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敬宇的創業經歷
初三少年獨自擺攤
初三那年,他在廣場散步時,發現很多人放孔明燈,賺錢的想法從此萌生。“我壹個人
到壹家批發市場進貨,然後擺地攤,2元壹個進貨,8元壹個出售,壹個晚上賣了十幾個,又累又不掙錢。”羅敬宇感嘆道。
後來他學會從網上進貨,每個進價才5毛錢,發動全班同學幫忙賣,賣價5元,每賣出壹個給同學提成2元,自己掙2.5元,僅兩天他就賺了5000多元。 開服裝店虧光積蓄
嘗到賺錢甜頭的羅敬宇,上高中後繼續大膽嘗試,籌借12萬元租門面開服裝店。
“當時父母不支持我創業,我只好借貸。”羅敬宇說,他覺得賣服裝利潤空間很大,於是去了廣州、義烏、漢正街調查市場行情,拖著半人高的行李箱掃貨。不過,因為服裝定位太前衛,他的門店少有人問津,只撐了半年就倒閉了。
“當時感覺心如刀割,瞬間壹無所有了。家人不理解,我也不想回家,就離家出走,晚上睡在橋洞裏,思考下壹步該怎麽走。”羅敬宇說,“有人勸我,說我年紀還小,擺個地攤小打小鬧,掙點零花錢就夠了,可是我覺得壹切都得向前看!” 備戰高考不忘經營
羅敬宇是美術班的學生,利用自己所了解的行情,他決定賣畫材。他找到壹位熟人,說服他投資100萬,在十堰開辦了壹家文化用品商行,主營畫材,準備東山再起。
當時,他和幾個同事跑遍了十堰的所有的美術班和畫室發傳單,壹次兩次被趕出來,就跑第三次、第四次,慢慢的,校方與學生都慢慢接受了他們。不到1年時間,店裏的銷售額達到600萬元。
高三備戰高考時,他也沒將創業甩壹邊,反而進壹步擴大業務,在武漢開辦畫材店和服裝店。盡管羅敬宇創業已經小有成就,但還是沒有得到父母的支持,他的母親黃女士告訴記者:“我們還是希望他以學業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