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苯並異噻唑啉-3-酮(BIT)與2,2-二溴-3-氰基丙酰胺(DBNPA)這兩種殺菌劑殺菌針對性的問題?
BIT的殺菌機理是與卡松相同即異噻唑啉酮類化合物對受體細胞膜和細胞壁具有極強的穿透能力,在穿透細胞外圍後可與細胞內含硫的蛋白質、酶或簡單分子相互作用,使其S—N鍵斷裂,從而與受體形成S—S鍵,破壞細胞的正常功能。很明顯可得出異噻唑啉酮化合物的S—N鍵越弱越有利於抗菌。
DBNPA的殺菌機理是作用於壹定的蛋白基團,使細胞正常氧化還原終止,它的分支還可以選擇性的溴化或氧化微生物的特殊酶代謝物,最終導致細胞死亡。
個人覺得,兩者都對硫酸鹽還原菌有效,但是DBNPA殺菌效果更快壹些使用濃度更低壹些,但是DBNPA並不如BIT穩定,兩者都在硫化氫存在時分解,但是堿性條件下,BIT比DBNPA更穩定。
BIT在塗料中應用更多壹些,在油田回註水中卡松類應用更多壹些。
腐生菌為異養菌,細菌,真菌,都有可能是腐生菌且大多數為厭氧菌,且這兩類都為廣譜性殺菌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