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的《墨蝦》,是如何表現蝦的?
齊白石的《墨蝦》表現蝦形式如下:
1、這幅畫表現了蝦的形態,活潑、靈敏、機警,有生命力。為了熟悉蝦的各種變化,白石老人在水缸裏養了幾只大蝦,閑時常常仔細地觀察蝦的遊動、躍進、覓食以及體態的各種變化。
2、因為他掌握了蝦的特征,所以畫起來得心應手。就以畫面上的三蝦為例:蝦頭上的三筆有墨色的深淺濃淡,水分的滲透幹濕,而又表現出壹種動感。左右壹對濃墨眼睛,腦袋中間用壹點焦墨,左右二筆淡墨,於是使蝦的頭部變化多端,硬殼透明,由深到淺。
3、而蝦的腰部,壹筆壹節,連續數筆形成了蝦腰節奏的由粗漸細。用筆的變化,使蝦的腰部呈現各種異態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遊蕩的,也有彎腰爬行的。
4、蝦的尾部也有三筆既有彈力,也有透明感。蝦的壹對前爪,由細而粗,數節之間直到兩鰲,形似鉗子,有開有合。
5、蝦的觸須用數條淡墨線畫出,看似容易實則極難:畫得活,則蝦之生命自出:畫僵了,也就失去了生命。
6、蝦須的線條似柔實剛,似斷實連,直中有曲,亂中有序,紙上之蝦似在水中嬉戲遊動,觸須也像似動非動。
白石老人對老舍先生說道:“實際上蝦爪上的東西還很多,可是我不用畫這些玩意。”可見他畫蝦不是單純對實物的墓擬。在用筆上有用側鋒,有用中鋒,有用筆根的。
落筆有輕重疾徐,起承轉合,用墨有濃淡深淺,潤濕幹燥,尤其宣紙有滲化迅速的效果,壹筆下去不能改動,這要有堅實的筆墨功夫。
而白石老人的用水功夫更是臻妙他畫的蝦身似乎永遠是濕淋淋的,好像真的生活在水中,壹張白紙變成了壹溪清水。這就是白石老人畫蝦的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