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教育問題

教育問題

廣義上說,教育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教育問題自然也是社會問題,或者拗口地說是社會問題中的教育問題。在狹義上,社會與教育又是並立的,對學校來說,社會是除學校和家庭之外的部分,似乎教育問題又只是教育自身的問題。其實,從狹義上說,相當大部分的教育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如“八個復旦教授招不進壹個國學‘天才’”的事例(註),初看是壹個教育問題,深看便發現其實是壹個社會問題。

孫見坤在他的書房裏(網絡圖片)

陜西省西安市高新壹中的高三應屆生孫見坤,先後通過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和四川大學自主招生考試。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章清這樣評論:“他是我見過的對國學最有鉆研精神和天賦的學生之壹,他對《山海經》的註釋水平和見解,甚至高於在讀的研究生。”他的壹些國學觀點使國學大師陳寅恪的女兒、中山大學化學系教授陳美延以為他是壹個年長的學者,並稱其為“先生”。 在去年央視大型國學知識競賽《開心學國學》決賽上,他是選手中唯壹的中學生。在現場,他對於《楚辭》、《論語》等古代典籍的熟悉程度,讓幾個年齡比他大上十來歲的選手壹致表示“汗顏”。評委之壹、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更是忍不住豎起大拇指,盛贊這名高中生“萬裏挑壹”。 就是這樣壹位被稱為“難得壹見的國學小天才”, 雖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學的門,卻“搞不定”招辦的章。由於高考成績有6分之差,省招辦拒絕投檔給復旦大學。當然,在這件事上,省招辦從制度上講並不存在錯誤。省招辦的顧慮是:如果這次為孫見坤開了這個口子,“條子生”、“關系戶”等腐敗問題就會接踵而至,來年將冒出更多的特例,分數不達錄取線,卻可以通過校方和教授的堅持,進入名牌大學。

顯然,上述事例涉及高考改革,而高考不僅涉及整個教育,而且更影響全社會,故其反映的問題已經不是壹個教育問題而是壹個社會問題。自主招生是高考改革的方向和內容之壹。但高校自主招生需要面對或回應社會對教育公平、公開和公正的強烈訴求。為什麽這是壹個必須面對或回應的問題呢?因為社會腐敗、不正之風盛行以及誠信體系未建立起來,社會不相信高校自主招生能真正做到唯才是舉,而相反的是,相當多的人寧願認為高校自主招生可能會使唯財是舉、唯權是舉以及唯關系是舉泛濫。陜西省招辦正是看到了這壹點,才做不到“開明”壹些,因為這已經不是壹個招辦就能解決的僅僅看成是招生制度改革或創新的問題,而是壹個極為復雜難解的社會難題,它涉及到整個社會的廉政建設或廉潔社會的建設,涉及到社會誠信體系的重建。今年招生,北大推出“中學校長直推”舉措。綜觀整個過程,人們看到的也是難以回避的尖銳的社會問題。北大的“中學校長直推”,除了實現“掐尖”目的外,在招生改革上並沒有什麽突破,各中學所推薦的學生壹是沒有“奇才”、“怪才”,二是依然要參加高考,充其量享受了降分的優惠,而各校推薦的學生幾乎無例外的都是本校學習成績最優異的學生。這是為何呢?其原因不外乎是中學也面臨著推薦要公開、公平、公正的社會壓力,而這裏的公平仍然是“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式的公平,甚至在擔憂被指責搞腐敗、搞不正之風問題上更不敢有任何閃失。

類似的問題很多,如應試教育的問題也不只是教育的問題,也是壹個典型的社會問題。應試教育看上去是學校追求升學率的問題,但背後卻是社會價值文化、社會用人體制、社會人才評價機制、社會人才高消費和用人部門重文憑輕文化、重學歷輕能力,以及整個社會的浮躁與急功近利的等眾多復雜問題。又如在學校辦學自主權方面,為何學校的辦學自主權難以落實呢?這裏雖然有辦學體制、管理體制未理順的問題,但也不能簡單地將些看成事關放權不放權,而應看到上級行政部門擔憂在以關系為本位的社會背景下,壹旦放權,學校便出現濫用權力的問題,若此時社會不正之風和學校腐敗相結合,則將引發更嚴重的社會問題。事實上,有不少學校就是這樣的。於是,在我國教育行政管理中很容易出現寧願“壹管就死”而不願“壹放就亂”的局面。當然,對許多學校來說,也未必真的壹放就亂。

質言之,“教育問題也是社會問題”這壹命題說明教育問題是社會問題在教育領域裏的反映,教育問題的根子在社會。這壹命題也說明,對於許多教育問題,要采取“跳出教育看教育”的策略,不能僅就教育問題談教育問題,不能僅就教育問題解決教育問題。既然許多教育問題是社會問題,就要通過解決社會問題的思路、原則、辦法和途徑去解決。否則,下了很大工夫,卻不能根本解決教育問題。這壹命題還說明,對於教育問題,如果社會壹味指責教育,那麽反而推卸了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從而使問題越來越難得到解決,如應試教育、高考改革等問題就出現了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