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龜和山螺能煮著壹起吃嗎?
壹、前言:
烏龜種類繁多,壽命又長,養起來又方便,所以是人類的好夥伴,不過有很多人並不了解他,所以就讓我們壹起來認識他吧!
貳、基本資料:
紅耳龜俗名巴西龜,在聽道附近有紅色斑紋,而應此得名的。它們其實與巴西毫不相幹。分類在爬蟲綱、龜鱉目、澤龜科。最早由美洲引進寵物,但因為飼主的隨意棄養,目前在臺灣許多河川、水域皆可發現它們的蹤跡。
甜甜圈龜又名黃肚龜,分類上屬於爬蟲綱、龜鱉目、池龜科,學名Trachemys scripta Scripta。在甲緣有壹圈壹圈的圖案,幼龜背甲底色是黃色的,但長大後會轉變成褐色。產於美國東部,和紅耳龜是親戚。
參、習性
壹、 烏龜是雜食動物,烏龜在野外,通常都是小魚,偶爾吃點水草,大型烏龜,向鱷龜有時還會吃鴨子。居住在加拉巴哥群島的象龜以仙人掌為主食。
二、 烏龜的背甲之所以使圓弧狀是有原因的,根據實驗發現,同體積的圓弧體能承受重量是其他物體的兩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從恐龍時代開始,烏龜的殼就沒什麼改變。
三幼龜公母要靠氣溫來決定。如果孵化時的溫度在36.5度以上的話,通常就是母的;36.5度以下通常就是公的。所以壹窩蛋上面部分曬的太陽比較多,就會是母的;而下面曬的太陽比較少,就會是公的。
四、烏龜在臺灣也冬眠,但因為臺灣天氣比較溫暖,所以烏龜的這種冬眠,不見得都是在睡覺,只不過變的吃的少、動的少而已。
五、烏龜之所以會喜歡曬太陽,是因為烏龜是冷血動物,需要太陽來維持壹定的溫度幫助消化。而且可以增加維他命E,消除壹些在甲殼上的微生物。
六、公母的分辨。第壹是看腹甲,公腹甲有凹下去;母腹甲是平的。第是看肛門,公的肛門在背甲的外面;母的肛門在背甲的裏面。
肆、飼養方法
1最理想的辦法是養在水族缸裏,配備自動控溫(32度),加上日夜不休息的過濾器,水族缸頂再放個日光燈,點綴幾條魚悠遊在其間,
2只留龜腳可以觸及到的水,那麼高就好,要餵食時再放多點,免得“求生意誌”薄弱的,躲進水中,不肯吃也不肯出來呼吸,就自殺在水中。餵食飼料時,水要他頭那麼高,他較方便進食,水位最好可以蓋住龜殼,以露出頭約3分公為原則,在餵食完後,也將水倒掉。夏天,當然給他高過頭的水位,有個海灘可以做日光浴。夏天要常換,因為他會常便便,每天餵食的話,最短三天就要換壹次2至3天換壹次水,。還有,天氣冷時,。將水放個二、三天才使用最好,如果實在沒空間和時間,那就用自來水。
平常主食以飼料為主,偶爾可餵蔬菜,最好不要餵他們魚吃的飼料,否則龜殼的顏色就不會那麼翠綠。還有餵食二十分鐘後沒吃完的,要將它們清理掉。天氣整個回暖時,就要每天盯他吃東西,因為有的龜會忘記要吃,而後就死了。
附註:(烏龜很兇,所以摸他要小心被咬,如果被咬,只要將他頭放入水中,他要呼吸,就會放開了。)
每當氣候漸漸變冷,食物缺乏的時候,許多動物就進入冬眠。所以,冬眠現象是動物生存鬥爭中對不良環境適應的壹種方法。
動物在冬眠時,壹冬不吃東西也不會餓死。因為冬眠以前,它們早就開始了冬眠的準備工作,那就是從夏季開始,便在自己的身體內部逐漸積累營養物質,特別是脂肪。等到冬眠期來臨,體內積累的營養物質相當多了,於是就顯得肥胖起來。所積累的這些營養物質,足夠滿足整個冬眠過程中身體的需要。
