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的背景
1996年《兒子》獲得鹿特丹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虎大獎與最佳評論獎,此片屬於地下電影壹直沒有在大陸公映。
這是壹部很難歸類的影片,張元本人有時稱之為紀實電影。《兒子》是請壹家四口表演他們自己的故事,住在張元樓下的壹家有對兄弟叫李委和李季,李委曾經在《北京雜種》裏做過演員。有壹天兄弟倆敲開了張元家的門,第壹句話就問為什麽不拍他們家的事兒?他們的父親住在精神病院,當天晚上張元就開車去兄弟倆的父親,那個印象到今天也不能抹掉。父親出來看探望者的時候是蹦蹦跳跳地出來的,完全像壹個健康的人,坐下來聊天基本上也是沒有精神障礙,張元認為他們的父親沒有什麽不正常的,甚至比他的兩個兒子還正常,他的問題就只是酗酒,就這樣決定拍這個家庭的故事。從做出了決定到拍攝用了不到10天的時間。寧岱參加了劇本創作,先是他們家每個人分開來采訪,然後結構劇本。
拍攝過程中,這位父親滴酒未沾。他的表演天才讓張元贊嘆不止。張元深有感觸地說:“最意外的故事不在虛構的影片之中,而往往是在生活中。妳常常會碰到壹些神奇的事情,比妳絞盡腦汁編出的故事要強壹百倍。” 壹家人重新團坐,直視,面對,以揭開並未愈合但被刻意遺忘的傷疤。這種獨具原創性的手法無疑是影片最富有魅力之處:很多敘事段落介於劇情與紀錄之間,讓人難以分辨,這無疑與張元多年積累的豐富的紀錄片拍攝訓練有關。這是壹部關於人的尊嚴影片,壹家人於此種不堪處境中為維系家庭關系與爭取生存做出的不懈努力不禁暗合了包括導演張元自身在內的獨立電影導演們的客觀的現實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