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最受貴族女性追捧的潮流飾品——玉舞人
導語: 漢代玉佩飾品,種類繁多,有玉環、玉璜、玉佩、玉蟬、帶鉤等等,都非常有特色。但還有種不能忽視的別致配飾,因為它也許就是漢代最受貴族女性追捧的潮流飾品——玉舞人。 壹提到玉舞人很多人就會聯想到漢代的組玉佩(壹組玉佩壹般由璜、環、瓏、琥、玉舞人等組成)。戰國時期玉舞人已經出現,但數量較少,直到漢代女性把它加入到組玉佩裏才開始盛行,並成為了漢代最具有時代特征和藝術特色的玉佩飾之壹。西漢玉舞人廣為流傳,多出土於貴族女性的墓葬之中。西漢初期的玉舞人是在戰國玉舞人基礎上發展而來,但對舞者面容以及服飾刻畫得更加細膩有致。發展到西漢中期,玉舞人的刻畫線條明顯簡約,這種抽象的形式感和簡練的雕琢工藝與戰國及西漢初期涇渭分明。西漢晚期,工藝明顯更加簡潔,寥寥數筆勾勒成型。 漢代玉舞人壹般都是著長袖衣,壹袖上揚至頭頂,另壹袖下垂或橫於腰間,長裙搖曳並細腰束帶,作「 ”翹袖折腰”的舞姿。漢代玉舞人雖然基本特征相同,但形制和工藝上也存在著壹定差異, 大致可分為:雙人連體玉舞人、平片陰刻玉舞人、平片透雕玉舞人、平片圓雕玉舞人以及圓雕玉舞人。 雙人連體這種類型的玉舞人漢墓出土並不多,永城保安山漢墓出土壹件,局部還帶有壹些沁斑, 造型簡潔但線條流暢。廣州南越王墓中也出土過壹件,有正背面之分,但正面腐蝕嚴重,面目模糊,背面只能隱約看見壹些長發衣裙的線條。徐州獅子山楚山墓也有連體玉舞人出土,但由於材料沒有發表,無法知道其真實面目。這幾座出土雙人連體舞人的墓葬,年代都在西漢中期之前,玉舞人的雕琢略微簡樸,工藝水平也遠不如戰國時期,似乎已處於退化階段。西漢中期以後,這種類型玉舞人也逐漸消失。平片陰刻玉舞人多為長方形片狀,用陰線刻畫或線刻加局部透雕的技法刻出長袖舞人形象,兩面紋飾相同。這種類型玉舞人是漢代舞人中造型和紋飾最為簡樸的壹種,在銅山小龜山漢墓、石橋2號漢墓等都有出土。 平片透雕玉舞人使用扁平狀玉料透雕而成,細部以陰線刻出,作翹袖折腰的 *** 形象,兩面紋飾相同。這種類型的玉舞人數量最多,雕琢的工藝水平差別也比較大,可以分為兩類:第壹類,選用長方形玉片,但外形輪廓已初具 *** 形象。第二類,平面透雕作翹袖折腰的 *** 形象,舞姿優美,是漢代玉舞人中最具典型的壹種。這類玉舞人流行於西漢後期至東漢時期。 扁平圓雕玉舞人只在南越王墓中出土過壹件。玉舞人由扁平玉片雕琢而成,玉色灰白,受沁嚴重,紋飾有正背面之分,具有圓雕的性質,舞人頭頂簪花,背面以陰線刻出頭發,身著長袖衣,右袖舉於頭頂,左袖橫於腰間,細腰束帶,腰帶下佩掛環、璜各壹件,環上璜下,璜下為流蘇,刻畫細膩。 最後是圓雕玉舞人,這種類型的玉舞人也只在南越王墓中出土過壹件。舞人圓雕而成,頭梳螺髻,向右傾斜,身著右衽長袖衣,折腰屈膝。左手揚至腦後,長袖飄垂及地,右手向側後甩袖,服裝華麗。舞人微張小口,似在且歌且舞。 漢代的舞者已經把中國的古典舞蹈提高到了壹個新的水平,為後世中舞蹈發展奠定了基礎。玉舞人最好的廣告代言人當屬趙飛燕,相傳她「 ”身輕如燕,能作掌上舞”,因出神入化的舞技而被漢成帝所寵愛。高祖寵妃戚夫人「 ”善為翹袖折腰之舞”,漢武帝寵愛李夫人「 ”妙麗善舞” ,這些「 ”文藝女青年”引得漢朝時間歌舞升平, 且她們所跳舞蹈大多兼備「 ”舞袖”與「 ”舞腰”兩大特點,而玉舞人造型充分表現出了這兩個特點,恰是漢代女子翩翩起舞的真實寫照。這種長袖折腰的舞姿在漢代最為流行,這也難怪壹個舞蹈的小玉人成為當時貴族女性生前死後的最愛。 漢代玉舞人是戰國時期的延續和傳承,玉舞人形象進壹步規範化和程式化,為中國王文化和舞蹈文化研究留下壹份重要資料。也許進人博物館,妳會被蒼勁的玉龍、圓潤的玉璧以及華麗的玉衣所吸引,但不要忘記曾是漢代貴族女性鐘愛的潮流飾品玉舞人,正在櫥窗裏默默地向大家展示漢代最優雅的舞姿。