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禚佳春

禚佳春

雒姓 讀音luò

此姓是多民族多來源的姓氏。如今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河南等省市。名人有中宣部常務副部長 雒樹剛。

逯姓 讀音lù

有影視劇演員 逯軍(但這個名字重名也較多)

冼姓 讀音Xiǎn

實際上洗(Xiǎn)是古體字,後來已經不常用。兩個字為同壹來源。該姓有很強的地域性,現在主要分布在廣東。所以壹般見到此姓80%可能籍貫為廣東。如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奧運冠軍冼東妹都是廣東籍。

冮姓 讀音gāng

該字容易和江字混淆,實際上與江字確實有很大聯系。但與冼、洗姓不同,冮字及姓氏是近現代才有人根據江姓造的字,讀音采用江字的古音(事實上江浙地區的吳語依然保留了這個讀音) 冮氏分布較廣,但在江南地區少見,而東北常見。無特別有名的人。

璩姓 讀音qú

璩氏、琚氏、蘧氏、瞿氏、渠氏都尊春秋時的衛國公蘧伯玉為始祖。這幾個姓,瞿姓很常見,蘧最少見,貌似確實存在。著名的人物要數當年臺灣政壇艷照門事件的 璩美鳳了。

亓姓 讀音qí

出自古老的復姓亓官氏,如今主要分布在山東,屬於少見姓氏。無特別有名的人。

爨姓 讀音cuàn

古音讀作chuàn,北京門頭溝有個地名叫爨底下,該地已經成為傳統文化景區。貌似陜西此姓較多,無特別有名的人。

郗姓 讀音Chī或Xī 但有資料說兩個讀音不同姓,壹般認為是同姓不同讀音。壹般讀作Xī

古籍中有不少名人,當代屬於少見姓氏,無特別有名的人。

泠姓 讀音líng

此姓來源於黃帝的音樂官 泠倫 但後代很早就分化了。壹支誤寫為冷姓,壹支取通化字伶。所以當今應該已無此姓。但熟悉三國的都應該知道劉璋有將領 泠苞。壹些出版物寫作冷苞是錯誤的。

郇姓 讀音Xún或Huán

該姓讀音有兩個,但讀音Xún更古老,來源於春秋時郇國。所以早期應該讀Xún。又有說法是兩種讀音不同姓。後來改讀作Huán,因此現在此姓通常讀作

Huán無特別有名的人。此姓貌似在某些特定地區較常見。

殳姓 讀音shū

該字是沒有的沒的右半邊,目前很少見。沒有特別有名的人。

琚姓 讀音qú

不可讀作jù或Jū

璩氏、琚氏、蘧氏、瞿氏、渠氏五姓族人皆尊奉蘧伯玉為得姓始祖。此姓如今也很少見,無特別有名的人。

侴姓 讀音作xíng,亦可讀作chǒu或niǔ 但常見讀音為chǒu

有三個來源

其壹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司法執刑官侴,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其二源於醜氏,出自清朝時期康熙大帝改姓,屬於帝王賜姓改姓為氏。醜氏源於春秋時吳國制作鈕柄的鈕宣義,是以職業為氏。後有族人因避禍而改為醜氏,仍讀作niǔ。

其三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如今有著名氣象學家、中科院院士醜紀範,湖南長沙人。其姓與侴有無關系,可以看到他的籍貫,很可能第二種來源有關,也許祖上又改回醜姓,但只是這裏的猜測而已。

禤姓讀音xuān,亦可讀作qiān

有五個來源

其壹源於姬姓,出自人文始祖黃帝的後代北宮禤,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其二源於賜姓,出自東漢初期漢光武帝給將領純旺的賜姓,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其三源於改姓,出自西漢早期南越王趙佗之後,屬於避難改姓為氏

其四源於改姓,出自元明之際難民之後。該禤氏族人的祖先在元明之際為躲避白蓮紅巾軍,因此隱居於鄉野,取《百家姓》中沒有的“禤”字為姓氏,以避災禍

其五源於改姓,出自明朝初期軍籍之後,屬於會意拼字為氏。為了紀念將軍祖先之意,即以古代將軍的“示”字旗為“禤”字的偏旁,禤字右上角的“四”代指將軍背後的四面令旗,右下角的“羽”代指將軍的鎧甲。

其中第二個來源讀qiān,其余讀xuān 壹般情況下遇到的都是讀xuān。目前在兩廣地區有不少禤姓。沒有特別有名的人物。

禚姓 讀音zhuó,亦可讀作zhǎo 壹般情況下讀作zhuó

單壹來源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大夫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2009年有個新聞報道,從巴西裏約熱內盧飛往法國巴黎的法航AF447班機失事,失蹤的中國9人中有華為員工禚佳春。

宓姓 讀音(Fú或Mì)壹般今讀Mì。

來源,宓姓出自上古的伏(宓)羲氏,與伏姓的源流是壹樣的,是伏(宓)羲氏的後裔。是壹個很古老的姓,歷史上有著名的宓子賤,孔子的學生。當今沒有特別有名的人,在山西、浙江此姓較多。

