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亮:ofo還未涼涼,持續燒錢的它,能否找到超級產品的方向
在誕生初期迅速擴張的ofo***享單車,如今只剩下“壹地雞毛”。
ofo成立於2014年,比摩拜成立的時間還要早幾個月,雖然最早將***享單車投放到市場的是摩拜,但最具爭議性的絕對是ofo。
2015年ofo獲得天使輪投資900萬元,直到2018年3月3號ofo通過動產質押的方式向阿裏借款17.7億融資,短短四年時間,ofo卻損失率高達20億的水平,在外界看來那時的ofo早該走到“賣身求解脫”的道路,再多的掙紮也是徒勞,然而時至今日ofo還在沈默且低調的活著,創始人戴威企圖用低成本維持著ofo的運營。
壹位ofo內部人員透漏,ofo將在北京推行 “有樁模式” 不設實體樁,但用戶在結束訂單時,需要到固定的停放點完成還車,目前正在試點,而在北京街頭已有不少車頭安裝了“p”型提示牌的小黃車。
2019年夏天,踩著新單車飛馳在道路上的年輕人讓北京多了幾分活力。
ofo還未選擇倒閉,壹切還皆有可能,ofo單車創始人戴威整個歷經十個月的執念依舊沒有讓他放棄。夾雜著橙黃顏色的摩拜,壹脈相承的小籃和小綠,潛入五環的哈羅,這些 在移動互聯網琢出的重資產,並不會因為群眾的輿論而有所畏懼。
如今越來越多的新單車還在持續湧入市場,企業在這個本就寶盒的市場爭奪到更多的份額。
戴威並未選擇破產,而是選擇負債,更主要原因並不是他不曾低頭,在壓力之下,戴威也做過許多開源節流的嘗試,例如,出售開屏廣告、裁員、做信息流,但這些根本無法幫助企業扭轉乾坤,於是他也妥協了,開始與滴滴、阿裏巴巴洽談“賣身”計劃,最終都因為價格談不妥告終,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掙紮著。
其實早在今年4月ofo就在北京延慶區采用“有樁模式”,當時正是北京正在舉行中國國際園藝博覽會服務。直到8月初,ofo已經在深圳羅湖區、福田區全面開啟這壹模式、ofo設立的車幢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車樁,也沒有設立特地的界限及停車裝置。該車樁是改造過的小黃車,在車頭上增加“P”型提示牌,用於固定。壹旦用戶違反該模式就得做好罰款20元的準備。
升級後的app不僅讓用戶能看到地圖上識別“P”的停車點,還能幫助用戶找到擁有“P”型提示牌的單車,只有在其附近單車才能正常停靠。
而“有樁模式”也在廣州持續上線,在上線兩周後, “有樁模式” 初見成效,在樁率從不到50%提升近25%,罰款了降低了10%。
這是壹個能夠很好地節約成本的運營方式,但在整個過程中肯定會讓用戶產生痛點的。
小黃車的失敗更大原因就在於人為的破壞 ,有著壹個偷車、拆車、賣車的完整產業鏈,他們能在壹夜之間將小黃車拆成很小的零件。ofo在上海進行“有樁模式”時,幾百輛的試點小黃車壹夜之間全部消失,等找到時,它們早已在千裏之外的連雲港地區。
大批單車被盜很快引起了ofo企業內部的重視,雖然等ofo員工到達時,早已找不到完整的小黃車,看到的全是堆積成山的輪胎、車身、車座,雖然被如此拆分,但依稀還能看清楚這是各大***享單車的部件。
導致ofo走到如今這步田地的媒體可謂是“功不可沒” ,就是因為2018年12月的壹系列報道,讓ofo總部擠滿了前來退款的用戶, 誰也不曾想到,那些曾讓ofo員工引以為傲的用戶,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壹根稻草”。
這件事對於ofo來說是壹個關鍵的節點,因為當時的他們還在想著產品創新的新模式,被逼無奈之下,他們接下來的工作就是以退用戶押金為主。