盡管在身體內積累大量營養物質,可是冬眠期長達數月之久,怎麽夠用呢?原來動物在冬眠期間,伏在窩裏不吃也不動,或者很少活動,呼吸次數減少,體溫也降低,血液循環減慢,新陳代謝非常微弱,所消耗的營養物質也就相對減少了,所以體內貯藏的營養物質是足夠供應的。等到身體內所貯藏的營養物質快要用光時,冬眠期也將結束了。冬眠過後的動物,身體顯得非常瘦弱,醒來後要吞食大量食物來補充營養,以便盡快恢復身體常態。
(是對冬季寒冷氣候的壹種適應,因為它是變溫動物)
“立冬”前後,池塘的龜將要進入冬眠的。若越冬場所不好,龜無法正常越冬,直接影響次年生長和繁殖。龜多在濕度很大的石灰巖洞裏越冬,洞口多在東西向的避風避光處,也有座北向南的,養殖成龜在越冬前應在龜池岸邊向陽避風處設壹些洞穴,供龜能自由進入洞內冬眠。越冬洞穴合適,氣溫降至13℃以下時,便開始群集重疊壹處進入冬眠,整個越冬期間,頭尾四肢均縮入殼內,雙目緊閉,不食不動不排泄,直至出蟄才移動位置。若環境不適時,則難於入蟄。烏龜的冬眠溫度在1-10℃是適宜的。高於10℃很易引起龜的蘇醒,從而消耗體力,而造成龜的體質下降,於來年的生長繁殖都不利。壹個冬眠期內多次反復冬眠和蘇醒也會造成引起龜的死亡。低於0℃的溫度將會凍傷烏龜,甚至凍死烏龜。因此人工設置烏龜的冬眠場所時必須考慮可能出現溫度變化因素.
靈龜之家
烏龜
分類
別名
產地 華東、中南、西南,陜西、甘肅、臺灣、香港。日本、朝鮮
體長 8-17cm
形態特征 背甲較扁平,有3條縱棱。腹甲棕黃色,各盾片有黑褐色大斑塊。吻短。頭側及喉部有暗色鑲邊的黃紋幾黃斑,並向後延伸至頸部,雄性成體後全身變黑與雌性有很大的差別。趾間全蹼,具爪。雌性尾短小,雄性尾粗大,雌性成體的個體幾乎為雄性的壹倍。
生活環境 棲息於江湖。
烏龜屬半水棲、半陸棲性爬行動物。主要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及其它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炎熱時,便成群地尋找蔭涼處。性情溫和,相互間無咬鬥。遇到敵害或受驚嚇時,便把頭、四肢和尾縮入殼內。
烏龜是雜食性動物,以動物性的昆蟲、蠕蟲、小魚、蝦、螺、蚌、植物性的嫩葉、浮萍、瓜皮、麥粒、稻谷、雜草種子等為食。耐饑餓能力強,數月不食也不致餓死。 烏龜為變溫動物。水溫降到10℃以下時,即靜臥水底淤泥或有覆蓋物的松土中冬眠。冬眠期壹般從1月到次年4月初,當水溫上升到15℃時,出穴活動,水溫18℃~20℃開始攝食。 2.烏龜的年齡與生長:烏龜壽命究竟有多長,目前尚無定論,壹般講能活100年,據有關考證也有300年以上的,有的甚至過千年。 烏龜的生長較為緩慢,在常規條件下,雌龜生長速度為:壹齡龜體重多在15克左右,二齡龜50克,三齡龜100克,四齡龜200克,五齡龜250~250克,六齡龜400克左右。雄龜生長慢,性成熟最大個體壹般為250克以下。食譜 蠕蟲、螺、蝦、小魚等
壹、龜的營養需要
龜所需要的營養主要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和維生素等五大營養元素。
1.蛋白質。蛋白質對龜的生長發育最為重要。龜直接從飼料中攝取蛋 白質。壹般認為,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高,飼料的營養價值就好,養殖對象 生長就快。龜對飼料中蛋白質含量的要需求比較高,其生長階段不同,需 要量也不壹樣,壹般要求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在38%~42%。
