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從小漁村到大都市的故事?
深圳因改革開放而興,短短數十年,從小漁村成長為超級國際大都市;深圳的包容與開放承載了眾多年輕人奮鬥的夢想,數不盡的人流匯聚於此。
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之壹,毗鄰港澳,交通網絡繁密,商貿物流發達;創新是深圳的第壹動力,在深圳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7萬家,位居全國城市第二。
1979年3月國務院批準將廣東省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壹個月後廣東省委的領導同誌們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在毗鄰香港的深圳創立經濟特區。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中通過了由國務院提出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批準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後來這壹天被稱為“深圳生日”。在此之前深圳只是壹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
深圳並不是地勢平坦的平原大壩,在深圳的建設過程中不乏大規模的開山填海拓荒工程,那麽為什麽中央要下大力氣把深圳建設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第壹個實驗區呢?事實上深圳盡管地勢並不平坦,然而其地理位置卻可謂是得天獨厚。
當中央決定設立經濟特區的時候就明確告知廣東省委的領導同誌們:“中央沒錢,可以給些政策,妳們自己去搞,殺出壹條血路來!”
這實際上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的現實狀態:中央難以對經濟特區進行多少投入,恰恰相反需要特區的建設者們去闖出壹條適合中國未來發展的道路。
在這樣的局面特區的建設基本有賴於自己吸引外資,更中央則為特區提供便於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深圳的羅湖口岸與香港新界僅隔壹條深圳河,在建國之初這裏就已是香港和內地最大的出入境口岸,是大陸和香港進行轉口貿易的重要窗口。
深圳的發展獲得了國內外的壹致肯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評價深圳的發展成就時描述道:“在全世界超過4000個經濟特區中頭號成功典範莫過於‘深圳奇跡’”。
2019年12月深圳市名列2019中國城市創意指數榜第三名。2019年12月深圳又榮登年度中國城市品牌前10強。深圳最初的規劃只是壹座五十萬人的小城市,然而如今的深圳卻是壹座常住人口1756萬的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