到目前為止ofo app上排隊申請退押金的用戶至少還有1600多萬人。
曾經跟小黃車為死對頭的摩拜也正在逐漸消失。
在摩拜被美團收購的十個月的時間裏, 美團正式宣布將摩拜單車更改為美團單車 ,美團app成為了啟動單車的唯壹入口。隨著舊單車的結束,披上“美團外衣”的新款單車重新上路。
在收購摩拜單車後,他們原有的流量正往美團app上聚焦,原來摩拜單車的用戶直接轉化為美團用戶,這無疑暴露了美團的野心,它是想要覆蓋用戶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全行業,而摩拜對於美團來說只是彌補了其中的壹塊空缺罷了。
擁有相同命運的還有小藍,在接受滴滴管理的小籃逐漸被青桔代替。他們企圖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成功入駐北京郊區。
2019年8月28號,滴滴和摩拜按照現有的車輛投放量減少50%,滴滴給出的決策是將小藍單車按2:1的比例換成青桔單車。而被美團收購的摩拜單車減換成“美團黃”版單車。
“禁投令”下的對抗
2019年4月29號,廣州市通過招標的形勢在廣州市中心城區投放40萬輛***享單車,最終美團單車中標18萬輛、青桔中標10萬輛、哈羅中標12萬輛,瓜分的幹幹凈凈。ofo則退出廣州市場,隨著美團單車的減投,青桔和哈羅成功闖入壹線城市。
單車也要繼續叠代,城市需要新氣象,“禁投令”也並不是那麽死板,只是為整個市場添加了幾分變量。
首先我們要清楚壹個分界線,壹方面是***享單車本身,另壹方面是作為先鋒的企業,他們的企業管理到底如何, 是這些企業背後的資本攪亂了單車,還是***享單車誰來做都做不好?
如今單車企業急需證明自己。隨著***享單車在線下紅利的發展已呈現穩定趨勢,背後資本的扶持力量逐漸弱化, 增加自身的能力是***享單車可持續性的不二選擇 。
從2019年3月開始,以小藍、青桔、美團單車、哈羅相繼提高了收費標準,***享單車漲價是市場的發展規律,畢竟沒有壹家公司有能力做到壹直補貼。
按照每小時收費4元來看,***享單車的價格並不比地鐵便宜,而小藍和青桔正在做的就是打平單車的盈利與支出,並已找到了其中的平衡點。其實單車按時收費本身就是很好的盈利模式。
就拿滴滴來說,它們在國內的單車騎行輛早已突破750萬量,單車每天能為滴滴帶來好幾萬的新用戶,光是北京就擁有150萬單,而每單的利潤可實現0.5元的收入。
由於“禁投令”使單車企業失去了許多大展拳腳的機會,但無奈線下流量的誘惑太大,足以讓它們鋌而走險與監管進行對抗。
2017年,哈羅單車在北京運營的數量為1.9萬輛,而且只能在北京昌平和大興進行試點,騎出去的車輛是需要收回的,否則就會被罰款。
即便是這樣“禁投令”還是未能阻止哈羅對五環內白領市場的占據,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滲透到朝陽區及海澱區。
2019年5月,北京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加速拓展,專門開展了為期壹個月的整治行動,結果顯示,哈羅在北京的投放量高達5萬,並成功開拓至通州區、房山區等行政區,於是瘋狂開拓市場的哈羅得到無緣發單壹張並責令清理。
同年5月,滴滴撞到了槍口上,首批投放3000輛青桔單車用於置換之前已經投放1萬多量廢棄的小藍,僅過了壹天,此舉就被發現了,並被要求暫停且壹日內得完成回收。
然而早已進入市場的青桔單車並未消失,它隨著用戶的騎行出現在大街小巷內。
競爭後的新戰場
如果將這幾個創始人的路再走壹遍,也許情況依舊是如今的模樣,如果沒有他們幾個去做這個事也壹定會出現***享單車,但未必會做的比他們好,***享單車是對全民素質的壹個考驗。