2.脂肪。脂肪是烏龜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成分之壹。它主要是作為體 脂貯存在體內或用於運動的能源。脂肪在烏龜體內氧化放出的熱能壹般為 糖類和蛋白質的2倍。實驗證明,烏龜配合飼料中的脂肪含量為3.5%~5.0% 適宜,過高或過低,都將會影響飼料效率、培重率、增肉系數等。
3.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被機體吸收後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壹是供 熱量,二是組成肌體成分;三是節約體內蛋白質,用作飼料的粘合劑。烏 龜的飼料中澱粉的適應量為23%~26%。
4.無機鹽類。無機鹽對烏龜的軀體有極重要的作用,除參與形成骨骼 和血液外,對調節機體生理也具有直接或間接的作用,特別是對親龜的產 卵繁殖有重要義意。在必需的無機鹽中,如下幾種是較易缺少的,鈣、磷、 鈉、氯、鎂、鋅、銅、鈷等。鈣和磷在身體中占全部無機鹽的3/4,尤其親 龜產蛋前後必須添加骨粉等“高效速生素添加劑”。
5.維生素。烏龜缺乏維生素時,生長發育減慢,代謝失常,易患各種 疾病。維生素多數在體內不能合成,必須靠飼料供給。維生素和動物激素 壹樣,量不多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飼料中必須添加復合維生素。
二、烏龜飼料的種類
1.動物性飼料。包括各種淡、海水魚類、軟體動物、大型蛋類、水生 昆蟲,各種禽畜和野生動物的肉及下水,蠶蛹等。
2.植物性飼料。它包括玉米、小麥、大豆、小米、稻谷、各類餅、青 飼料中的瓜果、蔬菜、水生植物等。
3.飼料添加劑。它包括礦物質中的骨粉、鈣粉、食鹽、高效速生素添 加劑,維生素類的畜用多維素、魚肝油、麥芽等,杭菌素中的土黴素、磺 胺類等,健胃藥中的幹酵母、食母生、種曲等。
三、飼料及飼料配制
1.天然飼料。其範圍很廣,有紅蟲、絲蚯蚓、昆蟲、水蛋,魚、蝦、 螺、蚌、蠅蛆、蠶蛹,動物屠宰下腳料和各種青料,如瓜類、青葉菜類, 紅薯、稻谷、小麥等。其加工和配制方法是,動、植飼料按6∶4或7∶3分 別搗碎,然後倒入絞拌機內加些適宜的防病藥物,再絞拌均勻。這種飼料 蛋白質含量不很高,壹般在30%上下,但養龜的效果較好。
2.人工配合飼料。是根據烏龜的生理特點,將多種原料按壹定比例配 制,並采用壹定的工藝加工配合而成。各種營養成分在飼料中配制的比例 合理,可使各營養成分發揮最大經濟效益,並獲得最佳的飼養效果。龜在 不同生長階段,對各種營養成份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配方1:魚粉38%,豆餅12%,花生餅10%,菜籽餅5%,玉米粉10%,面粉20%, 骨粉3%,賴氨酸1%,多種維生素1%。此配方飼料粗蛋白質含量為42%。
配方2:魚粉25%,蠶蛹粉10%,骨粉3%,豆粉15%,花生餅15%,面粉 15%,玉米粉15%,賴氨酸1%,多種維生素1%。此配方飼料粗蛋白質含量為 38%。
繁殖習性 每年4月左右開始求偶,雄性擋在雌性前頭,面對雌性頭部左右搖晃,等雌性做出相應反應後再轉到雌性後面交配。5-8月產卵,每次7-8枚卵。
雌雄鑒別:見表1。?