羋姓 讀音 mǐ

該姓是春秋楚國王族姓氏,是荊楚十八姓氏的始祖。和子姓壹樣衍生出了幾百個姓氏

不過如今這個姓並沒有和子姓壹樣消失,該姓目前還存在。媒體中見過。沒有特別有名的人。

仉姓 讀音 zhǎng

最典型的壹個來源是 掌氏後人訛音所致。而掌氏為秋時魯國大夫黨(讀音zhǎng)氏之後衍生出的壹支。但現在的仉姓又是多民族多源流的。

歷史上孟子的母親即為仉氏

昝 讀音qián,亦可讀作zǎn 壹般情況下讀zǎn,但以本人確認為準。

來源壹為商朝時古老的朁氏;來源二是姬姓,以封邑名稱為氏;來源三是戰國時古越國的於朁地名(西漢時改為於潛縣)由於朁字訛寫,所以該支讀qián;來源四是春秋古蜀國昝氏部落;來源五是鮮卑族部落漢化改姓。該姓分布較廣,但人數不多,沒有特別有名的人。

笪姓 讀音Dá

來源壹是唐代建州(今福建建甌縣壹帶)人士宋笪琛;來源二是回族姓,但具體來源不詳。今福建建甌縣壹帶,江蘇句容多此姓。無特別有名的人。

訾 讀音Zī

主要來源是夏朝的諸侯國訾陬國,後人以國為氏。另有來源於周代的祭國、南北朝的祭氏改姓、戰國後期趙國訾辱氏以歷史事件為氏……等多種來源。

此姓分布也較廣,屬於少見姓氏,沒有特別有名的人。

迮 讀音z é,方言念 z á

該姓以山為氏,來源不是很明確。壹般有兩種來源。壹是元末農民起義時,河南壹蒙古家族逃往吳江,後人怕遭不測,改為漢姓昨,後又覺得不妥,想到逃亡經歷,加個走之底,變成迮姓;來源二是楚懷王壹名乍的兒子,楚被秦滅亡後,也是逃亡改姓。後來項羽八千江東子弟中還有此姓壹支參加反秦鬥爭。

此姓和笮姓為同壹淵源。笮姓,三國時有笮融。但後來笮姓不見了,其中的緣由未見資料。現在此姓在江蘇見過,其他地區少量分布,沒有特別有名的人。

逄姓 讀音páng

來源於姜姓,炎帝之子逄伯陵,以國為氏。有6000多年歷史。另有來源自夏朝弓箭手逄蒙,來自於春秋齊國國君的車左官逄醜父,後代以逄為氏,並漢化為逄、逢、蓬三姓,後來還有改為龐姓的。

此姓目前還有,人數不多,無特別有名的人。

佴姓 讀音mì,也可讀作nài

來源壹古代制做爵冠弼珥之工匠後裔,屬於以器物名稱改字為氏;該支如今有兩分支,分布在南京江浦的後代目前仍然繁榮,讀音為mì;另壹支在江蘇句容,自稱讀音為nài

來源二出自唐朝時期洱海地區住民,屬於以地名改字為氏;目前雲南地區有此姓,自稱讀音ni2

工作中接觸過壹揚州人士讀音nài

蔄姓 讀音màn 此字門內寫作口 和 日都有

此姓來源不詳,壹般姓氏資料裏面沒有,據《康熙字典》裏有。是山東威海壹帶的姓氏。由於之前這字沒出現過,最近這些年才錄入相關字典和電腦。

鈄 讀音Tǒu

出自姜姓,為炎帝之後,以器皿為氏。

此姓比較罕見,不過有著名媒體人《時尚先生》主編鈄江明

茆 讀音mǎo

此姓單壹來源,為南宋茅銓封為招討使時,書記員筆誤造成。今江蘇、安徽、山東有不少此姓。

有農田水灌溉專家茆智

鄶姓 讀音guì

相當古老的姓。源於妘姓,出自顓頊帝之孫祝融氏之後裔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和子姓、羋姓壹樣,衍化出幾百個姓氏。

此姓目前人數在1000位之外,但有陸軍少將鄶萬增。

郤姓 讀音 qie4 (百度有誤)

來源於源自以邑名為姓據記載,晉大夫郤獻子食邑於郤地,其後裔遂以郤為姓;另有來源於姬姓。郤 此字和 郤字 同源,郤為郤的簡化字,在春秋時為同壹字的不同寫法。(百度郤有誤,當查郤)這兩姓原為壹姓。後來衍化為不同姓。

郤姓 當年《十六歲的花季》有演員叫郤曉。現實中也認識壹河北郤姓女的。

郤姓 最有名的要屬三國蜀國太少郤正。不過當今也存在,但是相當少見。

乜姓 讀音niè

來源壹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來源二回族改姓漢化;來源三藏族改姓漢化。

此姓有民國國軍少將乜子彬。現在很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