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稱王維為“詩佛”,說他的詩常表現超越凡間的境界,妳怎麽看?可選擇王偉壹首
盛唐山水田園詩人王維是個十分精通佛理的人,在中國詩史上,他被稱為“詩佛”。王維很早就接受了佛教,他幼年喪父,母親崔氏就開始師事大照禪師普寂,他的字“摩詰”就取自佛經上著名的居士“維摩詰”。王維壹生結交過許多僧人,接觸過各種佛教宗派的思想。
王維接觸禪宗,首先是從北禪宗開始的。在他年少的時代,由神秀、普寂等人所傳的北禪宗在中原十分興盛。他的母親崔氏是普寂的弟子。神秀去世後,普寂就是北宗的領袖。王維十五歲來到長安,當時北宗的禪法在士人中流行壹時。王維的弟弟王縉與普寂的弟子廣德是知交,廣德的弟子昊真去世後,王縉為他撰寫碑文,昊真的弟子正順“視縉猶父”。可見,王維壹家都與北宗禪有很深的淵源。
王維接受南宗禪,主要是從與神會的交往開始的。神會是六祖禪師慧能的弟子,在慧能死後,到中原的南陽壹帶廣泛傳法,使南宗影響超過了北宗。與當時士人習禪的風氣演變完全壹致,王維也從北宗禪轉向南宗禪。開元二十八年,王維在殿中侍禦史任上知南選,路過南陽,與神會談論佛法達數日之久,王維向神會詢問怎樣修道才能達到解脫,神會回答說:“眾生本自心靜,若更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脫”。王維十分驚嘆,向在座的人稱贊神會“此南陽郡有好大德,有佛法甚不可思議!”此後,王維和神會壹直保持著密切的關系。
王維壹生經歷坎坷,曾壹度被貶官。他壹生習佛,最初是因為風氣的習染,但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多,特別是中年以後政治上的壓抑,佛理越來越成為他精神上的安慰。他說“壹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嘆白發》)從他的詩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深有所得的是佛理的“空”理。“空”理是佛教的基本教義,王維通過接觸禪宗,對佛教有了深刻的理解。“空”是世界的真實本相,詩人參透了佛理。
佛理的浸潤,使詩人在表達凡情中,有了深邃的意趣,其詩中的“空”境,以豐富的聲響色相、物態人跡,展示心意的空靈,將虛實相生的意境藝術推向極高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