表1?烏龜的雌雄區別特 點 雄 龜 雌 龜
個體大小 小 大
軀幹部 長、薄 短、厚
龜殼顏色 黑色或暗經濟色 棕黃色
背甲紋路 不明顯 明顯
龜尾 尾柄細、尾長 尾柄粗、尾短
體味 有特殊臭味 無異味
(2)性成熟年齡:自然條件下5齡以上的烏龜性腺開始成熟,7齡成熟良好。從體重看,壹般雄龜150克,雌龜250克性開始成熟。 (3)交配受精:每年的4~5月,當月亮剛上樹梢時,在塘埂糊邊,便可見到烏龜在相互追農。有時壹只雌龜後面跟著1~3只雄龜。起初,雌龜不理睬,隨著時間的推移,力大、靈活的雄龜便騰起前身撲到雌龜背上,用前肢抓住雌龜背部兩側,後肢立地進行交配。如在水中,則雌、雄龜上下翻滾,完成交配。 (4)產卵期:熱帶地區烏龜可全年產卵,我國長江流域壹般4月底開始產卵至8月底,5~7月為產卵高峰期。壹年中雌龜可產卵3~4次(窩),每次間隔10~30天,每次產卵5~10個,最少的1個,最多的16個。水溫、氣溫27℃~31℃最佳,超過35℃,則停止產卵。 (5)產卵習性:烏龜的產卵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第壹階段選擇穴拉。到處爬行,以選擇土質疏松有利於預防敵害的樹根旁或雜草中。土壤的含水量約為5%~20%。第二階段挖穴。卵穴口徑約3~4厘米,穴身稍有傾斜,深約8~9厘米。第三階段產卵。把卵產在穴中,每產完壹個卵,即用後肢在穴內排好。每間隔2~5分鐘產壹個,產完壹批卵需要30分鐘左右。第四階段蓋穴。用兩後肢輪番作業,把穴外的泥土壹點壹點地扒往穴內,且每放壹次土,就用後肢壓壹下。把土蓋滿卵穴時,再用整個身體後半部腹板用力壓實。整個生殖過程約需8小時,其打穴、產卵、蓋穴時間比例約為6∶1∶3。 6.胚胎發育:卵產下約30小時,殼上方有壹白點,即為受精卵。產後30天,受精卵變成淺紫紅色,70天後,卵殼變黑。整個孵化需80~90天稚龜才能出殼。1.親龜的選擇與放養。親龜應體質優良,外型正常、活潑健壯,體膚完整無傷。雌親龜宜500克以上,雄龜150~250克,如市場收購的龜作親龜,宜在夏秋季節進行。雌、雄比3∶1~2.5∶1。親龜的放養密度不宜太大,每畝控制在500公斤以內。
2.親龜的培育。要使親龜性成熟早、年產卵次數多、卵數量多、卵質量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飼料條件。小魚蝦、泥鰍、蚯蚓、螺螄、河蚌、家畜家禽的內臟、蠶蛹、豆餅、麥麩、玉米粉等,這些都是烏龜愛吃的食物。動、植物性的飼料的比例為7∶3。在天然飼料缺少的地區可餵人工配合飼料。產卵前、產卵期間要多投蛋白質含量高、維生素豐富、脂肪含量低的飼料。開春後,水溫上升到16℃~18℃時,開始投餌誘食,每隔3天用新鮮的優質料,促使親龜早吃食。水溫達20℃以上時,每天投餵1次,鮮餌料投餵烏龜體重的5%~10%,商品配合飼料投餵體重的1%~3%。
龜池水質要求肥而帶爽,保持中等肥度,水色最好呈茶褐色,透明度25~30厘米,經常註入新水,保持龜池的清潔衛生,減少蚊蟲,並要定期進行藥物消毒。
3.龜卵的收集。在整個生殖季節,應每天檢查產卵場,檢查時間以太陽未出、露水未幹時為宜。如發現親龜已產卵,要將洞口用泥或其它東西蓋好,不要隨意翻動或搬運卵粒,待產出後30~48小時,其胚胎已固定,動物極(白色)和植物極(黃色)分界明顯,動物極壹端出現圓形小白點,此時方可采卵。每壹天產的卵用不同顏色的竹片做好標誌,以便采卵時分別。
采卵時用桶、盆、箱收卵都行,壹般先底鋪壹層2厘米厚的細泥沙,沙上放壹層卵,卵上再蓋沙,如此反復可放4~5層。
