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節日如下:
1、上巳節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漢民族的傳統節日,上巳節的歷史由來已久,在上古時代上巳已成為大規模的民俗節日。此外這個節日在漢代以前時間是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歷三月初三。
2、寒食節
寒食節又叫“禁煙節”、“冷節”、“百五節”,是舊俗中流行於我國北方的壹個節日,時間是在清明節前1-2天,在古代日期並不固定,有說在清明節前壹天,也有另壹種說法是清明前兩天,現在大多和清明節過。
3、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我國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其習俗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此外,清明節的時間為公歷(陽歷)4月5日前後。
4、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等,漢代前為幹支歷午月午日,漢代後演變為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有著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與春節壹樣,其習俗蘊含著祈福、消災等文化內涵,寄托了人們壹種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美好願望。
5、七夕節
七夕節又被人們稱為七姐節、乞巧節等,時間為每年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為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所以起名叫“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