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最可悲的,不是沒有升職加薪,而是被公司馴化
但他並不是最聽話的那個人,他知道自己要什麽。公司和老板要求的,他都會做到及格線以上,如果恰好是他感興趣和想做的,他會很投入地做到80分以上,很出彩,甚至讓老板驚喜。工作中,他會主動尋找並專註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我們有壹個五六人的小群,都是平時關系比較好的。某天有人在群裏吐槽要不要辭職,抱怨公司總是加班,做著很瑣碎沒價值的活兒,又沒時間學習提升。而公司整天倡導的學習培訓,也只是說說而已,到現在也沒兌現過。
然後我這位另謀高就的同事在群裏說了下面這段話,真是讓我對他刮目想看,也更加明白了,為啥他能成長這麽快,並跳槽去頂級的公司。
他說, (公司裏)沒有人真正關心妳的學習和成長。學習還得靠自己主動抓。 即便是在最頂級的公司,它們的企業大學也只能關心到,妳的個人成長於規劃,和企業發展與戰略產生交集的那個部分。
那該怎麽做呢?他說,妳自己想好要學什麽,然後去找平臺、找公司,給自己壹段時間去評估這個平臺,是不是能給妳想要學的東西,如果給不了就走人。因為真的沒有人真正關心妳的學習。
不得不說,比起抱怨公司經常加班自己沒時間學習,抱怨公司不提供培訓,這才是壹個成熟的職場人的思想。看得透徹,也做得明白。我這位前同事壹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麽,除了賺壹份薪水之外,來這家公司的目的,以及未來的目標。
所以在工作中,他會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和想做的部分,業余時間(擠擠總是有的)也用來學習和提升。而他之所以離開這家公司,也是因為經過3年的成長,公司已經給不了他想要的東西,而他也有了實力去到更厲害且心儀的公司。
這樣的人,自始至終,都沒有被公司馴化。 而在職場上最重要的,就是避免被公司馴化。
“被公司馴化”這個詞,來自於兩個老羅(羅振宇訪談羅永浩)的《長談》節目。羅永浩在節目中說過壹句發人深省的話:在職場上最重要的,應該是避免被公司馴化。
“被公司馴化的人”,就是雖然看著是在工作,但是自己的能力就逐漸沒有了。時間壹長,就會喪失基本的生存能力。好比妳有了秘書久了,什麽訂酒店之類的事情自己反而不會處理了。又或者當領導帶團隊久了,自己反而沒有業務能力了。
事實上,被公司馴化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
比如,妳本來是想走運營路線的,但因為公司發展需要,領導讓妳去做營銷,妳也就這麽長期做下去了。除了偶爾抱怨,就是默默忍耐。
又如,妳本來想利用下班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學想學的技能,而公司卻要妳經常加班,忙到沒時間,妳也就忘記這件事了。
又或者,公司的發展已經偏離當初的軌道,妳也知道待在這裏,永遠不可能到達妳想去的地方,但妳因為習慣了,至今也沒有離開,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哪兒,公司讓妳去哪兒妳就去哪兒。
換句話說,就是 因為屈從於公司,屈從於權力去做事和工作,做著做著都就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和目標。
這種馴化,對於廣大職場人,才是最應該警惕的。
我們屈從於公司、領導和權力練的所有本事,很可能換個環境、換個公司就用不到。最要緊的,是妳真正想練就什麽本事,最終想去到哪裏,不要因為進了壹家公司,就被這家公司馴化了。
羅永浩還說了:“ 妳要盯住自己的目標,為自己努力 ”。李笑來也說過類似的壹句話: 要把註意力投資到自己身上。 因為註意力在哪裏,成長就在哪裏。
那些不被公司馴化,始終知道自己要什麽的人,在工作中從來都盯住自己的目標,為自己努力,而不是完全被公司左右,就像開篇提到的那個另謀高就的同事壹樣。
而那個抱怨公司加班、做的事情瑣碎無意義、也沒有學習機會的人,提出要不要辭職,就表示已經開始覺醒。只不過他的覺醒還不夠徹底,還僅僅是以受害者的身份抱怨公司。
要避免被公司馴化,除了思想上有覺悟,盯住自己的目標,我們還需要從三方面努力和行動。
壹、為自己工作,把時間花在高價值的事情上。
在壹家公司妳幹的活可能不貴,但妳的時間是很貴的。因為妳幹的活沒什麽價值,所以妳的價值也不高。如果還經常加班,沒有時間提升自己,最後妳只會越來越廉價。
這是個惡性循環。打破這個循環的辦法就是:自己的時間是有限的,要爭取多用在高價值的、能提升自己價碼的事情上。
老板們經常會說,妳不是在為我工作,是在為妳自己工作。妳浪費的時間是妳自己的,妳不是在消磨上班時間,而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他們這麽說的目的顯而易見,就是想讓妳努力工作為公司產出更多價值,但不得不說,他們說的都是實話。只不過,妳要記住,為自己工作。
二、留出時間,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
《奇葩說》第六季最新播出的壹期節目中,有個辯題是說“喜歡的工作總是996,要不要辭職?”,引發熱議。拋開辯題本身不說,蔡康永為此說的壹段話還是很中肯的。
他說,現在的公司都比較命短,能夠撐過10年的公司,不到10%。妳的青春能有幾年,妳把妳的青春奉獻給壹個比妳命短的公司,然後等妳從20歲熬到30歲,公司倒了,妳再出來的時候,跟妳競爭的都是其他20歲的人,妳在賣什麽命?(且不說很多老板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更別說知道未來在哪裏)
更別用說AI還會奪走更多人的工作,妳還不去學習新的能力,那麽未來產生巨變的時候,妳要靠什麽去面對這個未來呢?
所以妳要在留出時間,把自己準備好,學習新的技能和知識,才能應對未來的變化。而不是把所有時間都投資在壹家不值得的公司,期待公司能給妳未來。
三、多方嘗試,避免能力陷阱。
能力是優勢,也是陷阱。大部分人會把大量時間花在擅長的事情上,因為這樣可以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都說要發揮優勢,讓長板更長。但這也可能讓我們誤以為,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是最有價值的,就壹直做下去,最終我們只會做那些事了。
比如在某壹崗位工作久了,就很難做出改變,壹旦變化來臨,就很可能被淘汰。
我們在擅長的方面投入越多,就意味著,我們在其他事情上投入越少,而“其他”事情往往才是獲得轉變甚至實現成功的關鍵。尤其是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要知道,絕大部分的創新和突破,都是跨界的結果。
所以,在做妳擅長的工作和能力之外,多去嘗試和探索壹些別的領域或技能,甚至重新定義妳的工作,多給自己壹些選項,朝更多不同的方向發展自己。
《未來的工作:傳統雇用時代的終結》壹書指出,傳統雇員社會正在消失,個體價值正在崛起。未來公司的形式和工作模式都將面臨巨大的變革,具體如何變化不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公司會倒閉,公司組織也可能消失,人人都是老板和合作關系,而妳身上的本事和手藝,才是妳的立足之本。
知道妳要什麽,盯住妳的目標,為自己工作,不要成為被公司馴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