隨著***享電單車的出現意味著***享單車差異化競爭的開始,但由於政策並不鼓勵,所以創業者只能選擇低調的方式進行發展。
***享電單車滿足人們更長路程的出行,不僅延續了***享單車的運營的經驗,甚至比***享單車更為規範,如今的***享市場和資本市場相對來說比較冷靜,大家對於砸錢也相對謹慎, 決定回歸做生意的本質——賺錢。
其實早在2018年1月滴滴率先推出了“街兔電單車”,之後的9至10月時間裏,被美團收購的摩拜推出了***享助力車,哈羅助力車也陸續在全國各大城市進行投放,ofo也完成了多項電單車的專項申請。
關於國內出行行業市場,滴滴、哈羅、美團依舊虎視眈眈,不僅在***享單車及***享電單車上發生碰撞,就連網約車都沒放過。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少了ofo的影子。
相較如今的落魄,兩年前的ofo可是用戶和資本的寵兒,作為曾經耀眼的企業落地如此田地不禁讓人唏噓。
時至今日我們也無法將ofo衰敗的原因細數羅列出來,但ofo本身的問題,還是存在的。
1)過度消耗
壹開始的ofo在拿到融資後,便開始“鋪張浪費”租著豪華的寫字樓,裝修設計員工食堂,辦公室的座椅都換成了兩千元壹套的升降桌,連馬桶都是電動加熱的。
壹度將錢砸在了營銷上,光是廣告投放就花了3000萬元還有請明星代言等壹系列燒錢的舉動。
2)內部管理混亂
在ofo還未正式擴大之前,就請了壹位職業經理人張嚴琪作為企業COO,戴威很看重張嚴琪將壹半的城市交給他管理,而原來老團隊的城市經理人都降為運營負責人,此舉無疑是寒了老員工的心。
好不容易老員工們剛適應組織的變化,ofof又招來了壹位運營副總裁池文明,進入ofo後他就從外部招來了壹批新隊伍,管理剩下的城市。
再後來隨著滴滴三維高管的入駐,ofo運營體系再壹次進行重組。
而陸陸續續的高管不斷從外部招來自己的團隊,導致ofo原有的員工逐漸被邊緣化,公司最終出現冗余。
3)監管失敗
ofo迅速開拓市場時就投放了1500萬輛自行車,但真正能夠騎行的並不多。
除了自行車的破損外固定維修費用外,還有被小學生、家庭用戶、工作用戶將它私有化。甚至壹大部分都被城管給“沒收”拉到郊區進行報廢,雖然這個問題表面上都是ofo公司的公關處理不當。
但本質問題還是因為ofo公司在瘋狂占據市場時帶來了公*** 社會 問題,為了達到資本要求的訂單量,忽略公***交通的承受能力。
總結
從ofo公司的發展來看,我們會發現 以營銷為主的商業打法早已失效 。
營銷不管多華麗,用戶只用腳投票。
當用戶認可妳的時候,妳做什麽都是對的,壹旦用戶對妳失去了信任,企業面對的將是“滅頂之災”。
當然這壹切並不是說明營銷不重要, 產品之所以需要營銷,只是為了讓用戶了解並產生使用的過程 ,而不是放棄產品創新而過度的營銷。
只有低成本才能獲得盈利持續增長 ,就像ofo***享單車,從投放市場後就壹直持續高成本維護產品,不斷的燒錢,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這也是它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
所以打造出具有超級產品力、超級增長、超級盈利的超級產品成為企業獲得高回報的唯壹方法。
讓產品成為快速叠代,超過用戶預期,極具良好體驗,從而形成用戶的高粘度,造就企業自增長的可持續性,形成可擴展的產品,最終幫助企業產生高利潤。
如果戴威按照這個方向去對待ofo***享單車,結局會不會有所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