素點綴車身,給整車增添了些戰鬥氣息。另外,大燈也換裝了LED矩陣燈組,視覺效果和照明效果都不錯。總之,它看起來要比之前更加活躍壹些。

車內,同樣采用了很多活潑的元素,比如拼色的內飾,這把車內的氣氛烘托的更加年輕、時尚。各項配置、功能壹目了然,很快就能上手,不需要任何學習成本,這也是壹臺車實用性的體現。

此外,看不見的部分,比如人體工程學設定,途嶽依舊保持著很高的水準。前、後排座椅承托性、包裹感都恰到好處。駕駛者很容易便能找到壹個舒適的坐姿,對於後排乘客的照顧也極為妥帖,空間寬敞、座椅舒適,頭頂還有壹扇巨大的全景天窗。

總之,這些天和途嶽接觸下來,它真的很討人喜歡。作為壹款交通工具,或者說出行伴侶,它讓人難忘。就像壹位經驗豐富的老管家,上上下下都打理的極為妥當,即使再刻薄的主人也很難說出他的壞話。

縱然,現在有太多新概念的汽車,看的人眼花。但能讓我印象深刻的產品,還是需要在行駛質感、駕駛品質方面做精心的打磨。比如途嶽,就讓我難忘,它確實是壹臺好車。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新車新技術,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