收卵時,根據標誌依次將洞口泥撥開,把卵取出。並剔除未受精卵、受精不良卵、畸形卵、殼上有黑斑的卵及殼破裂卵。收卵完畢,應整理好產卵場,天旱時適量噴些水,便於龜再次產卵。
4.龜卵的人工孵化。
1常見的孵化設備有以下幾種:壹是室外孵化池,二是室外孵化場,三是室內孵化池,四是其它,如地溝孵化池、木制孵化箱、改進的恒溫器作孵化器等。總之龜卵的孵化設備,基本同甲魚卵的孵化設備差不多,能孵化甲魚卵的設備就能孵化龜卵。
2龜卵孵化用砂有兩種:壹是甲魚卵孵化用的石砂,二是泥土曬幹搗碎拌河沙,經比較後者較好。卵的排列基本與甲魚卵排列相似。
3龜卵的孵化主要掌握三個條件:溫度。最好控制在28℃~31℃,不得高於34℃,不得低於26℃。濕度。最好控制在80%~82%,砂子含水量最好控制在7%~8%,不得低於5.3%,不得高於25.0%,孵化期間,應每天定期檢查沙子的濕度。檢查時,可用手輕輕扒開沙子,觀察含水沙層離表面的深度。如果直到靠近卵才出現濕潤沙層,則用噴霧器在沙子表面噴水,使細沙層(5~6厘米厚)略帶濕潤即可,切不可在高溫下大量灑水。壹般2~3天灑水1次。通氣。孵化期間,應防止表層板結而使卵不通氣而悶死。
4龜卵孵化臨近出苗時,用小耙疏松表層沙土,以利稚龜出殼。出殼的稚龜有趨水習性,這時要在孵化池的壹端安置壹個盛有半盆水的臉盆,便於稚龜爬入盆中。剛出殼的稚龜重3~7克,背部帶土黃色,粗看似古代銅錢。待稚龜臍孔封閉、卵黃吸完後可放入稚龜池飼養。
飼養難度 容易
珍稀程度 已大量人工繁殖(臺灣少見)
註意事項
烏龜
(壹)概 況
烏龜(Chinemys reevesii)別稱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龜科、龜亞科,是最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壹。我國各地幾乎均有烏龜分布,但以長江中下遊各省的產量較高;廣西各地也都有出產,尤以桂東南、桂南等地數量較多;國外主要分布於日本和朝鮮。
烏龜殼略扁平,背腹甲固定而不可活動,背甲長10壹12厘米、寬約15厘米,有3條縱向的隆起。頭和頸側面有黃色線狀斑紋,四肢略扁平,指間和趾間均具全蹼,除後肢第五枚外,指趾末端皆有爪。
烏龜壹般生活在河、湖、沼澤、水庫和山澗中,有時也上岸活動。在自然環境中,烏龜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也吃植物的莖葉。烏龜是壹種變溫動物,在氣溫150C
以上時,活動正常且大量攝食,而氣溫在10攝氏度以下時則進入冬眠狀態。每年4壹10月烏龜活動頻繁,在此期間,每天日落時,烏龜便開始在水中遊動覓食,壹直到天明前才停止覓食,潛入水中,並且常常在晴天上午10時到下午16時爬上岸,靜優於岸邊曬太陽。6壹8月為烏龜盛食期,10月其食量逐漸下降,11壹3月處於冬眠狀態。
此外,烏龜還具有如下特性:繁殖率低且生長較慢,壹只500克左右的烏龜經壹年飼養僅增重100克左有。但烏龜的耐饑能力較強,即使斷食數月也不易被餓死,抗病力亦強,且成活率高。所以烏龜是較易人工飼養的動物。
烏龜的腹甲入藥稱"龜板",是壹種較貴重的藥材,具有補心腎、滋陰降火、養血強身之功效;同時也是止血劑,可用於治療吐血、尿血及子宮出血等癥;此外,烏龜肉含有極其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是鮮美可口的佳肴和滋補品。近年來,野生烏龜資源因濫捕亂捉越來越少,而國內外市場對烏龜的需求量卻越來越大,所以人工養殖烏龜,壹方面可以致富,另壹方面還可以保護野生烏龜種源。
