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純電動汽車到底劃不劃算?
因為長期拍不到滬牌,所以在今年4月底入手了eRX5,3個月的時間開了5000多公裏,做了壹次首保,跑過壹次長途。雖說不是純電的,但是從我實際的使用角度,總是有些發言權吧。
“劃算嗎”這個問題,其實要看妳是怎麽定義的。
比如從金錢支出的角度,就以剛剛上市的榮威ERX5來說吧。這臺車的指導價去掉國家地方補貼之後的價格差不多是20~22.5萬元,如果再去掉汽油車需要負擔的購置稅差價,實際上和普通汽油車的價格差大約在7萬塊錢左右。
單論車價,多付出7萬塊,車上少了壹套汽油動力總成,多了壹套電池總成。其他東西都是壹樣壹樣的。對於,像北京上海這些有新能源政策傾斜的城市,至少差價的範圍還是可以接受的。
後面主要就是用車成本的支出差價。純電的ERX5的電池容量為48.3kW,根據城市峰谷電價0.3元/度計算,充滿的成本為14.49元。而這點電量按照平均每天行駛60公裏計算的話,差不多能開4到5天。也就是說,壹個月滿打滿算天天開60公裏,最終跑完1800公裏的用電成本是100塊錢左右。而汽油車跑1800公裏,再怎麽省油,怎麽也得加至少3次油吧,成本怎麽也得1000左右吧,也就是壹個月的燃油消耗之差大約900元。壹年就是9800元。
然後汽油車是需要保養的,保養需要更換機油機濾的。純電動車只要更換空濾,做常規的硬件檢查即可。壹年2萬公裏可以省下千把塊錢。
這兩項差不多也就是純電動車和汽油車在支出成本上最大的區別。綜合起來純電動車壹年可省下1萬出頭。
小結壹下就是,什麽意外都不發生的前提下,純電動車在車價上的額外付出,在第7年可以“賺”回來。同時不用再為北京的搖號上海的拍牌而苦惱,買車就能送。應付日常使用足夠了。
劃算嗎?好像還是比較實惠的吧。
但是。不“劃算”的地方就在於,
電池會衰減的,幾年之後的續航裏程肯定不會像新車那麽出色。汽油車用久了,不過就是動力有衰減,跟續航裏程沒有特別大的關聯。
電池壞了之後的維修更換成本不低啊。榮威電池組部分的保修時長是8年18萬公裏,感覺臨過保的時間,差不多也是該換車的時間了。汽油車想用的話,只要三大件沒什麽問題,用上十來年也沒事。
純電動車,續航裏程是個短板。任何壹個買了純電動車的車主,跟現在的手機控壹樣,都有用電焦慮的“心理疾病”。可是手機有充電寶這種外掛,車沒有啊。就算是特斯拉model
S,最長不過500公裏吧。沒充電的地方,上海杭州壹個來回,不能更遠了。ERX5只是300多公裏,從北京去天津出差,還要擔心電門別踩太猛浪費太多電。要知道速度越快越費電,100+的時速跑高速公路,基本上就是跑500米掉1公裏的續航裏程。想開著純電動車出遠門自駕遊?現階段還是省了吧。
現在不是充電樁越來越多了嗎?嗯,那得看什麽地方啊。特斯拉會在很多城市的高檔酒店商場設立專屬車位,但大多數品牌是沒有這個待遇的。而且就算有充電樁,妳還得看看充電接口的標準。那天在壹個高速服務區想給我的eRX5充電,結果就發現國家電網的電槍接口跟我的車不符。
關鍵還在於,充電費時。48.3kW,再怎麽快充,幾個小時免不了。慢充的話,大約能用難峰谷的8個小時。
所以說呢,現階段買純電動車,主要解決的就是個日常短途出行的需求。活動半徑超過150公裏的就要考慮考慮到底要不要買到底要不要用,便利性方面肯定是不如汽油車“劃算”的。
再但是——
國家對於汽車行業發展的政策是鼓勵新能源車的。現在是有補貼支持,也送牌照支持。隨著新能源車比例的增加,很快會有新的政策出臺,肯定會通過越來越嚴格的準入制度控制新能源車的發展速度。誰知道明年後年,純電動車的補貼會不會減少,誰知道2020年以後購買新能源車是不是需要跟社保、車位、誠信、違法記錄等等綁定,誰知道2025年以後是不是新能源車牌也要花錢才能得到。壹切都是在變化的。
從這個角度想想,似乎現在買壹臺新能源車,又是劃算的,先把這個坑占了不是。
總體而言,“劃算”的標準在不同人不同地區之間是不壹樣的。我覺得eRX5日常能用,省錢,那就是劃算的;北京人覺得ERX5免除搖號也能滿足中短途的出行,那也是劃算的。但對於很多日常出行半徑才10~20公裏、周邊充電設施不是很豐富、地方政策沒什麽優惠的二三四線城市消費者,我覺得現在買純電動車,除非真的就是理念很超前,否則沒什麽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