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趣
吉利ICON,壹款近乎卡通、頗有致趣的吉利品牌緊湊級SUV。BMA平臺、1.5T動力、48V?BSG電機,都賦予了這款車較為鮮明的產品特質。
前段時間,我去了壹趟浙江安吉,試駕了這款車,有了壹些想法,打算與妳分享。
關於ICON的外形,已經沒必要多說。我只想用壹句話簡單形容:吉利的設計師,估計是錯拿了樂高積木的劇本。
ICON這套方方正正的設計,不僅塑造出偏向卡通的外形致趣,也創建出相當不錯的車內空間。並且,面積巨大的前後風擋、側窗,配合全系標配的全景天窗,讓ICON的車內視野十分通透。
當我坐進車內,能夠感到這款車前、後排腿部空間都頗為寬裕,頭部空間相當開揚。中央凸起不明顯的後排地板,也創建出滿載出行狀態下的體面。
但需要註意的是,吉利ICON的後備廂地臺高度不低,並且在不放倒後排椅背時,空間也不大。
試駕過程中,以及試駕前的技術宣講會上,吉利的工作人員反復向我們強調,ICON是基於BMA平臺打造的。那麽,BMA為ICON帶來了什麽呢?
首先,ICON有著調性年輕的行駛質感,底盤的調校風格偏向運動。日常行駛時,懸架能為車身提供充裕的支撐。通過顛簸時,減震器和彈簧的動作十分利索幹脆,基本只要壹個來回,便能讓車身動態回復平穩。對於窨井蓋這樣的小幅震動,過濾得比較周全。但通過較大程度的破損路面時,那種“咚咚的震動”還是會比較清晰地傳到車內。
轉向系統的設定,則貫徹著輕松、易駕的思路。方向盤手感十分輕盈,原地打輪時,壹根手指就能將車輪十分輕易地轉動。轉向虛位被控制在壹個很小的幅度,結合小巧的車身尺寸,無論是較高速度下的變道,或是低速狀態下的調頭,都輕輕松松,毫不費力。
值得壹提的是,ICON雖然采用了相對“招風”的方盒子外形設計,但風噪卻被控制在壹個完成可接受的程度。只是在高速行駛時,胎噪確實比較明顯。
另壹方面,BMA架構為駕駛輔助系統的應用提供了可能。我試駕的ICON頂配版車型,裝備了壹套包含全速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主動剎車、車道偏離預警、道路交通標識識別的L2級輔助駕駛系統。
就我的實際試駕感受來說,這套系統的整體表現還是比較“圓潤”的。系統對車速的控制、方向的掌控都不算突兀。當我未打轉向燈、轉動方向盤讓車輛橫越車道標線時,系統會發出警示音,方向盤也會介入糾偏,但介入動作不會那麽“不由分說”,我不會有那種即將丟失車輛控制權的惶恐。
我試駕的ICON?300T i9 BSG車型,搭載壹臺1.5T發動機,匹配壹臺48V BSG電機和壹臺7擋濕式雙離合變速箱。系統綜合功率190馬力,最大扭矩300牛·米。這套48V系統定價3000元。我的觀點很明確,非常值,強烈推薦。
首先,在起步提速過程中,基於48V系統的加持,這輛車低速狀態下的動力豐厚感和加速平順感,相比市面上所有1.5T純汽油車型,都是有壹定優勢的。我的任何指令,都能得到近乎無縫的應答,油門踏板踩踏和車速變化之間,有著堪稱壹比壹的線性對應。應付城市中的搶道,這輛車相當拿手。
其次,在日常丟開油門滑行時,48V系統可獨立驅動空調、照明等車用電器,從而實現發動機的暫時熄火。這種情況下車輛滑行的順暢感遠超傳統汽油車,而且具有壹定的節油效果。
最後,48V系統通常能夠優化發動機自動啟停功能的平順性。而在ICON和繽越上,壹個有趣的現象是,純汽油車是不搭載發動機自動啟停功能的,只有輕混車型才有。我試駕的這輛車,自動啟停確實很平順。
首先,ICON配備了吉利家族的“540度透明底盤”系統。當我行經狹窄路面時,這套系統可以通過4顆高清廣角攝像頭,將車輛四周和底部影像投射至中央大屏上,讓我足夠心裏有數,從而避免磕碰的發生。
同時,這輛車還配備壹套可通過觸屏控制的自動泊車系統。在接近車位時,我可以通過手指在大屏車機上的滑動、點選,自主選擇車輛將要泊入的車位。並且,這套系統支持垂直、水平、斜列三種車位類型。
而作為壹款“全方位健康車”,ICON配備有壹款“全面抗菌方向盤”,這款方向盤有著高達99%的抗菌率,能夠給到我壹些健康呵護。
對於看重吉利品牌和BMA架構的消費者而言,紅玫瑰ICON和白玫瑰繽越之間的糾結,確實不可避免。我們就選取ICON 300T i7 BSG(官價11.88萬)和繽越PRO 260T DCT Battle(官價11.98萬),簡單對比壹番。
外觀和內飾風格見仁見智,無需多說。動力和操控,ICON略勝壹籌。畢竟,ICON多出了壹套BSG輕混系統,還有繽越沒有的多連桿獨立後懸架。但繽越在配置上勝出,同樣的價位,它多了壹套L2級輔助駕駛系統。
相比同等價位的合資品牌,動力和配置是ICON的核心優勢。不過對於部分消費者,品牌依然是那個需要小心估量的“阻礙”。
在ICON甜美可人的外表下,隱藏著的卻是壹顆大方、周到的內心。曾經,均衡且不出錯,是我們對自主品牌產品的要求。而ICON,至少在產品力層面,已經基本滿足這個要求。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