(二)飼養管理
1.飼養方式
人工飼養烏龜有池養、缸養、木盆養和水庫池塘養等多種方式,各有利弊,可以因地制宜地自行選擇。對壹般專業戶和小規模的養殖場,以建池養殖較好,因為此方式管理方便,經濟效益也較大。
養殖池的建造:幼龜池和繁殖池可參照金錢龜的幼龜池和繁殖池的規格和方法建造。成龜池的建造也和金錢龜的成龜池差不多,但面積可以更大些,以便養殖數量更多的烏龜。如果成龜池較大,還可以魚龜混養,在池中養壹些草食性和濾食性的魚類,以提高養殖的綜合經濟效益。要註意烏龜亦有會打洞、易逃跑的特性,因此圍墻的墻基要深入地下50厘米左右。
2.烏龜的飼料及餵食
烏龜食性較廣,稻谷、小麥、豌豆、小魚、蝦、昆蟲、蝸牛等均吃,其中最喜歡吃的食物是小魚、蝸牛、玉米和稻谷。人工飼養時,為滿足烏龜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避免因飼料單壹而生長發育不良和產生厭食癥,應采用多種飼料,如動物性飼料中的魚蝦、蝸牛、河蚌等和植物性飼料中的稻谷、小麥、玉米等。要想讓烏龜充分地消化這些飼料,在投餵飼料之前,須先將玉米、豌豆等壓碎,浸泡2小時左右,其他大塊食物也須先切碎,然後才投餵。還須註意的是,在烏龜生長的不同時期,應根據其生長特點投以含不同營養成分的飼料。
烏龜的生活與氣候關系密切,每年4月初開始攝食;6壹8月攝食活動達最高峰,增重速度最快;至10月氣溫逐漸下降後其來食量開始下降,當氣溫降到10攝氏度以下時,則停止攝食,進入冬眠期。所以餵食時應根據烏龜的生長特點來進行,壹般要求做到如下幾點:
(1)定時。春季和秋季氣溫較低,烏龜早晚不大活動,只在中午前後攝食,故宜在上午8壹9時投餵飼料。從谷雨到秋分是烏龜攝食旺季,時值盛暑期,烏龜壹般中午不活動,而多在下午17壹19時活動覓食,故投食以在下午16壹17時進行為宜。定時可使烏龜按時取食,獲取較多的營養,並且還可保證飼料新鮮。
(2)定位。沿著水池岸邊分段定位設置固定的投料點,投料點的食臺要緊貼水面,便於烏龜咽水咬食。定位投餵飼料,目的是讓烏龜養成習慣,方便其找到食物,同時便於觀察烏龜的活動和檢查攝食情況。
(3)定質。投餵的飼料應該保持新鮮,餵食過後,要及時清除剩殘食物,以防飼料腐爛發臭,影響烏龜的食欲和汙染水質。
(4)定量。飼料的投餵量視氣溫、水質、烏龜的食欲及其活動情況而定,以當食欲及其活動情況而定,以當餐稍有剩余為宜。壹般每隔1壹2天投食1次.
3.稚龜的飼養
剛出殼的稚龜體質較弱,腸胃機能和消化能力也弱,故不宜馬上放養於飼養池中,而應先單獨精心餵養和護理壹段時期,以提高稚龜的存活率。
稚龜的餵養和護理原則是:1.搞好清潔衛生,以防烏龜生病。2.控制適宜溫度和澀度,以利其正常生長。3.培養稚龜逐漸適應外界環境,自行攝食。具體做法是:將剛出殼的稚龜先放在壹個小型玻璃箱內,讓其爬行3壹5小時,待稚龜臍帶幹脫收斂後,以0.6%的生理鹽水浸洗片刻,進行消毒,然後放人室內玻璃箱或木盆中飼養。切忌用人工強力拉斷稚龜的臍帶,這樣會造成稚龜傷亡。稚龜飼養箱每天換水1壹2次,水溫嚴格控制在25壹30攝氏度,天氣炎熱時還需多次向飼養箱內噴水,以調節溫度並增加水中的氧氣,使稚龜得以在適宜的條件下正常生長。對剛孵出1壹2天的稚龜不需投食,2天後才開始餵少量谷類飼料,之後再投餵少量煮熟的雞蛋和研碎的魚蝦、青蛙肉、南瓜紅薯等混合的飼料。經過7天的飼養,稚龜體質已較強壯,便可將其轉人室外飼養池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