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垂直風道機箱

垂直風道機箱

在 AMD 推出 Ryzen 處理器後,終於在 CPU 市場有所起色,也使得廠商更願意投入資源;而華碩除了在 Ryzen 壹推出就提供 ATX 與 Micro-ATX 主機板外,在近期推出壹款小鋼炮等級的 Mini-ITX 主機板 ROG STRIX X370-I GAMING ,雖是華碩久違的 AMD 平臺 ITX 主機板,但仍展現 ROG STRIX 的 ITX 主機板的重點特色,甚至還有 Intel 平臺所沒有的音效子卡設計。

ROG STRIX X370-I GAMING ?的布局與 Intel 平臺的 ROG STRIX ITX 主機板有著壹貫的風格,以黑色的 PCB 搭配銀色的散熱片做為主視覺;不過在這張為 AMD 所設計的鋼炮級主機板上,除了延續系列可在前後各安裝壹張 M.2 SSD 的設計以及具備獨立的水泵風扇插槽、 Aura Sync RGB 燈效外,還借由分離式 M.2 音效組合卡設計帶來更好的音質。

這張主機板采用 AMD X370 晶片組, I/O 布局相較競品大膽的取消影像輸出,壹方面是現行的 APU 仍為上壹代效能不盡、甚至在臺灣也較為罕見,即便是將在二月份推出的 Ryzen APU ,以消費族群的需求來說選擇 B350 甚至 B320 也算綽綽有余,會選擇 X370 晶片組的玩家,也多是為了追求極致效能而來,直接搭配獨立 GPU 的可能性較高。不過如此壹來也是等同放棄 APU 的族群就是。

在後方的 I/O 設計部分,提供 4 組藍色的 USB 3.1 Gen.1 插槽,以及兩組紅色的 USB 3.1 Gen.2 插槽,而乙太網路則是由 Intel 1211-AT 提供,不過近期高階 AMD 主機板搭配 Intel 乙太網路也不是甚麽新鮮事,也幾乎成為壹種有點微妙的趨勢,此外也強調具備 LANGUARD 抗突波技術,能使連線更為穩定。

作為這張主機板最大的特色,華碩提供了兩個 M.2 插槽,其中位於主機板正面的插槽采用分離式 M.2 音效組合卡設計,這個設計等等會再介紹,正面插槽的 M.2 由 CPU 直接控制,在 Ryzen 處理器上可提供 PCIe 3.0 x 4 的頻寬與支援 M.2 SATA SSD ,至於背面的 M.2 則是透過 X370 晶片以 PCIe 2.0 x4 連接,以追求最高效能建議透過正面連接。

雖說華碩已有多張 Intel 平臺的 ITX 平臺以堆疊方式提供正面的 M.2 SSD 插槽,不過在這張 ROG STRIX X370-I GAMING 上的設計仍相當與眾不同;華碩這次把音效的部分獨立成壹張子卡,借此將容易受到數位訊號幹擾的音效區塊與主機板進壹步分離,尤其對於空間有限的ITX 平臺來說可空出更多主機板空間,同時使音效進壹步提升。

ROG STRIX X370-I GAMING 采用華碩特規的 SupremeFX S1220A 音效晶片,基於瑞昱 ALC1220 的訂制版本,訊噪比自 108dB 進壹步提升到 113dB ,搭配 RC4580 與 OPA1688 放大晶片與 Nichicon 音響級電容,另外為讓消費者在黑暗中可正確地將耳機、麥克風插入正確的介面,還透過 LED 燈發光區分三個插槽,另外機箱的音訊輸出插針也在這張子版上。

華碩也將前置的 M.2 插槽配置在這張音效子版上,等同在二樓上又多了壹層頂樓加蓋(誤),故較其它華碩 Intel 的 ITX 主機板, ROG STRIX X370-I GAMING 的正面插槽的護板顯得特別高;而覆蓋在 M.2 SSD 上的金屬板除了裝飾點綴與可協助散熱的作用(別忘了撕下導熱膠的保護貼啊...),還在電競之眼加入 Aura Sync RGB 燈飾,不過闔上上蓋前要留意不要插歪針腳,否則就沒有作用了。

另外, ROG STRIX X370-I GAMING 也提供了豐富的各式介面功能,提供四針式 RGB 插座與定址式 RGB 兩種 RGB 燈效插座,並且在主機板上提供 QLED ,可在發生錯誤時快速找出是因 CPU 、顯示卡、記憶體或是開機的電源狀態發生異常,同時在主機板的四個位置具備溫度感側,可更全面的偵測主機板上各發熱源的溫度。

這次搭配使用的其他組件包括 AMD 目前 Ryzen 7 系列最高階的 Ryzen 7-1800X ,美光 Micron Ballistix DDR4-2666 8GB x 4 (註:僅使用其中兩條), WD Black M.2 PCIe SSD 512GB ,電源供應器使用 Enermax 650W 的金牌模組化 SFX 電源。

而 ROG STRIX X370-I GAMING 保留的散熱器相容空間相當充裕,若單純不考慮風道甚至可直接相容利民第壹代的 Silver Arrow ,不過由於利民目前無法提供 AM4 平臺的轉向扣具,此次搭配 Jon *** o 垂直風道機箱無法提供正確的風道方向,故仍是搭配利民 Macho 120 散熱器使用。

此次以預設的時脈進行測試,機箱蓋上,風扇采用 PWM 設定,在 3DMark 滿載的情況 CPU 溫度落在 84?度左右,系統偵測滿載下為 209W ,還算在可接受的範圍,畢竟是 8 核 16 執行緒的高性能處理器,在這個年頭能夠以這樣的公耗與發熱有這樣的效能也相當強勢了,尤其考慮到 Intel 目前需要到 Core X 平臺才有八核心來說,以著重多工應用情境, Ryzen 7 的投資報酬率已經相當不錯。

雖然在後方 I/O 配置乍看下僅有 6 個 USB 輸出,然而 ROG STRIX X370-I GAMING 的六個 USB 有四個是 USB 3.1 Gen.1 5Gbps ,兩個更是 USB 3.1 Gen.2 10Gbps ,全部都是提供高速介面,而非為了充數再拆分為 USB 2.0 介面,其次能夠容許兩條 M.2 PCIe SSD 以及四顆 SATA ,還有完整的超頻能力等等,並未因為是 ITX 主機板就犧牲機能性。

同樣在華碩的產品線規劃,還有壹張價格較為平實、格局類似的 ROG STRIX B350-I GAMING ,也有著近似的格局,不過在供電方面較為簡化,故在兩張主機板抉擇時,也要考慮到使用高階處理器、是否有超頻需求等等因素。

以目前在臺灣 AMD AM4 平臺所能選擇的 ITX 主機板來說, ?ROG STRIX X370-I GAMING 雖較其它競品少了影像輸出介面與數位音訊輸出,不過卻是唯壹提供雙 M.2 插槽設計的主機板,有助於玩家更彈性的搭配 SSD 組合,其次各式板載插槽幹凈的布局也讓玩家更容易整理線材,同時搭配透側機廂時可透出的 ROG 電競之眼更讓這張小板質感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